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13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本文是作者关于“数学形态学与数字地图图像的分析和识别”研究成果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地图图形的集合概念和地图图像形态分析的基元确定原则,证明了结构元素的基元最小分解定理;同时,介绍了基本的形态学变换,统一并扩展了带约束条件的数学形态学变换模型;从而,奠定了数字地图图像分析和识别的数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2.
本文主要是应用数学地质方法研究山东招掖金矿带原生金矿化地球化学特征,从而确定金矿化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组合,并建立原生金矿化模式及金矿体原生晕的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153.
用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效果不理想,针对遥感图像中存在的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多结构元素的数学形态学相结合的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小波多分辨率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然后用多结构元素灰度形态学的方法对图像的边缘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证明,此方法优于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具有边缘检测准确和良好的抗噪能力。  相似文献   
154.
数学形态学在黄土地貌单元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土高原的遥感图像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分别计算出各个地貌单元的形状指数、面积周长比、分形分维指数和由形状复杂和边界扭曲引起的FD(分形分维)值变化数等6项数学形态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这些参数对每类地貌单元进一步分类,同时对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分类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靠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对黄土高原地貌单元分类进行定量化方面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5.
《现代地质》2020,(2):288-288
《现代地质》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地学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影响因子近7年来一直保持在1.0以上,并荣获“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奖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刊广泛征集地学领域各学科及其边缘学科的学术论文和最新研究成果的稿件,内容包括:地层、古生物、构造、岩石、矿物、矿床、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找矿勘探、能源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数学地质、遥感地质、海洋地质、灾害地质以及探矿工程等。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6.
裂缝广泛分布于地壳岩石中并具有多尺度的特点,研究地震波在裂缝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含流体的裂缝中传播的Krauklis波(也曾被称为慢流体波、裂缝波、斯通利导波等)近年来逐渐成为地球物理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利用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研究横波在单裂缝样品中传播时随传播方向变化的响应特征,在实验室用环氧树脂为基质构建模型样品,一个为不含裂缝的参考样品,一个为含直径30 mm、厚度0.2 mm的薄币状单裂缝的模型,利用0.5 MHz换能器测试了横波在模型中传播时透射信号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在单裂缝样品中透射横波发生了波形的畸变和振幅降低,振幅谱显示透射信号的主频明显降低,在初至横波之后为具有一定能量的尾波.对尾波进行时频分析,发现在方位角较小时尾波能量较弱而方位角较大时尾波能量较强,尾波中信号的主频在0.1 MHz左右,与前人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7.
本文采用木板、有机玻璃板制作二维物理模型,并在模型中加入三个大小不一、位置各异、用石膏充填的方洞。对两个物理模型布置相同的观测系统,形成相同的射线方式,在等间距矩形像素条件下,每条射线的积分步长(射线穿过单个像素的射线段长度)皆为常数。由超声仪器沿指定射线采集各条透射波射线的走时数据(即Radon变换线积分的“观测值”)。应用“代数重建法”(ART加法修正迭代法)求解Radon变换的离散化方程组,重建二维物理模型的CT数字图像。在重建的模型CT数字图像中,能够有效地识别出“石膏洞”的存在和位置,验证了“代数重建法”CT成像技术及其对模型结构识别的有效性。本文是ART加法修正迭代的基础性应用工作,可为有关部门提供“代数重建法”CT成像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58.
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方法在地球系统模式中的应用,提出了人工智能数据驱动与物理模型理论驱动相融合的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框架,并对该框架的研究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该框架将地球系统模式自下而上的数据驱动模型与自上而下的物理模型耦合,通过双向驱动共同实现地球系统数学物理方程的有效求解,从而构建智能化的地球系统模式。进一步研究需要基于该理论框架提出具体可行的算法,从而促进智能化地球系统模式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9.
顾倩  张宁川 《海洋学报》2017,39(5):123-137
基于物理模型试验,考虑畸形波参数、相对板宽、相对波高等影响因素,就畸形波对平顶双层水平板防波堤作用进行研究。首先对畸形波作用下双层水平板的波浪力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然后就最大波动压强、结构最大总垂向力与不规则波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畸形波作用下,双层水平板最大波动压力出现在前端迎浪区域附近,向尾端逐渐递减。双层水平板4个受力面的压力分布不同且有相位差,4个受力面的最大波动压力时间差约在0.1Tp~0.4Tp范围内变化。与不规则波作用比较,畸形波作用没有显著改变波压包络分布特征,但增大了波压包络强度值。试验范围内,就最大总力而言,两者最大总浮托力比值在1.06~2.45间变化;向下的最大总垂向力比值在1.22~2.07之间变化;就波动压力而言,其增大的幅度与畸形波参数α1相关性最强,随α1的增大而增大,在α1=2.04~3.1试验范围内,畸形波作用时的最大压强比不规则波作用时可约增大20%~80%。就最大波吸力而言,两者的比值与畸形波参数α4相关性最强,随α4的增大而减小。在α4=0.62~0.75试验范围内,最大波吸力强度的比值在1.61~0.87范围内变化。当α4≤0.72时,畸形波作用时的最大波吸力大于不规则波作用时的最大波吸力;当α4 > 0.72时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0.
潮沟是潮滩的主要地貌类型之一,潮沟信息的检测对湿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口九段沙下沙北部发育比较复杂的潮沟为研究对象,使用2016年1月26日Landsat8全色波段数据,采用了一种融合小波变换、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潮沟边缘信息进行了检测。小波变换中通过减小高层小波系数,达到弱化潮滩灰度变化的目的;通过增大低层小波系数,达到增强潮沟信息的目的;利用数学形态学和图像之间的几何(加减乘)运算,完成潮沟的提取;最后,分别在原始数据和检测结果相应的位置取样进行精度验证,样方潮沟面积一致性精度平均为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