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3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3篇
地质学   470篇
海洋学   48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22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由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范围日益扩大 ,大量高含氮、磷的生活废水和工业污水排入江河、湖泊及海域中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从而导致赤潮等灾害频繁发生。因此分析富营养化机理 ,探索污水的处理方法 ,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已成为迫切的问题。1富营养化危害与藻类形成1.1富营养化危害水体富营养化作用 (eutrophication)是指含大量氮、磷(含N>0.2~0.3mg/L,含P>0.01~0.02mg/L)的工业污水或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湖泊或海域中时 ,水体出现的富营养状态。当富营养水体有适当的生物、水文、气象条件时 ,水…  相似文献   
22.
化学生态调控对鳌山湾氮磷营养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鳌山湾,是一个营养类型特殊的海湾,湾中基本无径流输入,呈“C”字形,封闭性较强,水较浅,湾内主要有筏式扇贝养殖和底播贝类养殖,沿岸有滩涂池塘养殖.根据1996年11月至1998年5月的调查结果得知,鳌山湾海域为贫营养海域[1,2].为探讨贫营养海域进行化学生态调控的可能性,利用鳌山湾的封闭性,根据其水交换规律[3],于1999年6月首次对鳌山湾进行了全湾规模较大的化学生态调控试验,旨在有效提高鳌山湾的营养水平,为今后在贫营养海域合理发展海水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珠江口水体的三氮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丘耀文 《热带海洋》1992,11(3):84-88
  相似文献   
24.
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海水养殖水体中的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瑞芝  王键 《海洋通报》1995,14(1):69-73
本文采用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海水中存在的大量镁钙离子,加入聚乙烯醇溶液,使与纳氏试剂生成的黄棕色络合物稳定,不产生浑浊。因此使纳氏试剂比色法可直接应用于海水养殖水体中铵的测定。  相似文献   
25.
珠江口及附近海域夏季氮的化学形式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98年夏季对珠江河口及附近海域的水质调查,研究了氮的各种化学形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系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河口中,无机氮含量很高,占总氮的85%;而硝酸氮占无机氮的95%,NO2^--N和NH4^ -N含量很低。在外海,则以有机氮为主,占总氮的80%。NH4^ -N和NO2^--N在伶仃洋河口中部出现最大值,在外海的值最小;其它形式的氮从伶仃洋内河口到外海,其浓度都逐渐降低。NO3^--N是各种形式氮中的主要因素,它与各形式氮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NH4^ -N和NO2^--N与其它形式氮之间的相关性都很差,而其余各种形式氮之间都有较好的相关性。涨潮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与小潮相比,大潮时伶仃洋河口中部表层氮的浓度偏高。  相似文献   
26.
牙鲆鱼耗氧率、氮排泄率与体重及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个体重2.5~34.5g的牙鲆幼鱼在不同水温(12、17、22、27℃)下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牙鲆幼鱼的耗氧率和氮排泄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牙鲆幼鱼的耗氧率随水温上升而增加,但仅27℃组与其他3个温度梯度组分别比较,出现差异极其显著(P<0.01),后3个温度梯度组之间的差异则不显著(P>0.05);牙鲆幼鱼的氮排泄率也随温度的提高而增加,其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作者认为,在牙鲆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水体溶解氧应维持在3mg/L以上,养殖水温以不超过27℃为宜。  相似文献   
27.
水产养殖池氨的浓度高时,对鱼、虾的生长和存活即低。许多渔民和虾农都观察池子的总氯氮(TAN)浓度,而且发现浓度超过每升2或3毫克时,就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TAN的浓度。最通常的方法是换水、充气和使用沸石,有时也使用福尔马林和产生的细菌。换水能稀释氨的浓度,对于水源充分的大水体,是有效的。充气是排氨到空气中,但研究结果表明,没有显著的排除效率。天然和合成沸石是  相似文献   
28.
化合氯是温排水中主要的化学物质,它的存在会对电厂邻近水域中生活的浮游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运用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法研究温度,化合氯浓度,氯处理时间,及这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中筛选出影响叶绿素a含量与光合作用过程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影响叶绿素a的主要因子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与处理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置信水平为99%),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是氯处理时间,氯浓度,氯处理时间与氯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温度与氯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置换水平为98%)。  相似文献   
29.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级浸取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首次探讨其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均呈现出波状分布。B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中部海域高,两边海域低,而西部海域又略高于东部海域的趋势,D和E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C测线的则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F测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从整体上看,SOEF—N和TN的分布呈现出西部海区比东部海区低的趋势。受各测线上沉积物种类差异的影响,自北向南各形态氮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其中SOEF-N在各测线上的变化幅度最大,且自北向南降幅最大。受水动力及沉积物粒度的影响,不同形态氮在黄海槽内各站位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的分布还表明,陆源输入对南黄海沉积物中氮测线分布有较小的影响,海洋自生氮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0.
九龙江流域水葫芦打捞去除水体营养盐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彬  赵由才  王金坑 《台湾海峡》2007,26(3):327-333
水葫芦被收获时,水体中的营养盐也将包含在植物组织中而被去除.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实验和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建立了九龙江流域水葫芦生长数学模型和持续生产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各有关参数:水葫芦生长容量K值为25.6 kg/m2、最大生长速率rmax为0.12d-1;水体中氮和磷的半饱和系数hN和hP值分别为0.2和0.03;水葫芦最低生长温度(mθin)为7℃,最适水温(oθpt)为30℃,最高生长温度(θmax)为40℃.随后采用所建立的模型计算了研究区水葫芦打捞的营养盐去除效果,研究区面积6 000m2的水体实施水葫芦打捞策略后,1a所能收获的水葫芦最大产量为9.18×105kg,去除的TP为214.4kg,TN为966.6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