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7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164篇
海洋学   3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6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8 毫秒
801.
浮游植物是全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影响着初级生产力,进而影响着海洋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因此具体量化分析浮游植物各群落结构的生物量对了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而了解全球初级生产力极其重要。本文基于2016年与2018年4个渤海航次的实测遥感反射率数据和实测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浮游植物色素数据,通过CHEMTAX (CHEMical TAXonomy)方法将HPLC色素数据转化为相应藻种浓度数据,其中硅藻、隐藻、蓝藻与绿藻对总叶绿素a的占比较大。结合奇异值分解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构建适用于中国近海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浓度的反演模型;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隐藻、蓝藻和绿藻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均在0.70及以上,硅藻R2为0.44(p均小于0.001),硅藻、隐藻、蓝藻和绿藻浓度反演模型的中值误差ME各为44.81%、45.34%、51.20%和62.80%。随后,将模型应用于国产HY-1C/D卫星海洋水色扫描仪COCTS ...  相似文献   
802.
作者以山东烟台养马岛采集的未受扰动的样品为研究材料,对中国黄海潮间带自由生活线虫的种类和多样性展开研究,发现两个新纪录种八棘单茎线虫(Monoposthia octalata Galtsova,1976)和瑞氏拟单宫线虫(Paramonohystera riemanni (Platt,1973) Lorenzen,1977)并进行描述。八棘单茎线虫主要特征为体表具有八排侧装饰,化感器呈圆形、较小,口腔具有一个大的背齿,口腔前端具有明显角质化波浪形的结构,无交接刺,引带作镰刀状,尾呈锥状。标本特征与Galtsova描述的模式标本特征基本吻合,只是黄海的标本虫体稍长,化感器略大,引带稍长。瑞氏拟单宫线虫主要特征为虫体较细,头刚毛短,化感器呈圆形位于口腔后部,口腔内不具齿,交接刺稍弯曲,为对应体径的4.1倍,引带简单,尾细长呈纤毛状。标本特征与Platt描述的模式标本特征基本吻合,只是黄海的标本虫体稍长,头刚毛和尾部更长,交接刺略长。  相似文献   
803.
红树林是最典型的滨海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种间类型的精确识别对于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及碳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是开展红树林种间类型识别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遥感红树林分类方法多是基于像元开展的,分类结果“椒盐”现象严重且精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以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为例,基于Sentinel-2 MSI影像,在传统遥感分类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图像分割技术,分别构建了面向对象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各模型的分类精度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模型对比结果表明:(1)图像分割技术的引入能有效改善分类结果的“椒盐”现象,提升红树林种间类型的识别精度,基于像元使用SVM和RF分类算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可达78.82%(Kappa=0.75)和82.94%(Kappa=0.82),面向对象的SVM和RF模型分类总体精度分别可达81.5%(Kappa=0.78)和92.67%(Kappa=0.88),相较于以像元为分类对象的模型而言,后者精度分别提高了2.68%和7.43%;(2)从4个模...  相似文献   
804.
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通过对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的浮游植物数量表现为前期低,种类以硅藻类为主,中期迅速增长,后期达顶峰,并维持在70×106~160×106个/L的水平,种类则以绿藻类为主;不施加益生菌制剂的对照池则在后期出现较大比例的有害的蓝藻类,而试验池的蓝藻类只占较少的数量,说明益生菌群能抑制蓝藻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同时试验虾池浮游动物的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在养殖后期维持在顶峰水平,密度达到25×103-30×103个/m3,种类以广盐、适低盐的沿岸种为主,优势种明显,而对照池的浮游动物数量较低且起伏较大.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呈现较为密切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线性系数平均为0.724;多样性指数在1.1~1.6之间,低于自然海区;种类均匀度则较高,与自然海区相当,在0.5~0.7之间,试验池比对照池的养殖效果好.  相似文献   
805.
为了查清南黄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Nematoda)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作者开展了南黄海沿岸潮间带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分类和多样性研究。通过形态学分类方法鉴定出海洋线虫247种或分类实体,其中最优势属为吞咽线虫属(Daptonema),属内个体占线虫总数的19.6%,次之为近色矛线虫属(Chromadorina)、折咽线虫属(Ptycholaimellus)和棘刺线虫属(Theristus)。最优势种为暹罗海单宫线虫(ThalassomonhysterasiamensisKito&Aryuthaka,1998),数量上占线虫总数的12.6%,其次为拟短毛吞咽线虫(Daptonema parabreviseta Huang&Sun, 2018)和眼点折咽线虫(Ptycholaimellus ocellusHuang&Wang,2011)等。描述并图示了中国4个海洋线虫新纪录种,即居中嘴咽线虫(Enoplolaimusmedius Pavljuk, 1984)、暹罗海单宫线虫(Thalassomonhystera siamensis Kito&Aryuthak...  相似文献   
806.
实验室混合藻种的光谱分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颗粒物吸收是海洋水色的重要因子.现有的规范方法将颗粒吸收分成浮游植物色素吸收与非色素颗粒物吸收两部分,没有对浮游植物色素吸收作进一步的分离.然而,自然界海水中存在多种藻类都会影响浮游植物的吸收.不同藻类包含的色素种类和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实际上,海水中浮游植物色素吸收是多种藻类吸收的综合反映.从不同藻种的吸收光谱特征研究入手,分析了小球藻、扁藻、裸甲藻的吸收光谱特征,研究了多藻种自然混合状态下的光谱分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藻种吸收光谱分解技术是水体藻类信息提取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07.
合理的红树种间组成结构是有效发挥红树林湿地生态价值的前提,明确的红树林种间分布信息是开展红树林生态系统治理和规划工作的有效依据。针对海南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基于高分三号(GF-3)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高分六号(GF-6)多光谱遥感数据,本文提取了35个红树林遥感特征,利用极端梯度提升树(eXtremegradientboosting,XGBoost)算法开展了特征重要性排序、特征筛选和红树林种间分类实验,将其与传统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forest,RF)机器学习算法进行精度比较,并基于XGBoost算法进行了3种特征组合方式(优选特征、多光谱特征、全极化SAR特征)的分类精度比较,旨在探索XGBoost对红树林种间分类的适用性和光学与全极化SAR数据对红树林种间分类的能力。结果表明:1)识别红树林种类的优势特征依次为多光谱的光谱波段、极化分解参数、光谱植被指数,且仅利用前8个优选特征(绿光波段反射率G、蓝光波段反射率B、Yamaguchi面散射分量Ys、近红外波...  相似文献   
808.
为探究乐清湾虾类群落结构的形成和影响因素,作者于2020年9月在该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综合调查,运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等生态指标,结合非度量多维标度法(MDS)和冗余分析(RDA)对群落结构、生态位的重叠和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秋季研究海域共有虾类16种,隶属于6科、10属;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为优势种,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joyneri)、脊尾白虾(Exopalaemoncarinicaud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为常见种;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周氏新对虾和脊尾白虾属于中等生态位种,其余均为窄生态位种;红条鞭腕虾(Lysmatavittata)与太平洋长臂虾(Palaemonpacificus)的重叠值最高,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细指长臂虾(Palaemon tenuidactylus)等与其他种类重叠值较低;影响该海域秋季虾类分布的主要环...  相似文献   
809.
利用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两次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网采样品,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及生态类群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77种,其中水螅水母60种,管水母12种,钵水母1种,栉水母4种。优势种有: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hlata),嵊山秀氏水母(Sugiura chengshanense)和瓜水母(Bere cucumis)等。其中水螅水母类的优势种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2003年为嵊山秀氏水母,2006年为四叶小舌水母和两手筐水母。研究水域内水母类平面分布不均匀,2003年平均丰度为13.3个/m3,除在长江口外存在一个由河口低盐种贝氏拟线水母(Nemopsis bachei)大量聚集形成的高值区外,在舟山群岛南部还存在一个密集中心;2006年水母类丰度略有上升,平均丰度为16.0个/m3,与2003年相比,其密集中心向东北部偏移。2006年6月研究海域温、盐较2003年同期均大幅升高是造成两航次优势种类更替及水母类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10.
长期以来我国沿海织纹螺科的分类一直存在着种名鉴定错误、同物异名或混淆等现象,它严重困扰和制约着织纹螺的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和毒理实验等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我国沿海织纹螺种名使用混乱和部分种名无法准确鉴定等问题,作者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收藏的标本,以及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补充采集的织纹螺科标本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进一步的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euxis)semiplicatus(A.Adams,1852)是Nassarius(Z.)sinarus(Philippi,1851)的同物异名;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Z.)semiplicatoides Zhanget You,2007是秀长织纹螺Nassarius(Z.)oveolatus(Dunker,1847)的同物异名;而光织纹螺Nassariusdorsatus(Rding,1789)和节织纹螺Nassariushepaticus(Pulteney)的学名是误定,它应是塔氏织纹螺Nassarius(Zeuxis)thachiDekker,2004和节织纹螺Nassarius(Niotha)nodiferus(Powys,1835)。作者对上述几种织纹螺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确认,对齿舌的齿式排列和齿舌的形态进行认真的比较研究,依据目前较新的文献资料,把我国沿海4种重要织纹螺的种名进行了澄清和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