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255篇
地质学   610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能形成所谓“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必是先有冲沟,后被断错的水系。而先有断层,后溯源侵蚀发育的冲沟则不能形成”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因此,断层一侧沟的长度—断尾沟长度与断层年龄无关,最终与断层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易确定。  相似文献   
52.
昌马断裂带的水平断错与强震重复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32年昌马地震(7.6级)震中区(昌马盆地—西水峡断陷谷地内)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填图(1:5万),获得了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时代、规模不同的山脊及冲沟的水平断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断错量具明显的分级特点,全新世以来,最大一级水平位错量平均为39米,平均年滑动速率为4.1毫米/年。 依据古陡坎侵蚀斜面的主坡角与其年龄的相关统计公式,求得最近一次历史未记载的强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1968年,它与1932年昌马地震的间隔时间为1911年,由这些资料粗略的求得昌马断裂的蠕滑速率为1.37毫米/年,占整个走滑量的31.8%。本文由上述资料求得昌马断裂带的强震(M≈7.6)重复周期约为2051年。  相似文献   
53.
海原断层系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Okubo等人测量圣安德烈斯断层系所用的复盖维数法,对海原断层系进行了分形测量,求出海原断层系的整体维数D_0=1.137,其景泰段D_0=1.109,海原段D_0=1.182。计算中未得到邵家水段和李使堡段的分维数。此外,文中还着重探讨了断层几何与地震活动性及其力学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自相似断层的几何复杂性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剪切断裂带具较低分维数(1.1—1.3),而在张性环境中形成的断裂体系具较高的分维数(1.5—1.6)。最后本文讨论了断层迹线图等因素对分形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地震断错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91,5(1):17-26
大地震产生的断错,能改变震前的地表形态,这种改造后新出现的地形景观称为地震断错地貌。地震断错地貌可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曲崖、地震断错水系和地震断错台地四类。研究地震断错的相关堆积时,发现逆推断层崖也有崩积楔。提出的崩积楔发育模式与正断层崖的发育模式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55.
王鸣  张廉强 《地震学报》1994,16(1):124-128
1991年山西省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断层面王鸣,张廉强,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1989年Ms6.1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许多作者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为...  相似文献   
56.
贺伟建 《矿床地质》1987,6(1):79-87
本文将铀矿床赋存的构造形态划分为层控、断控和体控三种模式。层控模式包括沉积成岩阶段形成的层状铀矿床、顺层发育的后生带状铀矿床和与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床;断控模式包括各种产于断裂带(层间断层除外)的铀矿床;体控模式的铀矿床则分为与侵入体构造和火山机构有关的两种情况。所有模式均具有三个特性,即模式保存的完整性,模式发展的阶段性和模式形成的复合性。铀矿床的构造模式特征对矿床评价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7.
喜马拉雅山北部地区的地壳结构模型和速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1981年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地区的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了震相对比,分辨出t1、t2、t3、t4、t5和t6六组地壳中和莫霍界面的反射波,并用理论走时曲线、绘制速度曲线图、射线跟踪和综合地震图等方法得到了主测线(PP)上各地段的地壳结构模型。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地壳西段较薄(约73公里),东段稍厚(约77公里),平均总厚度约为75公里。地壳的平均P波速度约为6.2-6.3公里/秒。 地壳为高低速相间的多层结构。在中上部有一低速层,其厚度为数公里,速度为5.6-5.7公里/秒,与上层速度差为0.5-0.6公里/秒。低速层在测线东段比较肯定,在西段则不甚明显。结合藏南定日、岗巴一线有强烈水热活动的事实,低速层的存在可能意味着地壳中存在部分熔融的高温物质。下部地壳的速度为6.7-6.8公里/秒,且比较均匀。从莫霍面反射波的特征来看,在紧靠其上方可能有一个速度反转带,其厚度亦为数公里。上部地壳的结构在横向上有较大的差异,这说明在地质历史上,西藏特提斯带曾经历过强烈的地壳变动。  相似文献   
58.
白恶统红层强烈风化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下,基础处理采用静压预应力管桩,可能出现管桩长度难以控制“超长桩”现象,广州和平花园施工实践表明,局部管桩长度难以控制,主要与持力层度剧烈变化及有上硬下软或硬夹层的工程地质条件有关。“超长桩”现象为一般管桩通过硬夹层折射;断桩在某软弱部位堆积造成。  相似文献   
59.
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网络技术和自行开发的报警软件,解决了牡丹江地震台连续波形数据断记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解决方案和报警软件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0.
《河北国土资源》2001,(4):39-40
针对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体制不顺,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和“执法难”“难执法”等问题,邱县成立土地执法监察局,建立起一支快速反应,机动高效的土地执法监察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