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4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25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401.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为探究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余震分布特征,选取2021年5月1日—6月3日青海测震台网观测到的33°~36°N,97°~99.5°E空间范围内的地震观测报告,利用双差精定位方法进行双差精定位处理。重定位后整体残差平均减小了0.23,深度在5~25 km间随机分布。根据地震迁移方向和震区地质构造,认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昆仑山口—江错断裂,玛多—甘德东段受主震触发影响爆发一系列小震,两条断裂之间可能因为本次地震产生一定联系。本次地震产生新的断裂,突破了两条断裂之前的空区,连接到玛多—甘德断层,使两条断层交叉相连,形成新的断层构造。  相似文献   
402.
洞错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错蛇绿岩出露于改则县洞错北约20 km处,去申拉以南,地表形态为楔状体,大致沿日土-改则-丁青断裂带分布;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群中,并被下白垩统朗山组不整合覆盖.蛇绿岩剖面各岩石单元发育齐全:主要由地幔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堆晶岩、辉绿岩墙和壳层熔岩组成.对洞错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均质辉长岩中尖晶石和辉石化学成分测定和构造环境判别分析显示:洞错地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XDC28)投点于深海橄榄岩区域,指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历了少于10%的熔体提取,而方辉橄榄岩分别经历了13% ~30%的亏损,代表了亏损程度较弱的地幔橄榄岩残留(<30%),明显不同于岛弧环境地幔橄榄岩强烈亏损的特征.辉石化学成分研究确认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属于深海橄榄岩.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化学成分,反映了不同的结晶温度(分别为900 ~1000℃,<500 ~600℃).前者为岩石的形成温度,而后者则为冷却变质或重结晶过程中达到再平衡时的温度.  相似文献   
403.
本文以西藏当雄错盐湖为例,基于湖区独特的地热资源和冷资源,采用热溶冷结晶法在现场对日晒蒸发卤水获得的钾石盐矿进行分离提纯实验研究。实验考察了三个热溶温度和三个冷却温度。结果表明,热溶冷结晶法可以显著提高氯化钾的品位,当冷却温度一定时,热溶温度越高,氯化钾的分离提纯效果越好。同时,以Na+、K+/Cl--H2O三元体系相图为理论指导,讨论和验证了湖区现场自然条件下的热溶变温冷却实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工艺优化的方向,为我国西藏高原碳酸盐型盐湖卤水钾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和工艺参考。  相似文献   
404.
采用距离昂拉仁错最近的狮泉河、改则和普兰地区1973-2010年的气象数据和覆盖昂拉仁错流域1973、1976、1990、2000、2001、2002和2009年共7a的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湖泊变化信息,并选取1976、1990/1992、2001和2009年覆盖全流域的遥感影像分析流域内的冰川变化过程.分析过去近40a内昂拉仁错流域内气候、湖泊和冰川的变化,并探讨了不同时期引起昂拉仁错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a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2000年为转折年,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湖泊面积萎缩;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相似文献   
405.
本松错岩基是羌塘中部规模最大的花岗岩复合岩基,面积超过1800km2,由石炭纪、三叠纪和侏罗纪3个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岩体组成,记录了羌塘中部不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是研究羌塘盆地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蜈蚣山花岗岩位于本松错复合岩基北部,前人认为其时代为侏罗纪,但是近期在蜈蚣山地区侏罗纪花岗岩中发现有少量印支期花岗岩出露,岩性主要为花岗片麻岩和二长花岗岩,可能为侏罗纪花岗岩的捕虏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与区域内其它印支期中酸性岩浆岩类似,共同构成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板块缝合带同碰撞—后碰撞岩浆弧。此外还对花岗片麻岩片麻理中的黑云母做了40Ar-39Ar测年,获得了175.8Ma±1.1Ma的定年结果,与其围岩侏罗纪花岗岩年龄相近,推测花岗片麻岩是印支期花岗岩受后期侵入的侏罗纪岩浆改造后的产物,本松错复合岩基应当是中酸性岩浆岩多期侵入的产物。  相似文献   
406.
2011年4月11日日本东北福岛县浜通地震于2011年3月11日东北地方太平洋海岸近海地震之后1个月发生在一地震活动区。这次浜通地震在北北西一南南东走向的系浞断层上造成14km长向西的正滑破裂,同时在西北西~东南东走向的汤野岳断层造成16kin长向南的正滑破裂。沿系浞断层的滑动从南端到中部突然增加,其中测量的最大位移近2m;该断层的中段到北西端的滑动逐渐降低。汤野岳断层也有不对称的滑动分布,在其北西段附近峰值约为0.9m。从破裂沿这两条断层扩展的方向来考虑,显然测量到的地表断错在走向上不对称,在更靠近破裂起始的断层末端观测到最大断错,而在破裂终止的方向显现出逐渐减小。滑动分布和震中位置的地表观测结果与滑动反演模型得出的地震破裂的总体特征一致。浜通地震断层超过60%的破裂长度以及其他历史正断层地震,滑动位移量小于或等于最大滑动的30%。根据破裂长度、最大和平均位移估计的该地震的矩震级(Mw)在6.5~6.8之间,与地震学确定值6.6相一致。  相似文献   
407.
做好冰雹观测减免错情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丽娜 《贵州气象》2006,30(Z1):61-62
围绕如何避免或减少错情的发生这一中心,从4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观测员可按该文所述做1个的流程表或各种卡片,一旦遇到冰雹天气,照章去做,避免慌乱中出差错,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错情。  相似文献   
408.
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确定了藏南错戳龙的高湖面阶地的形成时间为3.4~3.6kaB.P.。在3.4~3.6kaB.P.之前,错戳龙是外泄的;在3.4~3.6kaB.P.期间,错戳龙的湖水维持在较高水平,降水和蒸发在高湖面保持着平衡;之后随着气温下降,季风减弱,湖泊不断退缩,至今湖面已下降了120m。利用J.E.Kutzbach水能联合方程,对错戳龙高湖面时的降水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错戳龙在3.4~3.6kaB.P.时年降水量约为530±10mm,之后随着印度季风强度的大幅降低,错戳龙的年降水量至今为320mm,下降了200mm/a。这一结果表明随着全球升温,印度季风将会明显增强,印度季风影响区域的降水也将会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09.
雒洋冰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16,90(8):1900-1907
当雄错盐湖为大型硼矿床。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以及蚀源区岩石是当雄错盐湖卤水中硼等稀有、稀散元素的三个来源途径。本文通过国标法(GB/T8538-2008)、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对当雄错硼的这三个来源分别进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1大气降水对当雄错B_2O_3的年估算输入量约为0.05×10~(-3)t~1.5×10~(-3)t,与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893t相比可以忽略不计;2河流对当雄错B_2O_3的贡献量最大,其中湖南岸的3条河流B_2O_3的年估算输入量达10个水源的95%,这3条河流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热泉马尔作相同,B同位素δ~(11)B值也与热泉马尔作相同。说明当雄错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中的B_2O_3主要来自热水;3当雄错湖周蚀源区岩石主要为二叠纪,白垩纪岩石与第四纪碳酸盐粘土与钙华。其中二叠纪与白垩纪岩层中B_2O_3的含量较中国东部同类岩石低,不是当雄错B_2O_3的主要来源。第四纪碳酸盐粘土与钙华B_2O_3含量较高,高于世界碳酸盐岩与中国东部富泥碳酸盐岩。碳酸盐粘土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已报道的热水湖相沉积的白云岩相同,都是中稀土富集,Dy的正异常,说明碳酸盐粘土是主要受热水影响。当雄错碳酸盐粘土是热水湖相沉积的一个典型实例。综上可知,热水是当雄错硼的主要来源。这一研究不仅为探索盐湖硼的成因提供重要依据,也为扩大寻找硼酸盐矿床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10.
张利  杨经绥  刘飞  连东洋  黄健  赵慧  杨艳 《岩石学报》2016,32(12):3649-3672
西藏阿里地区的南公珠错蛇绿岩产在公珠错的南侧,空间上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之南亚带蛇绿岩。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等基性岩类组成。地幔橄榄岩中约80%为方辉橄榄岩,20%为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较少。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矿物化学特征表现为橄榄石具有较低的Fo(89.3~91.4)值、辉石具有较高的Al_2O_3含量(1.89%~6.06%)、尖晶石具有较低的Cr~#(12.7~28.3)值。与原始地幔相比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Al_2O_3、CaO和TiO_2等易熔元素含量;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分别介于0.66×10-6~1.10×10-6和0.90×10~(-6)~3.78×10~(-6)之间,明显低于原始地幔值,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中,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显示出强烈的U正异常、Nd轻微正异常和强不相容元素Zr的负异常;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总量分别介于15.26×10~(-9)~25.23×10~(-9)和18.74×10~(-9)~26.86×10~(-9)之间,二者含量的变化较小,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PGEs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其为接近于原始地幔的"平坦型"。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深海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洋扩张脊环境。定量模拟估算表明,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地幔中的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系经历了至多16%部分熔融的残余。LREE的微富集和较高的Pd/Ir、Rh/Ir比值指示它们还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作用。初步结论认为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脊环境,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较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残余,但经历了后期岩石-熔体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