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22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研究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四段致密砂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SEM)、矿物全岩分析(XRD)等实验方法,分析其储层特征和孔隙微观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实验(NMR)及高压压汞实验对研究区典型岩心进行测试,详细分析、评价其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四段砂岩储层样品核磁孔隙度介于1.72%~6.63%,平均值为4.34%;渗透率介于0~0.015 2×10-3μm2;可动流体饱和度介于7.92%~32.66%;核磁共振T2图谱可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及多峰型;按照孔喉大小分类,样品中孔喉50%以上为纳米孔。压汞分析结果显示样品排驱压力高,介于1.18~4.57 MPa,平均为2.45 MPa;最大进汞饱和度高,介于46.91%~97.66%,平均为63.28%;退汞效率介于14.09%~38.97%,平均为29.55%,反映出研究区须四砂岩样品具有孔隙分选差,非均质性强,孔隙连通性差的特点。分析认为样品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差异主要受到来自储层物性、孔隙微观结构及矿物组...  相似文献   
82.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流体赋存状态不同于常规储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3个层位样品的可动流体变化特征与差异性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T2谱分布主要表现出4种形态、T2截止值中等—偏高、可动流体参数变化幅度较大;沉积和成岩作用差异导致微观特征参数不同,造成各层位可动流体参数复杂变化;渗透率较小时,可动流体参数变化幅度大,当渗透率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动流体参数数据点收敛,变化幅度减小;储层物性、孔隙(尤其是次生孔隙)发育连通程度、微裂缝的发育程度、粘土矿物的存在形式及其对孔隙的充填程度等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变化是可动流体参数差异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可动流体参数本身就是储层诸多微观特征参数的综合反映,应在储层评价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83.
对用不同酸度处理的仇山钙基膨润土进行了化学分析、X射线衍线(XRD)、^27Al和^29Si魔角旋转核磁共振(MAS NMR)、吡啶吸附样品的红外光谱(IR)、比表面积、阳离子交换容量(CEC)和脱色率等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酸度的增加和蒙脱石中阳离子的溶出,它的d(001)的衍射强度降低,同时其Si和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改变,Al原子由Al^Ⅵ变成Al^Ⅵ,Si原子由Q^Si(0Al)结构向Q^4Si(0Al)和Q^3Si(1OH)结构转变。八面体片阳离子的溶出和Si,Al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转变,显著地增加了比表面积和孔结构;Al^Ⅵ向Al^Ⅵ的转变形成了Lewis酸中心,而Si原子局域结构环境的改变形成了Br φnsted酸中心。膨润土脱色率随处理酸度增加的本质原因是在Si和Al原子局域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在其表面分别形成了Brφnsted酸中心和Lewis酸中心。  相似文献   
84.
27Al,29Si MAS NMR studies of kaolinite and its thermal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show that in the kaolinite-mullite reaction series there is an extensive segregation of Al2O3 and SiO2 and the reaction of Al2O3 with SiO2 to form mullite is the main path of mullite formation. At about 850° C, the peak intensity of A1(V) reaches its maximum and with the further rise of temperature the A1(V) signal completely disappears. At about 950°C, γ-Al2O3 accounts for about 71% of the material phases containing Al atoms. In the series there is no obvious presence of Al-Si spinel. The27Al and29Si MAS NMR spectra show that there is an obvious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points for Al-O2(OH)4 octahedral sheet collapsing and Si-O4 tetrahedral sheet breaking down.  相似文献   
85.
对怀俄明州保德河盆地莫里页岩的一组生油岩样品进行了固态^13C核磁共振(NMR)测量。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用CP/MAS^13CNMR测量来监测由埋深引起的干酪根碳结构的变化。NMR测量样品的现今埋深为3000 ̄11500英尺。由于总有机碳含量主要为(1 ̄2)wt%,在^13C NMR测量中使用了大容量的样品旋转器。用HCl清洗样品能提高^13C谱图的质量。干酪根的芳香度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深度超过  相似文献   
86.
某些含水矿物的核磁共振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4年E.M.帕塞尔(Purcell)、R.V.庞德(Pound)、F.布洛赫(Bloch)、W W.亨森(Hunsen)等分别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到今天只有30年的历史,但目前核磁共振对研究物质结构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近年使用电子计算机的脉冲-福里叶变换技术迅速发展,核磁共振法测定的原子核种类大为增加,而弛豫时间的测量也变得比较容易,从而大大提高了核磁共振法解决物性问题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7.
压汞实验在中-高阶煤的孔隙测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低阶煤,由于其煤体疏松、易碎,压汞的增压过程会造成孔隙结构破坏,导致实验结果不准。为了准确评估压汞实验对低阶煤孔隙结构的损伤,选取褐煤和长焰煤为研究对象,同时利用压汞与核磁共振测试煤的孔径分布。结果表明,压实与凝胶化程度低的褐煤和长焰煤,压汞测试过程破坏了其大中孔的原生结构,从而导致中孔比例升高;同时受基质压缩效应影响导致微孔体积偏高。随着煤化作用增强,长焰煤较褐煤所受的影响逐渐减小。进一步通过氮气吸附实验对压汞高压段的测试结果进行校正,以消除基质压缩效应引起的煤体弹性变形所带来的误差,其中,褐煤压汞校正前测试误差为87%,而校正后仅为18%。实验研究表明,联合利用核磁共振测试、氮气吸附实验可显著提高压汞法用于低阶煤孔隙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8.
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的综合成像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借鉴描述冷暖气流等多科参数(气压、温度和湿度、风速、风向、水蒸汽密度等)的动态三维显示,初步解决了暴雨和天气预报的难题,促进了天气预报的成功,在地球科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从而联想到在地下介质和物流运移过程的综合成像。资料和方法本文总结了地面和地下探测手段的多样性,列举了天然地震CT的精度已能达到l~5km的量级,地震人工曝破作勘探可以达到10~20米的成像分辨率,地下电阻率和电磁成像可以分辨到l—2米的量级;将磁共振(MRI)用于地下成像可得到地下水分布的动态观测深度,概括了这三方面的前沿性进展,并与震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应力相结合,进而设计出综合性的观测系统。发展地下水、岩浆、地应力和活断层结构和地震破裂面等多种参数的动态显示,设计出一套观测系统,并阐述言的科学意义。结果和结论:将以上三方面的观测方法综合起来;可在有火山喷发危险的区域,具有诱发地震危险的大型水库地区,和在发生了强烈地震的地区,为了抗震救灾,有必要同时进行以上三个系统的观测,引入可视化数字科技,便于了解地下水和岩浆的过移过程及相关参数的变化,并配合当前已有的综合监测系统(震源空间分布、地震应力和其他前兆等),服务于保障大型水库的安全、促进强震预测,及对火山喷发、矿井塌陷、突出的监测预报。  相似文献   
89.
核磁共振找水方法在河南某地区的试验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直接找水是一种新方法。本文论述该方法的原理、仪器装备,并以NUMIS系统在河南某地试验结果为例,说明本方法找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