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437篇
地质学   395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474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6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0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1690~2000年地磁场能量的三维分布及其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Bloxham & Jackson 地磁场模型和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研究了1690~2000年地磁总能量及其北向、东向和垂直向分量的能量以及非偶极子磁场的能量在地球内部的分布及长期变化.结果表明,地表和地核以外地磁场总能量及其北向和垂直向的能量是持续衰减的,垂直向的磁场能量占总能量的64%以上,对总能量的贡献起主要作用;东向分量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增加为主.地磁场的能量变化率存在56年的周期,主要是由偶极子磁场产生的.地表以外的非偶极子磁能从减小到增大转折出现在1770年,比地核以外滞后40年.地球内部磁能随时间的变化显示,偶极子磁能逐渐减小,非偶极子磁能增加,越靠近核幔边界增加越快;偶极子和非偶极子磁能的变化量相等的分界面在距地心3780km处.从核幔边界到地表,磁能变化的衰减非偶极子比偶极子快,表明偶极子磁场比非偶极子磁场有更深的场源.  相似文献   
992.
月球重力场是月球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是进一步了解月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基础,也是我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一个重要的科学研究内容.本文针对“嫦娥工程”,利用GSFC/NASA/USA的GEODYNII/SOLVE轨道分析软件,分析计算了利用单星跟踪数据恢复月球重力场的能力,同时模拟计算了双星跟踪数据在恢复月球重力场方面的能力,结合可能的工程环境我们对两种情况分别给出了30天、60天和90天的计算结果.计算表明双星相比于单星对月球重力场的中低阶位系数有比较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993.
内部磁场梯度引起的扩散对NMR岩石测量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场NMR岩心分析能够刻度NMR测井响应,对于较为准确地预测储层的渗透率、束缚水体积等与产能密切相关的参数尤其重要.对来自南海东部油田的100%饱和盐水的砂岩岩心进行了变回波间隔的实验室NMR T2测量,随着回波间隔的增大对实验观测到的两种不同的T2 分布的移动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和解释.随着回波间隔的增加,T2谱向着长弛豫时间的移动可以用过优化NMR采集参数消除掉,而对另外一种由内部磁场梯度引起的移动即随着回波间隔增加T2谱向短弛豫时间的移动则复杂得多,至今为止也无法做到定量化内部磁场梯度的值,这种移动能够引起错误的NMR测井解释.因此理解内部磁场梯度对T2弛豫时间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文中对由内部磁场梯度扩散引起的扩散弛豫对T2弛豫时间的影响进行了理论上的模拟计算,这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岩石内部磁场梯度对NMR T2弛豫时间的影响.最后结合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解释了具体的岩心实验结果,并且计算了具体的岩心的内部磁场梯度值,计算出的内部磁场梯度值应该被视为内部磁场梯度的几何平均值.  相似文献   
994.
对月球重力场特征的理解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月球探测器所获得的数据所建立最新的地球重力模型和地形模型,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内部性质及其演化特征,提供新的平台.M.T. Zuber (1994) 和 M. A. Wieczorek (1998) 所建立的月壳全球模型,为利用最新月球着力资料研究月球内部构造和演化,揭示月球上独特的“物质瘤”之成因等科学问题,开凿了先河.本文通过对现有的月球重力和地形数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作者对月球内部物质分布特征的理解和一些认识.从宏观角度看,月球布格重力异常与月球地形起伏是相关的,统计结果表明它们呈弱负相关,从均衡角度来说,在月球停止大规模内部物质运动之前,月球壳幔可能已基本达到均衡;从Mascon深度估算结果来看,一些大型的Mascon基本属于玄武岩浆“充填”型的,少数Mascon可能与月幔柱有关,如东方海Mascon.  相似文献   
995.
掩星情报站     
月掩星虽然经常发生,但受天气、月相、月球高度、被掩星亮度等因素影响,未必每一次都能观测成功,甚至一两个月观测不到一次也是可能的,这就使得月掩星的观测成为爱好者喜欢挑战的一个观测项目。本月就仅有一次适合观测的月掩星,而适合观测的小行星掩星也仅有四次。  相似文献   
996.
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1995年1月至2001年9月Wind卫星观测到的行星际磁通量绳。根据拟合所得磁通量绳的直径,分析了行星际磁通量绳在这段时间内的发生率随磁通量绳直径D变化的关系,发现磁通量绳的发生率P(D)随直径D的变化可近似以幂律形式表示为:P(D)≈64D-0.768。行星际磁通量绳的发生率相对其直径的幂律分布表明所有行星际磁通量绳很可能是同一类现象且有共同的源,即它们都是太阳上日冕物质抛射的行星际对应物,只不过小尺度的磁通量绳对应较小的日冕物质抛射。最后,对行星际磁通量绳、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耀斑的可能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雨海盆地是月球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多环结构盆地,月球上古老的和年轻的玄武岩在盆地中均有分布,因此雨海是研究月海玄武岩岩浆活动的理想区域。为了更合理的厘定雨海地区的玄武质岩浆演化历史,本文主要结合岩石学、年代学等工作对本区玄武岩的充填期次进行重新划分。利用嫦娥一号IIM光谱数据进行岩石类型分布图编制,初步划分了5类不同钛含量的月海玄武岩;基于高分辨率100m LRO宽视角影像数据通过撞击坑尺寸-频率定年法(CSFD)对本区玄武岩单元模式年龄进行厘定,共划分35个玄武岩单元,发现本区在3.49~2.23Ga均有玄武质岩浆充填活动,具有多期次性。在建立不同类别玄武岩、形貌特征与模式年龄的对应关系基础上,将玄武岩充填划分为4个期次:极低钛玄武岩(3.49~3.20Ga)、低钛玄武岩(3.29~2.83Ga)、中钛玄武岩(3.13~2.52Ga)、(极)高钛玄武岩(2.92~2.23Ga)。本区地形地貌高程特征与不同表面年龄的玄武岩单元之间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因此在本区玄武质岩浆期次划分考虑上,不仅要考虑玄武岩的成分特征,更要考虑结合与玄武岩演化密切相关的年代学及形貌学特征,利用形貌、成分数据和年代学信息来共同约束玄武质岩浆期次划分及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998.
CINRAD/CC雷达发射机磁场电源故障诊断与调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八林  杨松福  何跃  孙瑞  罗宇清 《气象》2010,36(2):126-129
统计近5年云南5部CINRAD/CC雷达的73次故障,发现发射系统磁场电源故障达21次,相对而言磁场电源故障率较高。通过归纳21次磁场电源故障的排除过程,总结出检测和分析磁场电源故障的技术方法,并给出了关键测试点的波形、调试指标,供技术保障人员参考。通过文山个例并结合多次实际经验认为,更换元器件常可能带来一些雷达性能参数的变化,易形成其他故障的隐患,故排除故障后统调相关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99.
继日本、中国、印度在2007~2008在先后各发射一颗月球探测卫星之后,美国又将在2009年6月一举发射两个月球探测卫星,并且其中一个要对月球进行十分猛烈的撞击式探测,从而使全球月球探测活动趋向白热化。  相似文献   
1000.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09,(10):14-17
美国宇航局的太阳物理学家证实,热量和能量的小规模突然暴发——被称为“纤耀斑”——导致了稀薄且半透明的太阳大气可以达到数百万度的高温。太阳的最外层大气被称为“日冕”,它的温度可以达到几百万开,而太阳表面的温度却只有5700开。纤耀斑是发生在日冕磁场中的小规模突然爆发。和地面望远镜以及卫星能看到的太阳耀斑不同,单个的纤耀斑太小无法被分辨出来,只能在某一时刻看到许多纤耀斑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