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4篇
  免费   589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64篇
地球物理   1247篇
地质学   1179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昌地震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观测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赵爱平 《华南地震》2002,22(4):70-73
对南昌台数字水位与模拟水位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它们的动态变化是一致的。数据的相关性良好,虽然数字水位在记录连续水震波方面逊于模拟水位,但综合分析,数字化仪器的信息量大,快捷,优于模拟水位,完全可以取代模拟水位。  相似文献   
992.
复杂观测系统下的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近年应复杂地质构造与地震岩性成像需求而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此项技术与集群式并行机的结合,更是将其价格性能比较低至工业生产规模应用水平,然而,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用化还需要诸如地震资料网络化、并行计算负载平衡等一系列配套技术。本文针对油田实际资料,试验了其应用波动方程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规则化技术,并结合地震炮集数据的特点,在自组装的集群式并行机上,解决了其节点间的负载平衡问题。本项工作有助于推近复杂观测系统下的地震数据实现三维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  相似文献   
993.
多次透射公式的一种高频失稳机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一维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组初边值问题数值稳定性的GKS定理的物理解释和推广,分析了多次透射公式在数值实现中可能出现的一种高频失稳机制,即在多维离散网格,沿某一空间方向的外行简谐波,由于与其他空间方向节点运动的耦合效应可以使能量传播方向反向。文中通过数值试验对这一失稳机制作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994.
2000年4月,奇村热水井出现水氡高值“异常”。本文从水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氡异常变化特点、水氡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等方面,对该“异常”的干扰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证。认为水氡“异常”变化,与周围冷水井抽水有关,而不是地震前兆。  相似文献   
995.
江汉盆地始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周期性的孢粉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江汉盆地明钾1孔的孢粉数据进行了处理,发现在中、晚始新世时期孢粉植物群的波动存在各种周期成分。长周期有1.2Ma、2.0Ma及5.0Ma,中周期有0.2Ma、0.4Ma、0.6Ma、0.8Ma,其中1.2Ma及0.2Ma、0.4Ma、0.6Ma的周期成分在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中也存在,且与8.0Ma B.P.以来的构造气候旋回,亚旋回的准1.2Ma及0.4Ma周期相一致。这表明地球运动轨道变化对气候的制约作用由来已久。该孔孢粉时间序列的趋成分显示最少有4个水平,反映了孢粉植物群演化的4个阶段。曲线还揭示36Ma B.P.前后的波动周期及振幅都有明显的变异,可能预示了一次大的环境变革。这一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与喜马拉雅一期运动和地球南半球一次大的海洋和气候变冷事件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6.
近50年来中国干湿气候界线的10年际波动   总被引:57,自引:5,他引:57  
利用中国北方1951~1999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D)。并据此将中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和湿润区(D(0.50)),近50a中国干湿气候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50a波动幅度东北区为20~400km,华北区为40~400km,西北东部为30~350km,西南区为40~370km,以80年代为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包括80年代),西南区气候具有显著变湿趋势;西北东部稍变湿;华北区和东北区具有变干趋势,且华北区变干程度比东北区严重。进入90年代。西南区和西北东部气候有变干迹象。华北区西部气候的干旱程度有所增加,华北区东部有所减弱,东北区气候进一步变湿,半干旱区是湿润区与干旱区之间的过渡区,是中国季风的边缘地带,也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北方)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变为干旱。50年来干湿气候界线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当干湿气候界线同时向西或向北移动时,中国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湿润;当同时向东或向南移动时,北方气候就变得相对干旱;当干湿气候界线东西、南北相异移动时,北方气候的干旱程度就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城市等级视角,借鉴物理学势能概念并结合我国房地产特点引申出房地产市场势能,包括价格势能、政策势能和信息势能,分析城市房价波动扩散“等级传递效应”形成机制。利用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在线性-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框架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房价波动扩散具有方向性,由高等级城市向低等级城市传递,即城市房价波动扩散存在等级传递效应;低等级城市房价波动不能引起高等级城市房价波动,等级传递效应具有非对称性;等级传递效应是从空间垂直维度刻画城市房价波动扩散特征,是对空间水平维度波纹效应的补充,二者结合能够更加立体深刻地揭示城市房价波动扩散规律。  相似文献   
998.
水库运行改变了坝下游水沙输移条件,在河道冲刷的同时,引起水位过程出现适应性调整。本文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为对象,采用多项式拟合法,对比分析1991—2016年间分级流量—水位变化特征,采用基于河流动力学原理的分离变量法,识别河道冲淤、下游控制水位及河床综合糙率等变化对分级流量—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991—2016年间,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同流量—枯水位呈下降趋势,2009年以来降幅增大;河道冲刷是引起同流量—枯水位下降的主控因素,河床综合糙率增加抑制了同流量—枯水位下降起到积极作用。1991—2016年间,荆江河段同流量—洪水位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凹”线型变化,2003年以前洪水特征为“高洪水流量—高水位”,2009年以来逐渐演化为“中大洪水流量—高水位”,同流量—洪水位特性发生转变;河床综合糙率增大是同流量—洪水位抬升的主控因素,河道冲刷抑制了同流量—洪水位的抬升态势。在航道条件及防洪情势上,应重点防控近坝段沙质河段冲刷引起的水位下降溯源传递作用,其洪水流量—水位特性的转变,不利于减缓荆江河段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999.
利用小波多分辨分析方法对1992年10月至2002年8月南海区域海面高异常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取了该区域海面高线性升高信息.结果表明,南海区域在9.86 a的时间里海面高平均升高了94.1 mm;并获取了从2 a至45 d的5种波动传播的振幅和相位,分析了波动传播的概貌.  相似文献   
1000.
浅水多波束测深潮汐改正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顾及潮时差变化的多验潮站多边形潮汐分区改正数学模型,设计了海量多波束数据通用的虚拟单验潮站改正模式.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地再现了时变水位场,实现了区域瞬时海面的无缝拼接,较好地解决了多波束条带采用传统潮汐分区改正模型引起的断层及锯齿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