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330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山东蓬莱金矿黄铁矿成分环带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蓬莱金矿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一个中型热液型脉状金矿。利用分析型高分辨电子显微镜(JEM-2000FX)并配以能谱仪(EDS)对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微区分析,发现成矿阶段黄铁矿晶体内部Fe、S等成分呈环带状分布。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初步探讨黄铁矿内部成分环带的成因,并论述了它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342.
为了深入研究辉长岩摩擦滑动的力学机制,近年来我们对辉长岩的两类主要矿物斜长石和辉石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发现这两种矿物在热水条件下的高温段(400~600℃)都出现了强烈的速度弱化.本文针对这种在以往摩擦滑动研究中不常见的速度弱化行为进行了物理化学机制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43.
根据矿物结构可以有效的识别开放性体系内的各种岩浆过程,在岩相学研究基础上,对全新世喷发的Ruapehu火山 Whakapapa组安山岩内的辉石斑晶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分析。所研究样品中辉石斑晶以普通辉石及顽火辉石为主,具多样 结构与形态,根据其结构和成分特征可分为3类:(1)骸晶状的辉石(SP型),具有破碎的、筛孔状外形,核部具有异常高 的FeOT含量,可能为壳源捕掳晶;(2)具均一结构及成分的辉石(HP型),其内部未显示明显的熔融结构,形成于岩浆房 的内部,基本未受基性岩浆混合的影响;(3)具核-幔-边结构的 “绿核”辉石(GCP型),其幔部相比核部及边部具有更 高的En、Mg#、CaO、MgO和Cr2O3含量以及更低的FeOT、TiO2含量。且GCP辉石边部相比核部更加富CaO、MgO而贫 FeOT、TiO2。GCP型辉石幔部(边部)与核部形成明显的反环带结构,两者界线清晰,成分上存在突变,是偏基性岩浆注 入岩浆房边界层时,岩浆发生大规模扩散、混合之前形成于脉状岩浆“通道”内;而GCP辉石边部则结晶于混合后的岩浆 之中。辉石的结构及岩相学特征暗示,安山岩在喷发前经历了岩浆混合及地壳物质的混染,混合过程主要发生于地壳浅部 岩浆房的边界层及粥状层内,且这种混合过程可能是诱发火山喷发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44.
五大连池钾质火山岩中发现具有反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斑晶。反环带辉石的核部为次透辉石,与边部相比具有较低 的Mg#值(68~77)、TiO2 (0.23~0.50 wt.%)、Cr2O3 (<0.06 wt.%)和较高的Al2O3 (3.4~5.0 wt.%)、Na2O(0.43~0.78 wt.%)、 FeO(8.8~11.0 wt.%)、MnO含量。核部的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较为平坦,且具有非常显著的Eu和Sr的负异常(Eu/Eu*= 0.35~0.63,Sr/Sr* = 0.03~0.17),指示其为曾与斜长石平衡的变质岩辉石。在Mg#-TiO2相关图上,核部总体成分落入华北下 地壳低Mg麻粒岩中单斜辉石的成分范围,因此核部应该是来自下地壳麻粒岩的捕掳晶。反环带辉石边部与正常辉石斑晶成 分一致,具有较高的Mg#值(81~85)、TiO2(0.40~1.65 wt.%)、Cr2O3(0.03~0.25 wt.%)和较低的Al2O3(2.1~3.4 wt.%)、Na2O (0.34~0.63 wt.%)、FeO(4.6~6.6 wt.%)、MnO含量,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 3.23~7.89,与玄武岩全岩的特征吻合。 利用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分配系数进行的模拟计算均表明,反环带辉石边部与寄主岩浆已达到成分平衡,说明边部是在熔蚀 核部的基础上再生长而成的岩浆成因辉石。五大连池正常辉石斑晶的Mg#值与TiO2具有负相关性,指示岩浆在地壳深度经历 了一定程度的演化。反环带辉石斑晶边部由里到外Al2O3和Na2O含量逐渐增加的趋势支持岩浆经历演化的结论。核部辉石 的麻粒岩属性表明岩浆演化主要发生在下地壳。温压计计算结果也指示正常辉石斑晶和反环带辉石的边部都结晶于下地壳 深度的系列岩浆房。晚期结晶的辉石斑晶总是比早期结晶的辉石更富集不相容元素,说明分离结晶作用导致五大连池玄武 岩的不相容元素更富集。平衡计算表明,与辉石斑晶平衡的岩浆与玄武岩全岩在微量元素特征上高度相似。考虑到全岩高 度一致的微量元素特征,研究认为五大连池玄武岩的成分变化主要受下地壳岩浆房中的结晶分离作用控制,地壳混染(包 括壳源岩浆混合)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345.
月球东海盆地的矿物光谱特征及遥感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盆地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大型撞击盆地之一,其地形地貌和矿物与岩石类型分布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月球撞击盆地形成过程和地质演化历史。LOLA高程数据揭示东海盆地为保存完好的多环撞击盆地。基于月球矿物绘图仪(M3)反射率数据,在东海盆地发现了尖晶石、辉石、结晶斜长石、橄榄石等矿物,采用修正高斯模型(MGM)进行混合矿物光谱分解获取了矿物端员,利用光谱角分类方法(SAM)作出了Maunder 撞击坑的主要矿物分布图。发现的纯结晶斜长石矿物与最近其他月球探测(如Kaguya)相吻合,为月球岩浆洋模型提供了新约束条件。在Lowell撞击坑中央峰发现尖晶石分布,并利用多光谱成像仪(MI)数据进行了验证;利用MGM方法,在Maunder建造上发现结晶斜长石与尖晶石的混合矿物,我们通过分析认为东海盆地的尖晶石在外卢克山脉上可能有更广泛的分布。  相似文献   
346.
海底热液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可从岩石中淋滤出元素,形成成矿流体,进而能对近海底水体的化学组成产生影响.本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分析了东太平洋海隆13°N附近,取自一个拖网站位(103°57.62′W,12°50.55′N,水深2480 m)的枕状玄武岩中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边缘的热液蚀变特征.结果表明,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的边缘呈现出轻微的化学蚀变,而枕状玄武岩样品内部的辉石和橄榄石微斑晶没有受到热液流体的影响.进一步,可以将斜长石微斑晶和玄武质玻璃边缘的化学蚀变分别划分为5和4种类型.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边缘中热液蚀变所导致的化学变化意味着枕状玄武岩表面发生的热液流体-斜长石微斑晶和/或玻璃相互作用的程度不同.如果热液流体-斜长石微斑晶和/或玻璃相互作用的程度相对较弱,则Si,Al,Ca和Na呈现出由斜长石微斑晶和/或玻璃内侧向外扩散的趋势,并导致这些元素分别在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的边缘外侧聚集.在热液流体-斜长石微斑晶和/或玻璃相互作用程度相对较强的期间,Si,Al,Ca和Na也由斜长石微斑晶和/或玻璃内侧向外扩散,但这些元素在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边缘的含量均相对较低.基于斜长石微斑晶和玻璃边缘的化学变化,可估算出在热液流体和海底枕状玄武岩相互作用期间,导致斜长石微斑晶边缘中Si,Al和Fe含量的变化率分别达到10.69%,17.59%和109%.类似地,玻璃边缘中Si,Al和Fe含量的变化率则分别达到9.79%,16.30%和37.83%.  相似文献   
347.
348.
本文选择同属一个紫苏辉石堇青石花岗岩套,定位深度不同的花岗质岩石中的长石,通过偏光显微镜、费氏台测定和X光分析等于段进行研究、对比,得出结论为:随着岩石定位由深至浅(由混合花岗岩→深成花岗岩→浅成花岗岩→花岗斑岩),斜长石牌号增高,环带趋于发育,简单双晶和复合双晶比例增大,有序度减小(δ:0.9→0.3,Iss:1→0.1),残余成因的比例减少。钾长石中or分子减少,三斜度、有序度降低(S_T:0.88→0,△:1→0.22),由最大微斜长石→正长石;钾长石和斜长石的平衡温度升高,由720℃→800℃。证实了通过长石的研究可以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条件。文章还对花岗岩中长石有序度和三斜度的决定因素,以及长石的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49.
菲尔德斯半岛新生代火山岩岩石组合为高铝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是一套低钾高铝的钙碱性岩系。以岩石中Sr/Ca,Ba/Ca比值作为讨论岩浆演化的一个指标,确认高铝玄武岩为本区岩浆作用的初始岩浆,经过岩浆房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依次演化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岩浆。  相似文献   
350.
菲尔德斯半岛新生代火山岩岩石组合为高铝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是一套低钾高铝的钙碱性岩系。以岩石中Sr/Ca,Ba/Ca比值作为讨论岩浆演化的一个指标,确认高铝玄武岩为本区岩浆作用的初始岩浆,经过岩浆房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为主的分离结晶作用,依次演化出玄武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岩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