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4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603篇
测绘学   540篇
大气科学   696篇
地球物理   198篇
地质学   989篇
海洋学   35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144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黄河流域旱涝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围20多个气象台站,1970-1990年期间21年历年各月气候一资料,根据布德科和彭门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各月蒸发力、水分盈亏量及干燥度,选取典型的旱年(1972、1986年)和涝年(1975、1988年)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较好的结果,为旱涝诊断和成因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2.
三江平原地区毛果苔草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果苔草群落是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植被的主要类型,分布广,面积大。毛果苔草不但是群落的优势种,而且是形成泥炭的最主要的造炭植物。本文主要探讨毛果苔草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学生态学特性;②毛果苔草和泥炭形成关系;③毛果苔草的养分和化学元素特性;④毛果苔草群落学特征。并对毛果苔草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利用保护问题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3.
福建沿岸晚第四纪孢粉组合古植被和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继军 《地理科学》1994,14(4):381-383
  相似文献   
174.
小良试验站三种植被类型地表径流效应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周国逸  余作岳 《热带地理》1995,15(4):306-312
本文分析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下的地表径流在汇流、洪峰及径流过程上的特征,差异是巨大的。在径流过程上桉树林和裸地的变地剧烈,几乎没有什么调蓄作用,洪峰流量占一次性降水径流量的绝大部分,涨水和退水流量都较小。本文应用灰色系统GM(2,1)模型,成功地预测了以年和以月为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序列,其预测模型可以用来对这些时间尺度的地表径流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75.
在年降水量450-600mm的黄土高原旱作区,耕作土壤持水性好,渗透性强,具有显著的水分吐纳和调节功能,2米土层内可容纳550-600mm的水分,雨季降水是土壤水分补给的主要源泉,土壤蓄水量的高峰期和低谷期落后于降水的高峰期和干旱少雨期,蓄水量低谷期出现在6月中旬,元月上旬前后是蓄水是稳定时期。  相似文献   
176.
1 引言植物的气孔在能量被植被覆盖的地表吸收后转变成显热和潜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气孔对农田水分和能量收支有很大影响,同时还极大地影响着水分循环、气候和天气(如 Avissar 和 Pielke,1991)。经验表明(如 Jarvis 和 Morison,1981;Avissar 等,1985)气孔的作用机制对太阳辐  相似文献   
177.
HEIFE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分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灏 《高原气象》1993,12(2):156-161
太阳辐射的分光测量在许多研究和应用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HEIFE临泽子站进行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的分光观测资料,研究了黑河绿洲区太阳总辐射和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太阳总辐射的光谱能量分布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的比倒偏小,近红外部分则偏太.在其从冬到夏的季节变化中紫外和可见光部分是由小到大,近红外部分剐是由大到小。在其日变化中0.5μm以下波段是中午大早晚小;0.7μm以上波段是中午小,早晚大;0.5-0.7μm波段的日变化不明显。紫外波段的相对日变化幅度最大.地表反射率的光谱特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变化特征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各波段地表反射率的日变化型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其中波长小于0.7μm部分较为明显,并与地表植被状况有关.在裸露地表各波段反射率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中,近红外波段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紫外和可见光波段则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减小.全波段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增大而增大主要是近红外波段的贡献.这是裸露地表光谱反射率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8.
提出了由Businger建议的无量纲廓线通用函数形式的近地面层稳定度参数ζ的相似方程分析解。代替了以往采用数值迭代法求ζ,并应用于沙漠人工植被和裸露流动沙丘上的实例资料分析。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空气动力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动量和热量交换系数,感热和潜热通量,并由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采用Businger无量纲通量廓线关系形式的近地面层稳定度参数ζ的相似方程分析解,代替以往惯用的数值  相似文献   
179.
荒漠绿洲边界层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气相互作用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研究中,水平不均匀边界层和水平不均匀地表的强迫作用都是重要的物理过程.本文用已建立的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耦合模式(BLCM),较详细地研究了草地周围为荒漠(半沙漠)的地表植被不均匀而造成的边界层结构特征和局地环流及其昼夜变化.通过边界层顶影响自由大气不同尺度的运动.模式结果揭示出最强的上升和下沉运动是发生在荒漠-草地间动力和热力不连续的界面附近,且呈现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180.
北疆晚更新世以来植被与气候演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根据5个剖面总的孢粉分析结构和~(14)C数据,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孢粉图式特征,将北疆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划分为7个阶段。同时探讨了各阶段的植被景观特征,并由此推断各时期古气候环境经历了冷湿——暖干——冷湿——偏冷偏湿——热干——偏凉略干——温干的演变过程。其中1~3阶段为晚更新世,4~7阶段属全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