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6篇
  免费   2698篇
  国内免费   4021篇
测绘学   2042篇
大气科学   4895篇
地球物理   1852篇
地质学   5435篇
海洋学   2508篇
天文学   260篇
综合类   773篇
自然地理   780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496篇
  2022年   529篇
  2021年   614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656篇
  2018年   484篇
  2017年   478篇
  2016年   461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869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789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807篇
  2008年   792篇
  2007年   829篇
  2006年   746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664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63篇
  2001年   518篇
  2000年   428篇
  1999年   375篇
  1998年   389篇
  1997年   399篇
  1996年   356篇
  1995年   313篇
  1994年   29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计算域的选取对风暴潮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者以 72 0 3号台风过程中引起的黄海沿岸水文测站的风暴潮过程为例 ,选取不同计算域 ,模拟计算的同一测站的风暴潮增水值有很大差异。只有选取整个黄渤海海域 ,才能得到较精确的风暴潮增水结果。从而揭示在封闭或半封闭海域中由风暴过程激发的区域自由振荡 ,是风暴潮增水中不容忽视的量。说明该海域中的风暴潮过程是海域整体效应的响应 ,因此认为数值模拟中计算域应选取整个封闭或半封闭海域  相似文献   
142.
本文利用海冰-海洋动力耦合模式对渤海典型天气形势下海冰动力过程作了数值模拟,海冰模式建立在动量和质量守恒基础上,忽略了海冰变化的热力过程。海冰厚度补划分为三类:堆积冰、平整冰和开阔冰,冰的形变由一个厚度的重新分布约束条件确定,海洋模式是一个二维风暴潮模式,同时考虑了潮汐的作用。风场资料来自于沿岸气象观测站每日四次的风观测。计算网络是十分之一经纬度。主要的分析和模拟是在大气和海洋共同作用下海洋的漂流  相似文献   
143.
基于N-S方程,采用Galerkin方法加权的三步有限元方法,本文对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圆柱绕流问题作了分析。同时对于高雷诺数下的紊流,引入大涡模拟数值模型。  相似文献   
144.
给出一黄渤海三维斜压的数值诊断环流模式,并进行了环流的数值模拟。在黄渤海冬季及夏季的环流模拟研究中,考虑了影响环流的因素,如海面风应力、热盐效应、地形及边界流量交换等影响因子。由模拟结果,正确再现了黄海冷水团密度环流、黄海暖流和沿岸流等的三维特征,并对这些特征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5.
渤海,黄海强温跃层数值预报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对前人关于水温垂直结构计算,模拟和预报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海面吸收辐射和透射辐射,地形,风,海流,界面摩擦及其引起的混合使用的强温跃层三维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运行的驱动量仅为风和气温场资料,因而具有较好的实用性;此外,从试报的结果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46.
渤、黄、东海陆架底质的形成分布与末次盛冰期之后的海侵密切相关。末次盛冰期结束、海侵开始以来 ,潮流是渤、黄、东海陆架上的永久性主导作用应力。为从长期沉积动力演变过程的角度 ,探讨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形成分布的有关成因问题 ,利用数值模拟手段 ,再现了末次盛冰期以来 6个时期渤、黄、东海陆架潮流作用下海底的冲淤格局及底质分布。结果表明 ,扬子浅滩南侧东海外陆架的砂质沉积基本上是自 - 80 m海面以来形成的。扬子浅滩形成于 -5 2 m海面之后 ,至 - 3 0 m海面时已有一定规模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后 ,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扬子浅滩。南黄海中部泥自 - 5 2 m海面时就已开始形成 ,- 3 0 m海面时范围很大 ,侵入北黄海 ,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 ,逐渐调整到现在的范围。渤海中央泥、北黄海西部泥、浙闽岸外泥、辽东半岛西侧与北侧的砂质沉积、西朝鲜湾与江华湾中的砂质沉积以及苏北浅滩是自全新世最大海侵以来逐渐形成的。海州湾中砂质沉积形成的盛期在公元 8世纪之后。济洲岛西南泥、南黄海东部泥很可能分别形成于 - 3 0 m海面、- 5 2 m海面以来。全新世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为 2个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之前为渤、黄、东海陆架底质分布宏观格局的形成阶段 ;全新世最大海侵至今为渤  相似文献   
147.
刘兰芳 《海洋科学》2001,25(1):14-15
目前 ,紊流数值模拟程序几乎都是FORTRAN语言编写的 ,由于用此语言编写图形处理程序的能力较弱 ,所以现今绝大部分数值计算均是先计算出结果 ,然后将其输入图形处理软件 ,再进行显示和输出 ,这样一来 ,周期长且效率往往不高。这是因为数值计算的成果很多 ,仅凭某种法则难以判断计算是否成功 ,有时看似成功的计算 ,当进行图形处理后 ,发现计算成果与实际不符。其原因可能是程序中的某个地方有误 ,或者法则本身有误。这种有误的程序有时也能得出收敛的结果 ,但其结果显然与实际相差较远 ,以致编程者不得不重新检查程序和重新计算。对于…  相似文献   
148.
盐田水体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连云港台北盐场为研究区,介绍了监督分类法和神经网络分类法及其在盐田水体遥感分类中的具体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用神经网络分类法进行遥感影像自动分类,其分类精度高,显示了其在遥感领域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渤海潮汐和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积分二维非线性潮汐方程组,在开边界给定潮汐调和常数,计算渤海域最有代表性的半日分潮M2和全日分潮K1,利用准调和分析方法给出了两个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图,与实测结果比较,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基本上反映了渤海半日潮和全日潮波运动。本文也计算和讨论了潮汐能量平衡和耗散及潮流分布。利用潮汐和风暴潮耦合模式模拟了潮汐和风暴潮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用显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及其改进分解算法对南海月平均流和海面起伏进行了数值模拟,与隐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相比,计算时间可省3—5倍,具有良好的时间效益,而且,其计算效果不比隐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差。因此,显式完全平方守恒差分格式及其改进分解算法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