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山丹发生Ms6.1、5.8地震。在时域和频域内对记录到的94条282道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显示:(1)垂直向加速度峰值一般小于水平向;(2)震中距50km尤其是30km以内区域是主要地震灾区;(3)不同情况影响速度反应谱的主要因素不同,实际工作中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湖南花垣民乐震旦系锰矿床同位素地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世瑜 《沉积学报》1990,8(4):77-84
民乐碳酸锰矿层中含丰富的硫、氧、碳、铷和锶组分,经采样分析,基本掌握其同位素特征。根据同位素组成,本文探讨了成锰期古地理--梅湾潮坪-泻湖环境,成锰介质的古温度,成矿物质主要来源和成锰时代。  相似文献   
13.
曹默雷  陈建平 《地质论评》2021,67(2):67030015-67030015
大塘坡式锰矿成矿后变化程度可从地层抬升程度、氧化程度、构造条件、裂隙与岩溶发育程度、顶底板隔水性、地表及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民乐锰矿成矿后受到近地表因素、地下水的以及断层发育的影响,其成矿后变化程度可从地层抬升程度、断裂发育程度以及含锰岩系隔水性三方面进行评价。选取含矿层埋深、距断层距离、矿体上覆及下伏黑色页岩段厚度对三个评价因素进行定量表征,制作单因素等值线图并量化评分,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权重,将各单因素加权叠加绘制成矿后变化程度系数等值线图,将成矿后变化程度分区与锰矿形态(品位)、厚度范围叠加,定量分析成矿后变化对找矿的指示意义。研究发现,断裂发育程度对于民乐矿区成矿后变化程度最为重要,地层抬升程度次之,含锰岩系隔水性影响较少;民乐矿区成矿后变化程度具有“两侧高、中心低”的特征,呈现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带递增的趋势,西侧更多受地层抬升影响,东侧则以断裂影响为主;成矿后变化程度较低的区域更有利于找矿,但对于不同形态(品位)的矿体指示性并不明显;对各类地质演化过程的恢复和定量表征应成为今后大塘坡式锰矿成矿后保存改造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云县邦东—景谷民乐地区火山岩型铜矿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位于滇西特提斯沟—弧—盆构造体系的主火山弧地体中,处于澜沧江褶断束东凸弧形转折处,上三叠统小定西组钙碱性火山碎屑岩、次火山岩含矿,火山机构控制矿体的产出形态,后期构造、侵入体使矿体叠加、富积,矿化类型为火山—次火山岩热液改造矿床;地、物、化、遥等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民乐盆地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雪君  汪进 《地震学报》1993,15(3):296-302
1988年,中法合作建立的张掖数字化地震台网投入观测,该台网位于河西走廊和祁连山中段的重点监视区内,利用张掖数字化台网的资料,测定了民乐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介质的 Q 值.研究结果表明,该区 Qp 约为500——780,Qs 约为230——460.盆地内部 Q 值较高,盆地外围 Q 值较低,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盆地外围的断裂带上.此外,Q 值随地震射线的穿透深度而增加.本文也讨论了肃南地震(Ms=5.7)前后 Q 值随时间变化的一些问题.这些结果可以用于研究和监测民乐盆地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民乐-山丹地震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青藏块体北缘地区2001~2003年GPS水平运动资料和1988—2003年跨断层短水准流动观测资料,借助改进的负位错模型及断层形变应变强度比一时变曲线,研究了与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Ms6.1,Ms5.8地震孕育有关的区域构造变形背景与中短期前兆异常。分析表明,在昆仑山Ms8.1大震引起的大区域形变调整-短期松弛-开始恢复的背景下,民乐-山丹地震震源位于可能反映应变能积累加速的块体边界压性锁定段之间的剪应力强度增强段北侧;距震中最近的石灰窑口跨断层短水准流动场地在震前3个月呈现显著应变强度比异常,而震前10余天至数月内整个监测区异常个数、震前3个月相对近源区异常集中与局部增强均是对这两次地震的某种预示。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甘肃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震害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揭示了宏观地震烈度分布特征,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地震的震害特点,讨论了与其相关的工程地震问题,归纳总结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经验与启示。对西部村镇工程抗震设计、施工和管理以及农村地震安居工程的规划实施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景谷民乐火山灰流型铜矿地质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贵来 《云南地质》2003,22(1):80-88
民乐浸染状铜矿产于中三叠统灰流型富钠质熔结凝灰岩中。矿区火山岩主体为细碧角斑岩系,矿床的形成与陆内再生地槽海相火山活动及其4后的热液蚀变作用密切相关。矿体分布明显受火山岩岩性、岩相、层位及构造控制,成因上与火山喷发和爆发作用有关。矿床受后期火山热液、次生富集改造后富化明显。  相似文献   
19.
魏红军  李百祥 《甘肃地质》2007,16(4):73-76,84
张掖—民乐盆地是受南北两侧右行走滑逆冲断裂控制形成的拉分盆地。在以往石油勘探中已发现在地下1 600~1 900m间有热储层存在,温度可达56℃~59℃。通过以往石油勘探和水文地质调查成果分析,祁连山北缘断裂和盆地内NNW向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十分有利于热流的聚集与运移,认为张掖市所在的张掖—民乐盆地具备地热资源形成的储、盖、通、源条件,属中低温盆地传导型地热资源,具有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