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企业通过实施异地搬迁改造,进而调整产品结构、扩大了生产规模、提升了工艺水平和产品档次,拓宽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异地搬迁过程中,由于企业自身很少碰到这样大规模的建设,项目管理人才又比较缺乏,由此带来了许多困惑。这些问题的控制尺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为此,笔者将在参与异地搬迁工程项目的费用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和经验与大家切磋交流。  相似文献   
22.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遥感监测方法,监测香坊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进展情况,主要针对搬迁改造过程中地表覆盖、用地性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开展综合统计分析,客观评价香坊老工业搬迁改造实施成效。  相似文献   
23.
刘伟  黎洁  徐洁 《干旱区地理》2019,42(3):673-580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基于资本的评估方法,构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南安康市3个区县的657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实证分析和评估易地扶贫移民的生计恢复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搬迁农户物质、社会资本分布不均衡,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对农户生计资本分化产生作用。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累水平以及环境、健康服务可及性等均是搬迁户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搬迁类型对移民生计恢复力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针对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移民进行精准帮扶,着力解决搬迁户生计资本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其生计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24.
土地整治模式纵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开展"村庄土地整理项目",尝试"整村推进"工作,有4种模式: "整体搬迁、集中改造"模式; "公寓化、社区化"模式;"缩村腾地"模式; "空心村填空"模式.开展"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建集中连片的高效农田,规定其分片面积最小4500亩.工程区范围内不得安排安置房用地.  相似文献   
25.
26.
钱进 《地理空间信息》2019,17(7):39-44,I0001
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利用GIS技术分析了2013~2017年大渡口滨江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的效果。结果表明,绿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增加量为1.28km^2,主要为天然草地;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用地性质日趋合理,其中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不断减少。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趋势。2017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3d,说明搬迁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7.
为了更好地实现移民搬迁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共享,本文将GIS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有效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基于GIS的移民搬迁信息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移民人员管理、建设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三维显示分析、电子档案管理、领导查询,以及统计分析等功能,较大地提高了移民工作效率和移民精准度。  相似文献   
28.
邬珊华  杨忠振  王璐 《地理科学》2012,(11):1328-1334
以大连市为对象,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分布格局的变化和搬迁特征,分析搬迁单位到城市中心距离的变化与相互间离散程度的变化及搬迁单位运输成本以及员工通勤、业务出行成本的变化和搬迁强度。通过调查,明确员工的住宅选址意愿和通勤出行变化,计算员工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减少程度,分析员工人居生活质量的下降状况。研究发现:①搬迁前后单位的分布形态差异很大,搬迁后单位呈稀疏分散格局,搬迁单位的运输成本、员工通勤成本和业务出行成本大幅攀升;②只有约4%的员工随单位迁至新址附近居住,大部分员工不愿搬家的主要原因是新址的交通不便和教育条件差;③单位搬迁前后,员工通勤可达性的变化明显,长距离通勤使得员工平均每天减少近2 h的自由可支配时间,员工的人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29.
利用惠东县气象观测站搬迁后新旧站第1年对比观测资料,1968~2007年惠东站的年平均气温和逐日定时观测的风速、风向资料及周围惠阳站和平潭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惠东站搬迁对气温和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惠东站搬迁对气温和风有严重影响,使年平均气温突然减小,年平均风速显著增加,风向频率发生显著变化,新站与旧站相比更能代表区域性的气温和风特征.  相似文献   
30.
针对如皋观测场搬迁后气温偏低的现象,本文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从环境条件、天气过程、土壤土质做了专题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1)观测场环境变化是形成气温偏低的重要原因.(2)观测场所在地的土壤母质等地质背景是形成气温差异的条件之一.(3)冷空气的直接影响为气温差异提供了有利的背景.经分析揭示出:如皋观测场搬迁后的气温偏低现象是更自然地反映了大气自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