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9篇
  免费   1382篇
  国内免费   1869篇
测绘学   176篇
大气科学   7449篇
地球物理   314篇
地质学   1437篇
海洋学   60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07篇
自然地理   129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7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389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533篇
  2009年   590篇
  2008年   618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495篇
  2005年   579篇
  2004年   492篇
  2003年   501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39篇
  1999年   308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94篇
  1996年   268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207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3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1年   6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63.
《浙江地质》2008,(11):33-33
11月10日下午,国土资源部召开部务会议。传达贯彻国务院召开的通报当前经济形势。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的会议精神,认真研究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初步措施。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提出如下意见:一是国土资源系统务必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领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作出的重大调整。采取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64.
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气候演变研究的最大突破,在于地球轨道变化驱动冰期旋回的米兰柯维奇理论。然而近年来学术界对热带过程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研究进展,暴露了传统的轨道驱动理论存在着对低纬区和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作用估计不足的严重缺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大洋碳循环与气候演变的热带驱动"拟以南海与西太平洋暖池的深海记录为依据,进行全球性对比和跨越地球圈层的探索,通过观测分析结果与数值模拟的结合、地质记录与现代过程的结合,检验和论证大洋碳储库长周期变化机制的假说,对于不同时间尺度上低纬过程如何通过碳循环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作用,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同时简要介绍了该项目的目的、科学意义、关键科学问题及预期目标等。  相似文献   
65.
对南海西部越南岸外上升流区17954-2站浮游有孔虫属种组合变化、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AMS14C测年的分析以及浮游有孔虫表层海水温度、温跃层转换函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IS3期,南海西部表层海水温度大体呈现暖-冷-暖的变化趋势;温跃层深度由浅到深阶段性变化;短时间尺度上温度与温跃层发生幅度较大的快速变化。暖事件(IS)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暖水种、混合层属种含量的增加,冷水种、温跃层属种含量的减少以及冬夏SST的升高;冷事件则与之相反。表层海水生产力亦大致呈现3个阶段(61~51ka,51~42ka和42~32ka)的变化,在千年尺度的快速气候事件中,暖事件对应浮游有孔虫生产力属种含量降低,冷事件对应升高。此外,在MIS3内部分暖事件(IS6和IS11~13)表现出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温跃层深度变浅和表层海水生产力升高的状况,表明该区此时上升流的存在,其形成原因推测是由于东亚夏季风加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66.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国际古气候模拟比较计划设置的标准试验方案下,首先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IAP-AGCM)模拟了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状况,然后通过4组数值敏感性试验逐一模拟了大气CO2浓度、海洋表面温度(SST)和海冰、陆地冰盖和地形、东亚植被变化4项强迫因子的单独气候效应,进而对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成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末次盛冰期除华南局部略有升温外,中国年均地表气温显著降低,降温幅度总体上向北增大,青藏高原处存在一个降温中心。其中,SST和海冰变化是华南局部略偏暖的主因,它同时导致了东亚其他区域地表气温的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陆地冰盖和地形变化对于东亚地表气温的显著冷却作用主要体现在东亚的西北部;大气CO2浓度降低会引起东亚地区0.2~0.9℃的普遍降温;相对而言,东亚植被的降温作用(0.5~1.0℃)主要显现在中国40°N以南的区域。与此同时,SST和海冰变化能引起中国东部年均降水一定程度的减少,而大气CO2浓度、陆地冰盖和地形、东亚植被单独变化均不会显著影响东亚年均降水的分布状况,然而,上述四项因子的共同变化会通过协同作用引起中国东部年均降水的显著减少,西部地区降水则与现在差别不大。此外,末次盛冰期东亚夏季风的显著减弱源于SST和海冰变化,冬季风变化则可归因于SST和海冰、陆地冰盖和地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7.
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贝壳堤剖面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果显示这个地区植被与气候在晚更新世中晚期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的变化:36.2~31.2kaB.P.(未校正14C年代,下同)期间,以禾本科、藜科、蒿属、莎草科为主,发育草原-草甸植被,气候温和湿润,盘星藻出现较多,反映淡水湖泊,水深在10m左右;31.2~27.6kaB.P.期间,松属、云杉属、桦属等为主的木本植物的含量增加,周围山地森林发育,表明气候温暖,降水量增多。但由于蒸发量大,有效湿度下降,荒漠成分柽柳属等增加,盘星藻在30kaB.P.以后消失,反映湖泊盐度增大;27.6~23.3kaB.P.期间,植被中荒漠成分显著增加,周围山地森林萎缩,气候趋向相对寒冷干旱,湖面积缩小;23.3~18.0kaB.P.,孢粉浓度很低,蒺藜科、藜科等荒漠成分明显增加,植被稀疏,已趋向荒漠化草原,反映气候寒冷干旱。从整个剖面来看,主要的陆生植物孢粉类型为禾本科、柽柳属、蒺藜科、麻黄属、松属、云杉属、柏科、胡桃属和桦属等,藜科和蒿属含量很少,这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表土分析结果完全不同,也与其他草原以及荒漠草原的表土花粉结果相异。这说明晚更新世中晚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植被和现在无法进行比较,气候环境与现在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8.
选取大洋钻探ODP184航次在南海北部采集的1144站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中更新世0.4~1.4Ma期间506个样品中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并与南海南部ODP 1143站和西太平洋暖池ODP 807站的同位素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南海北部的氧、碳稳定同位素及其差值的变化响应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在中更新世距今约0.9Ma之后100ka的偏心率周期明显增强。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之前,南海北部、南海南部和赤道西太平洋都呈现出典型的热带气候特征,具有岁差和半岁差的气候周期;转型之后,随着北半球冰盖的进一步扩张,南海北部受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影响而导致温度下降、温跃层变深,但南海南部与赤道西太平洋的温度变化较小且温跃层变浅,说明同属季风区的南海北部和南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9.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δ~(13)C andδ~(18)O in primary carbonates is affected by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hydrological balance,total CO_2 concentrations,climatic condition and lake productivity.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actors on theδ~(13)C-δ~(18)O correlation may b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time scales.In this paper,two different-type lakes in southwestern China,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i,are selec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climatic pattern on theδ~(13)C-δ~(18)O correlation and 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as an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δ~(13)C andδ~(18)O in Lake Erhai (overflowing open lake) and in Lake Chenghai (closed lake).This suggests that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may be not an effective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losure for lakes,especially on short time scales.On the one hand,a hydrologically open lake may display covariantδ~(13)C andδ~(18)O as a result of climatic influence.The particular alternate warm-dry and cold-wet climatic pattern in southwestern China may be the principal cause of theδ~(13)C-δ~(18)O covariance in Lake Erhai and Lake Chenghai.On the other hand,a hydrologically closed lake unnecessarily displays covariant trends betweenδ~(13)C andδ~(18)O because of the buffering effect of high CO_2 concentration on theδ~(13)C shift in byper-alkaline lakes.We should be prudent when we use the covariance betweenδ~(13)C andδ~(18)O to judge the hydrological closure of lake.  相似文献   
70.
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煤炭资源作为基础和支撑。近年来我省煤炭资源开发强度大,尚未利用资源中可供建井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受我省煤炭资源聚煤规律、赋存总量、地质条件和主要预测区勘查程度低等条件的限制,资源勘查形势严峻。通过对吉林省煤炭资源开发情况、煤炭供需形势及预测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以加大、加快地质勘查力度,保证煤炭资源的接续和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