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8篇
  免费   2331篇
  国内免费   2799篇
测绘学   1203篇
大气科学   4653篇
地球物理   2350篇
地质学   3311篇
海洋学   2223篇
天文学   319篇
综合类   906篇
自然地理   2743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13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475篇
  2019年   576篇
  2018年   436篇
  2017年   486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536篇
  2014年   897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775篇
  2011年   776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885篇
  2007年   801篇
  2006年   684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565篇
  2002年   528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340篇
  1999年   344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20篇
  1995年   271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240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6篇
  1942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远在1687年,牛顿已说到地球自转轴的运动,欧拉在1790年指出:由于地球转动的主要动力矩的方向,并不和地球惯性椭球的短轴方向相重合,将使地球的自转轴发生沿着一个圆锥面的摆动.假定地球为一个刚体时,可以从地球惯性椭球的扁率(或称力学椭率,或动力学扁率)算出地球自转轴运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992.
秦毅坤  王泽根  范东明 《测绘学报》1957,49(10):1285-1294
近10年来,独立成分分析(ICA)逐渐被引入地球时变重力场的成分提取中。ICA因其提取成分的独立性,解决了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时各提取成分仅互不相关的这一关键性问题。基于负熵的FastICA算法是常见的ICA方法,该算法的收敛较梯度算法快,且负熵的稳健性较峭度更好。本文采用上述算法,旨在探寻青藏高原区域水储量成分与降水成分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水储量变化较降水存在着7个月的延迟效应,显示出除季节性冻土与冰川的冻融和季风气候所带来降水贡献之外,还客观存在着因区域内水交换造成的延迟。结合特征信号来看,青海中部、西藏西部与西藏中东部之间的年均水储量变化刚好相反,在全球变暖所导致的冻土与冰川加速消融的大背景下,因气候与内外流区的不同造成区域水储量变化的差异性,此外上述区域的水储量变化也因青藏高原南北板块构造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性。研究证明了在大尺度范围内运用FastICA算法分析区域水储量成分及其相关因素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从日本沿岸选取了28个验潮站及联测的GPS站,利用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和SSA+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 Regression Moving Average,ARMA)方法预测了2014—2018年的近海海平面变化和地壳垂直变化.并用同时段的验潮及GPS的实际测量值进行验证,结果显示,SSA+ARMA预测的相对海平面精度为0.0357~0.0607 m,地壳垂直运动的精度为0.0049~0.0077 m,绝对海平面的精度为0.0433~0.0683 m,且三者SSA+ARMA的预测结果均优于只用SSA预测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SSA+ARMA预测了日本沿岸2019—2023年的近海绝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2019—2023年的平均海面高较往年(2014—2018)升高0.0353 m,2003—2023年绝对海平面的变化率为0.0039 m·a-1,预测结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94.
晚三叠世卡尼期湿润幕(Carnian Pluvial Episode, CPE)是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地质事件之一。此次事件以卡尼中期全球不同纬度环境湿度显著上升为主要标志。CPE的发生不仅对全球各地沉积格局产生重大改变,也对三叠纪生物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海洋生物群在跨越CPE期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灭绝与演替,大部分海洋无脊椎动物和部分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在CPE之后出现明显的降低,著名的关岭生物群也受到了CPE的明显影响,并开始显现出危机。CPE之后,恐龙类群开始逐步占据陆地生态的主导地位,早中生代和现代生物的先祖开始在这一时期纷纷出现。CPE的发生揭开了现生生物演化史新的一页,并最终开创了早中生代和现生生物黎明。有关CPE的触发机制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 晚三叠世巨型季风环流在卡尼期达到鼎盛并区域上影响了大气降水量;② 板块活动造成大规模火山喷发引发全球气候扰动。由于上述2种解释还未能与我国其他地质记录较好匹配,因而CPE在特提斯东缘的发生次序和发展过程并不清晰。这其中,对CPE触发机制的探讨,需要将全球板块变化与古气候模拟纳入其研究范畴。不同于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后生物类群缓慢重启和生态逐步复苏,CPE期间的生物演化与革新在短时间内促成了现代生物类群的形成。在我国,上三叠统卡尼阶分布广泛、发育齐全,且保存有各门类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开展卡尼期气候- 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场所。然而目前国内有关CPE研究还十分有限,一些基础的地质工作仍然有待开展。位于特提斯东缘的我国地质记录有助于深刻理解CPE过程和环境- 生物协同演化关系,尤其在现代生物多样性起源和当代生态系统结构成型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提供更多中国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995.
海平面升降变化对贵州紫云礁体生长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紫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边缘礁为例,运用高频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精细地划分了紫云礁层序的各级单元,并对其内部沉积构成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海平面和变化对礁体生长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晚二叠世紫云礁 合体为发育在台地边缘坡折带的一个三级层序,由13个准层序组成,并可识别出低位、海侵、高位3个体系域,低位期的下切谷 边缘坡折带碳酸盐台地的暴露、海侵期和高位期礁的3种生长方式的增生及每种生长方式的特定  相似文献   
996.
构造块体的相对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确定构造块体在球面上相对运动参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描述构造块体内的应变变化及参数和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讨论了将相对运动和应变变化综合起来以更充分地描述地壳运动和变形的模型。结合相对运动参数,提出了一种逐渐趋近的变形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97.
Bjerhammar球面单层密度时间变化的实用解算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Bjerhammar球面单层密度时变实用解算理论和稳定算法。从利用重复大地测量数据联合确定Bjerhammar球面单层密度时变基本理论出发,推导了不同Bjerhammar球面上q*t和δW*t之间的一般解式;分析研究了q*t的迭代求解过程和收敛特性,得出其收敛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R值的结论,同时给出了界限R的关系式;提出了解求q*t的分步迭代算法,该算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以前算法存在的收敛稳定问题(R较小时),并指出:地表观测点qt的确定应遵循匹配处理准则,即各观测点数据应蕴含相同物理过程。最后给出了q*t的精度评估公式。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获取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本文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中国陆地区域的夏季逐时格网降水数据进行了聚类。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每个格网上的逐时降水数据进行聚类。然后,根据每一聚类的降水日变化峰值,将具有相似峰值时间的聚类合并成为一个分类。合并后的分类对应一种降水日变化类型,分类中的格网边界则构成了该类降水日变化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日变化由降水频率日变化主导。此外,一些盛行夜雨区域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从西向东的分布模式,且降水日变化峰值时间表现出了从西向东逐渐延迟的现象。结合地形分析,研究发现一些夜雨区的降水峰值延迟现象与MPS环流效应导致的雨带移动现象较为一致,得出MPS(Mountain-Plain Solenoid)环流效应是导致这些地区盛行夜雨的结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降水日变化的形成机理提供线索,也可为研究其他地区降水日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用NCEP/NCAR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月平均地表反照率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琼  钱永甫 《地理学报》1999,54(4):309-317
本文利用1979年 ̄1995年17年平均的NCEP/NCAR(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辐射资料估算了全球月平均地表反照率.从所得结果的时空分布来看,用NCEP/NCAR辐射资料得到的全球地表反照率基本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高原D110点不同季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98年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取得的一个年周期的土壤温度资料,对藏北高原D110点土壤温度日变化特征的月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半年(5-9)月土壤温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基本上按正弦曲线变化,但相位随深度的增加而滞后;冬半年土壤温度尽管也存在日变化,但变幅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