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90篇
  免费   3282篇
  国内免费   3384篇
测绘学   2228篇
大气科学   5654篇
地球物理   3541篇
地质学   4894篇
海洋学   2799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1488篇
自然地理   4349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812篇
  2022年   939篇
  2021年   1118篇
  2020年   864篇
  2019年   1055篇
  2018年   732篇
  2017年   808篇
  2016年   762篇
  2015年   826篇
  2014年   1206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051篇
  2011年   1001篇
  2010年   939篇
  2009年   1066篇
  2008年   1105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853篇
  2005年   813篇
  2004年   657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626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424篇
  1998年   459篇
  1997年   504篇
  1996年   377篇
  1995年   326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276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85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1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4年   6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渤海沿岸广泛分布有沼泽化、盐渍化和沙漠化现象。本区在20000—12000aB.P.为干旱期,沙漠化呈正向过程;12000—2500aB.P.为暖湿期,沼泽化呈正向过程;2500aB.P.至今为向干冷转化期,湖沼迅速消失,盐渍化由发展转向减轻—脱盐,沙漠化则日趋严重。特别是近100年来其趋势更为明显和严重,成为本区环境恶化的主要方面。这种变化主要受气候和地质环境变化所控制。作者根据地质历史时期三化现象的演替规律,预测演化趋势,并研究其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2.
浦庆余 《第四纪研究》1991,11(3):245-259
末次冰期我国西部的冰川长度比现代冰川长2—5倍,雪线低300—1080m;东部多年冻土区南界在33°20′—33°40′N,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的下界在海拔2200—2600m 处;黄、东海海平面下降130—155m;经向环流加强,北方冷空气增强。末次冰期以后冰川阶段性退缩,多年冻土区阶段性缩小,海平面间歇性上升;8000—6000aB.P.为高温期,出现2—5m 高海面,5600—5000aB.P.气温短暂下降,海平面突然回落,冰川有所前进;3000aB.P.的新冰期和15—19世纪的小冰期,气候、冰川和海平面都有显著变化。哺乳动物的绝灭和迁徙是自然和人为双重影响的结果。这些变化都是全球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953.
北美斑岩矿床的某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岩矿床可能是北美研究最深入的一类矿床.但是,正如对斑岩岩浆及有关金属的来源一样,对地幔、俯冲、洋壳、大陆壳、前寒武纪克拉通的作用还存在着争论.矿床空间分布的有关方面,比如斑岩矿区相对于克拉通的位置值得注意.美国的斑岩矿床分布于克拉通上,而加拿大的则远离克拉通位于增生地体内.矿床之间的时间联系同样要注意.在美国西南部,许多铜矿的平均年龄为65Ma,而钼矿为25Ma;在蒙大拿州和爱达荷州中部,钼矿床平均年龄为55Ma,而蒙大拿Butte铜矿为75Ma.加拿大斑岩矿化的主要成矿期为:Cu200~175Ma和90~20Ma;Mo60~50Ma.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中部的两个钼矿形成于140Ma和102Ma.总之,加拿大的Cu、Mo矿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在  相似文献   
954.
955.
956.
本文分析了和田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57.
958.
随场地指数连续变化的标准反应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建议用场地的平均剪切模量和覆盖土层厚度作为场地评定指标,以模糊推论的综合评判导出的场地相对隶属度作为场地指数,通过场地指数确定标准反应谱,并将它表示为与场地相关的连续变化形式。文中研究了水平向和竖向反应谱形状的关系和远近震的影响。本文建议的反应谱,是以国内外直至近年取得的大量强震记录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比较符合新近的地震动特征研究结果和大量的震害经验,可供制订工业构筑物、电力设施和铁路、公路等专业工程方面的抗震设计规范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59.
杨会年 《地震地质》1991,13(4):306-316
本文通过对昌平观测井周围水文地质条件的现场调查与深入研究,论述了该井水位自1988年10月以来出现的大幅度抬升的原因,是由于十三陵水库引水途中通过古河道的渗漏补给引起的正常动态,并不是1989年10月大同-阳高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