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8篇
  免费   2582篇
  国内免费   1995篇
测绘学   1390篇
大气科学   825篇
地球物理   4323篇
地质学   6063篇
海洋学   881篇
天文学   133篇
综合类   1171篇
自然地理   1199篇
  2024年   86篇
  2023年   387篇
  2022年   443篇
  2021年   629篇
  2020年   399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323篇
  2017年   371篇
  2016年   357篇
  2015年   448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900篇
  2011年   774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763篇
  2008年   732篇
  2007年   633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671篇
  2004年   573篇
  2003年   417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331篇
  2000年   328篇
  1999年   322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77篇
  1996年   313篇
  1995年   300篇
  1994年   27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03篇
  1991年   165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4年   5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8):F0002-F0002,F0003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承办的第27期“双清论坛”于2008年3月30~31日在兰州召开。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内陆河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来自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80余位水文水资源、地理地质、环境科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92.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3.
松辽盆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系统描述葡萄花油田北部鞍部地区构造特征和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烃源岩大量排烃期与构造形成时期的匹配关系、砂体分布、地层压力和断层封闭性对研究区成藏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烃源岩大量排烃期和构造形成时期良好匹配,地层压力低势区和在成藏时期断块边界断层侧向开启是成藏的有利条件,构造和砂体分布则是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成藏条件较好,可作为有利扩边潜力区。  相似文献   
94.
面积平衡法与川东大池干推覆带区域滑脱面预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详细介绍了面积平衡法的原理与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川东大池干构造的解释。利用面积平衡法,本文预测出在该地区可能有三个较大的区域滑脱面,它们分别位于3.53km处的中三叠统(由石膏、盐岩和泥页岩组成),7.79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以及8.67km处的下寒武统(由页岩、石膏和岩盐层组成)地层之中。根据以上滑脱面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大池干构造可以解释为滑脱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两种成因模式。在滑脱褶皱模式中,主滑脱面为8.67km处的非能干层;在断层转折褶皱模式中,该地区被认为具有上下两个滑脱面,其上滑脱面为3.53km处的非能干层,而其下滑脱面为7.79km处的非能干层。两种模式所对应的面积深度直线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两种构造解释都具有内部岩层一致性,剖面达到平衡,故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5.
胶南晚中生代大珠花岗岩岩体的脆性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变化的构造应力作用下,胶南大珠山花岗岩岩体自早白垩世冷凝冷却以来发生强烈的脆性破裂变形,形成了多样的破裂类型如岩脉、节理和断层。在该岩体冷凝冷却早期侵入的细晶花岗岩脉和稍后形成的N-S向节理组反映出与同期区域构造应力场协调的N-S向挤压作用,而后伴随着揭顶剥蚀,出现了交替变化的构造应力场形成了岩体内主导的NW-NNW向和NE向节理组。整体上,恢复出的岩体内构造应力场发生顺时针方向旋转,最大水平挤压由早期的N-S向偏转为晚期的近E-W向。构造应力场的长期变化、平行节理作用和节理断层化作用造成了研究区复杂的破裂型式和破裂序列。  相似文献   
96.
煤体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煤体结构空间展布预测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以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安阳矿区双全井田为例,通过计算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系统探讨了岩性结构对煤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与断层和测井曲线判识的煤体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低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易发生韧性变形,软煤发育;高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和岩体)以脆性变形为主,以断层发育为特征。这一结论为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和软煤空间展布所证实。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的引入,为煤体结构空间展布区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97.
遥感蚀变信息检测中背景与干扰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自然景观区的遥感蚀变信息检测中,背景与干扰是2个复杂而又容易混淆的研究对象。本文结合光谱混合模型理论与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相关理论,深入分析了遥感数据的光谱空间几何结构特征(重点剖析二维散点图),系统研究了背景与干扰的关系、复杂度以及干扰地物类型的划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探讨为遥感蚀变信息检测的最佳方案设计和蚀变信息潜在性评价与准确提取提供了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98.
星光 《中国岩溶》2008,27(3):208-20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陈伟海、朱德浩、朱学稳编纂的《洞穴探测、研究、开发与保护——全国洞穴学术会议论文选集(一)》(以下简称《选集》)日前已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99.
The XXI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ISPRS), the greatest conference in the community once every four years, was held in Beijing on July 3 to 11, 2008. With the main topic "Silk Road for Information from Imagery", this congress attracted researchers, scientists and us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meet Beijing to exchange their latest achievement,  相似文献   
100.
王永义 《地下水》2008,30(2):69-71
在山西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地下水开发中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具体描述,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了对地下水功能区进行划分、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