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reaking wave induced nearsurface turbulence has important consequences for many physical and biochemical processes including water column and nutrients mixing,heat and gases exchange across air-sea interface.The energy loss from wave breaking and the bubble plume penetration depth are estimated.As a consequenc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the TKE dissipation rate and the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wave breaking are also provided.It is indicated that model results are found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that most TKE generated by wave breaking is lost within a depth of a few meters near the sea surface.High turbulence level with intensities of eddy viscosity induced by breaking is nearly four orders larger than υwl(=κuwz),the value predicted for the wall layer scaling close to the surface,where uw is the friction velocity in water,κ with 0.4 is the von Kármán constant,and z is the water depth,and the strength of the eddy viscosity depends both on wind speed and sea state,and decays rapidly through the depth.Th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reaking wave induced vertical mixing is mainly limited to the near surface layer,well above the classical values expected from the similarity theory.Deeper down,however,the effects of wave breaking on the vertical mixing become les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复原(重建)的热力过程和气-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当气-水温差从3.0℃变为11.5℃时,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水温差3.0℃时的0.15℃变到11.5℃时的0.45℃,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水温差呈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科氏力对河口分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口、黄河口、珠江口、闽江口等几个分汊河口为例,分析了科氏力在河口分汊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涨落潮流路分歧主要通过形成涨落潮冲刷槽和中央缓流区浅滩而逐渐使河口产生分汊;水面横比降则以横向环流和横向切滩两种形式,或堆积或冲刷,导致河口分汊。  相似文献   
4.
1 .IntroductionFor Lakes near the middle and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theformationof lake basinsisgreatly affected by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the interaction betweenrivers and seas .The Taihu Lakeis locatedinthelow-lying plain nearthe east coa…  相似文献   
5.
太湖秋季光学活性物质空间分布及其遥感估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年秋季在太湖进行的一次大范围水体吸收系数、散射系数、辐照度比等生物光学特性及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测定和计算,分析了秋季太湖光学活性物质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水体生物光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内陆浅水湖泊非色素颗粒物、浮游植物色素和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的半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6.
夏珺  于猛 《今日国土》2008,(11):21-21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纲要》提出,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和2020年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为什么一定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未来造成耕地减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守住红线,关键在哪里?国土资源  相似文献   
7.
E-601B与E-601型蒸发器及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长 《水文》2005,25(2):54-55,23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全国不同地域的8个水面蒸发站所观测的水面蒸发资料进行了精度检验和相关分析,论证了E-601B型水面蒸发器性能、精度均高于用金属薄板制作的E-601型蒸发器.所观测的水面蒸发量更趋近于20m^2蒸发池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也更具有代表性,并且能有效地防止蒸发器的锈蚀,减少设备维护开支,是目前较理想的蒸发观测仪器。  相似文献   
8.
万永芳  秦乃岗 《华南地震》2003,23(1):98-100
2001年10月底广州东山湖水面出现宏观异常现象,市民怀疑为地震前兆异常。经过对异常的调查落实,结合广东省地震形势及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准确判断东山湖的异常现象并非地震宏观异常现象,消除了市民的不安与恐慌。  相似文献   
9.
灾后说洞庭     
《地理教学》1997,(1):44-45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西坡光伏电场为例,利用多景Landsat系列影像,采用辐射传输方程法(radiative transfer equation,RTE),对光伏电场建设前后的地表温度进行了反演,提取电场不同缓冲区范围内的地表温度均值。研究结果表明,光伏电场会对占地范围和不同缓冲区范围内的地表温度产生降温的作用。其占地区域降温幅度为2.12 K,100 m缓冲区降温幅度为0.94 K,随着距离的增加这种影响逐渐减弱,400 m后影响会变得十分微弱,研究结果为客观地评价光伏电场对环境的影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