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3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1142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957篇
地球物理   663篇
地质学   2443篇
海洋学   387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3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07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32.
33.
赤道太平洋初级生产力对EI Ninno事件响应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1997~ 1 998年出现了 2 0世纪中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根据长江洪水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实测资料 ,指出 1 998年的长江巨洪与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具有较密切的关系。同时讨论了厄尔尼诺事件影响长江洪水的物理途径 ,这对长江巨洪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具有较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35.
36.
从太平洋底发现外星撞击地球的痕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偶然发现于太平洋M14岩心中的微玻璃陨石的显微特征和物质成分的全面研究,首次发现了撞击坑反弹结构、亲铁元素铱、锇等异常、不定形碳、未饱和无环碳氢化合物、有机质及多种挥发分子,根据这些痕迹和证据肯定了发生于大约2.14~2.30MaBP的一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并推测撞击地球的外星可能为一彗星碎片;另根据岩心中微玻璃陨石层同该岩心中地磁事件和地磁倒转的联系,进一步论证了这次外星撞击地球事件的发生.最后,笔者提出了发生撞击事件的时代──2.14~2.30MaBP可作为深入研究和划分地质历史中第三纪-第四纪界线的重要参考时代,有待科学家通过更多的发现和长期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7.
白令海峡首次张开和中美洲航道关闭是新生代晚期两个最重要的古地理和海洋事件。除了其区域生物地理效应外 ,这些事件改变了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航道的形态 ,对北半球大洋环流和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白令海峡首次张开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软体动物在北太平洋、北冰洋和北大西洋之间的交流。这一事件被称为“横越北冰洋的交流” ,涉及295个软体动物种 ,其中源于太平洋的261个 ,源于大西洋—北冰洋的34个。由于新第三纪晚期的这种交流 ,现今北冰洋软体动物的大部分源于北大西洋 ,尤其表现在北美北冰洋和西伯利亚东北部海岸 ,而大…  相似文献   
38.
巴巴多斯和新几内亚的海平面变化表明:在过去的15000a中曾有过两次大规模的冰川融水流.同其它环境变化(如北大西洋深水环流)相比,这两次融水流形成的时间显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从未次冰期到问冰期的气候变迁及新仙女木事件.  相似文献   
39.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海东北部及其邻区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白垩纪末-古新世早期,始新世中期,始新世晚期-早新世,中新世晚期-上新世初和上新世末-更新世中期发生的5次事件,它们在区内表现明显,伴有不整合,地层缺失和岩浆,断裂,褶皱等活动,同一构造事件在不同构造单元发生的时间可以有早有晚,程度有强有弱,性质有张有压,或造陆造山或造海造盆,但是这些表现却互有联系且可在全区追踪对比。  相似文献   
40.
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的海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北海分局1976-1999年的断面观测资料,用Visual Foxpro 5.0建立数据库。并用本数据库表层、底层、断面海温计算及分析图产品,分析了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海温的分布特征,并获取了一些较新的有关厄尔尼诺事件与黄海海温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冬季表层等温线分布密集,研究海域由黄海暖舌、北部结冰区、胶东半岛南部弱冷舌几个系统组成,底层海温分布与表层一致,黄海中部断面呈上下均匀一致的温度分布。夏季表层等温线分布稀疏,底层冷水团发展最强,黄海中部断面有强温跃层出现;各年黄海海温垂直分布场对厄尔尼诺年及尔尼诺年有较显著响应,其程度以准高温均匀层及温跃层较明显,深层无明显响应。即:厄尔尼诺年的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小,温跃层明显向表层突起,而反厄尔尼诺年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大,温跃层较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