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01.
利用2009-2013年上海市加密观测自动站降水资料和110报警信息资料,对上海市短时强降水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地理分布特征、概率分布特点的同时,找出降水极端性与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对应关系,以及110报警次数与短时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动站1 h雨量≥30 mm、≥50 mm和3 h雨量≥50 mm、≥100 mm的5 a累计频数的大值区基本集中在市区及其周边地区,郊区次数明显减少,出现次数最多的是3 h雨量≥50 mm的情况,出现次数最少的为3 h雨量≥100 mm的情况。2)从不同降水强度的发生概率分布来看,郊区弱降水发生概率大于市区的,市区强降水(1 h雨量≥25 mm)发生概率大于郊区的。3)对流降水情况下,降水累积概率为1%时,对应的1 h雨量市区为63.6 mm、郊区为58.7 mm,接近暴雨红色预警标准;对应的3 h雨量市区为90.8 mm、郊区为86.8 mm,较暴雨红色预警标准的阈值小。4)报警次数与降水量的关系:1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mm时,报警次数变化不大,基本在10次以下;当1 h雨量≥40 mm或3 h雨量≥60 mm时,报警次数逐渐增多,大部分在20次以上;当1 h雨量≥60 mm(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3 h雨量≥80 mm(未达到暴雨红色预警标准)时,报警次数明显增多,基本超过30次,最多达100次以上。从报警次数的角度来看,暴雨红色预警的3 h标准设定为80~90 mm更合适。2当逐1 h和逐3 h雨量不是很大、但累积降水量较大(特别是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时,报警次数急剧增多,很多超过100次,说明报警次数还与降水的持续时间有关。3当累积降水量、逐1 h和逐3 h雨量都增加时,报警次数增加最快。4报警次数的极值并非都出现在逐1 h和逐3 h雨量大值时,在1 h雨强不是很强,但降水持续时间长,累积降水量大的时候,也十分容易出现报警极值。  相似文献   
202.
全国各遥测地震台网多数采用有线、无线和利用卫星等遥测方式传输地震信号。拾取的信息经地震遥测设备PTY8解调后,除进入计算机分析处理同时还需要进入模拟监视的可见记录系统,鉴别其可靠性、实用性和准确性。这一操作过程所用的模拟记录器的笔电机笔杆,由于受外...  相似文献   
203.
浅谈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B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分析总结了近些年CINRAD/CB雷达在运行中的一些维护方法、心得及注意事项,为今后运行、维护、保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4.
顾文静  常飚 《气象科技》2014,42(2):266-272
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全面、有效、便捷的管理监视数值预报业务为出发点,整合了国家局和各省级区域中心多种监视系统,在NMIC_SMS(管理监视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统一运行监视平台,平台基于B/S架构设计多层框架模型,结合Java语言、JSP和Oracle关系数据库。实现对数值预报业务和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分级监视、运行状态统计查询及短信报警等功能。以数值预报中心、辽宁、四川区域中心多个数值预报业务模式和国家局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作为实验系统,已完成综合测试,运行稳定。该平台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系统故障,缩短处理时间,从而保证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05.
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地面气象综合观测在智能化、自动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因受到自然环境、设备状态、网络情况等影响,观测要素数据易出现异常,且台站业务人员无法24 h不间断监测地面综合观测软件,在设备故障、数据异常等情况发生时易导致市县级地面综合观测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影响故障点的及时排查和维修。基于此现状,运用“互联网+”模式,通过对地面综合观测要素状态监测及报警软件研究,在观测要素数据逾限、缺测及数据质控异常时红灯提示并发送短信给保障人员报警,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要素数据的智能监控,切实提高基层装备保障及时性,更好的为气象信息服务与气象分析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是对各个传感器的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过程,是多学科、多领域的高层次共性关键技术。以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为基础,对 AIS、雷达与声呐多源探测信息融合算法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提出适应水下安防系统的多源信息融合与报警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方案,对实际应用情况做了简要总结,经验证该技术能够较好应用于水下安防系统的数据分析和分级报警中。  相似文献   
207.
许华清 《气象》2004,30(5):56-56
EN型风仪在基层台站推广使用后,以其读数直观、使用简捷、维护方便等特点,大大减少了观测员的工作量。要使EN型风仪运转正常,除了主机本身无故障外,室外感应器和室内电源也必须处于正常状态,否则将影响到风资料的正常采集。1 风向方位缺测或减半显示以往在使用EL风仪时,若发现  相似文献   
208.
为提升天气雷达资料传输和故障维修时效,避免双偏振雷达数据量大而造成资料传输异常的情况,利用C#语言开发了适用于雷达台站的监控报警平台。该平台通过监控雷达设备运行情况和资料传输情况,实现出现异常情况时通过4G无线通信及时告警功能,且相关告警信息可通过log日志查询。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行稳定,有助于值班员及时发现并处理雷达故障,提高雷达业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