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光合色素的生物标志性可以在"纲"水平上表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依托大洋科学考察第20航次和21航次,通过对西赤道太平洋不同区域5个站位的HPLC藻类色素分析及CHEMTAX程序因子分析,获取了暖池区光合色素及浮游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信息。结果显示在寡营养的暖池区,玉米黄素(Zeaxanthin)及乙二烯叶绿素a(DV Chl a)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以蓝细菌、原绿球藻及定鞭金藻为优势藻纲,按对生物量的贡献率原绿球藻大于蓝细菌大于定鞭金藻的。蓝细菌和原绿球藻分布在真光层不同深度,而在营养盐丰富的次表层优势浮游藻类为定鞭金藻。  相似文献   
102.
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61个天然植物群落样地的野外调查资料,采用生态位测度、方差比率法和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指数、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主要物种进行了生态位和种间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生态位宽度值大,分别为该区的泛化种和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2)额济纳绿洲植物群落物种的总体联结性为不显著的正联结,大多数种对间呈中性联结(χ2<3.841,p>0.05),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3)种间联结系数(Ochiai指数)与生态位重叠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而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之间并无直接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盐池沙地典型植物群落牛枝子群落、牛枝子-黑沙蒿群落、黑沙蒿群落数量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物种组成变化较大,优势种的相对重要值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植物种从占优势地位的草原种,逐步让位于耐旱、抗风蚀的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并最终被沙生、一年生草本植物和灌木、半灌木取代;土壤沙化程度逐渐加重。从生活型组成看,从牛枝子群落经牛枝子-黑沙蒿群落至黑沙蒿群落,地面芽植物和地下芽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下降,一年生植物种类数和重要值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牛枝子-黑沙蒿群落的物种α多样性指数最高,黑沙蒿群落最低。β多样性指数变化反映出植物群落组成已发生分化,物种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4.
建三江农垦分局湿地植物群落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 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方法,对位于三江平原的建三江农垦分局内的湿地植物群落的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调查的86个样地中共发现49科133属226个物种;TWINSPAN将样地划分为8种群丛,将优势物种划分为8组,分类结果可以在DCA排序图上很好地反映出来,且优势物种的分布格局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群丛的分布格局;DCA的前两个排序轴提供了23.5%的信息量,其中第一排序轴提供了14.5%的信息量,主要反映出样地水分条件的变化;样地的排序结果反映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5.
塔里木河中游天然植物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典型样地法,对塔里木河中游30个天然植被样地的群落结构和数量特征做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塔里木河中游沙吉力克、沙子河、乌斯满、阿其河、铁依孜五个断面的天然植物隶属11科,20属,22种。(2)塔里木河中游植物群落结构可分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但这种乔、灌、草的三层现象不明显。生境条件差,植物对环境利用不充分。(3)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单一。从多样性指数的数量特征来看,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47~0.609,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0.849~1.302;Menhinick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309~3.175,Margalef 2.731~5.461;JSW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6~0.778,JSI指数的变化范围0.633~0.805。五个断面盖度的变化范围是0.259~0.563。  相似文献   
106.
本文旨在用17年的观测数据检验三个有关草地系统演替的假设:(1)物种多样性在演替早期不断增加;(2)伴随着演替的推进,样方植物群落间的相似度逐渐增加(样方间的差异度随着演替不断降低);(3)在演替早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有趋同之势。包括植物群落的总体发展、Shannon多度与均度、Bray-Curtis差异度和群落周转率在内的量化统计结果显示:经过早期5年的演替,各样方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快速的趋同,多度均值逐渐由8增加至25个物种;同时,所有样方的物种总数由23增加至55个物种,标准方差由4.6降至0.3。此外,样方间的差异度逐渐降低,物种多度与组成呈明显的趋同。停止除草的一个重要效应是,人工设置的由1到16个物种的多样性梯度因物种入侵至多度较低的样地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7.
北冰洋中心区表层淡化层的藻类色素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季节性海冰融化在北冰洋中心区表层形成淡水层,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类群。研究发现岩藻黄素(Fuco,指示硅藻)是冰芯底部检测到的主要光合色素,叶黄素(Lut)和叶绿素b (Chl b)(指示绿藻)是冰水界面浓度最高的类胡萝卜素。海冰底部硅藻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在冰水界面藻类类群转变了以绿藻为主的结构。冰下水中,浮游植物群落随着深度的增加,由绿藻为主快速转变为以硅藻为主,盐度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2011-09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并结合CHEMTAX软件研究了中国南海西部冷涡和暖涡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表明,南海西部优势类群为定鞭金藻、聚球藻和原绿球藻.中尺度涡影响了总叶绿素a(Chl a)的垂直分布和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暖涡使叶绿素最大层下移,但冷涡并未使叶绿素最大层上移;同时,暖涡区定鞭金藻贡献量减少,原绿球藻和聚球藻贡献量增加,而冷涡区硅藻贡献量增加,聚球藻贡献量减少.中尺度涡并未显著影响南海西部浮游植物优势类群的优势地位,但其对水柱积分生物量的影响不同,暖涡区总叶绿素a显著增加,而冷涡区总叶绿素a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9.
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为研究区,探讨了该区山地-荒漠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组成、植被类型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共有高等植物33科93属133种,植物生活型组成以草本植物居多.群落物种多样性测度指数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指数(R)、Pielou均匀度指数(Jsi)、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能很好地描述群落结构和组成特征.其中,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优势度指数则和前三者呈负消长的关系.随着海拔升高,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均呈现单峰分布格局,即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山前荒漠生态系统和高海拔山地生态系统中较低,而在中海拔地区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0.
神农架南坡表土孢粉植物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农架南坡表土孢粉分析表明,从山麓到山顶可以划分出五个特征明显的孢粉带,代表五个不同高度带内的主要植物群落。它们基本反映了现代植被的整体特征,在群落类型和主要成分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在种属数量、相对比率和分布高度等方面基本相似,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