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0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763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171篇
地质学   1918篇
海洋学   48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24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一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 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 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 12.3‰- 19.0‰和 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 10.8‰- 15.7‰)相近。分析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中脉状铜矿的硫源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萃取的地层中蒸发岩硫酸盐,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各矿床独特的硫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它们的硫源受局部地层硫源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所控制。本文提出大气降水起源的盆地热卤水通过对围岩中新生代地层的淋滤和萃取,获得了成矿所需的金属和硫,并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形成了本区的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72.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设置6个观测站, 连续监测地表大气中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得到NO, NOx, SO2, CO和O3的每分钟浓度平均值. 数据的总有效率超过80%. 监测数据可以代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整体状况. 6个观测点的NO, NOx, SO2, CO浓度的平均值远高于环境背景值, 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冬季出现全年最高值, 表明该区域已经被人为活动排放源污染. 发现该区域全年臭氧浓度高值出现在5~ 6月份; 9月份也有臭氧高值事件.  相似文献   
73.
利用湛江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对湛江市各测点的SO2、NO2、PM10浓度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建立预报方程,预报实践证明,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74.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0,他引:6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0~ 2 0 0 0年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统计分析表明 ,大气能见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冬、春、秋三季及全年日平均年际变化表现为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能见度较好 ,前期和末期能见度较差 ,2 0 0 0年能见度迅速好转 ;夏季能见度年际变化在 1997年以前与其他季节相反 ,1995年能见度最差。大气能见度与同期地面气象条件和主要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比较表明 ,春、夏、秋三季以空气湿度、PM10 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 ,冬季以PM10 、SO2 、空气湿度和风速为主要影响因子。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空气污染物浓度呈反相关 ,与风速的相关性较为复杂 (有时呈正相关 ,有时呈反相关 ) ;高湿度 (相对湿度 f≥ 80 % )、小风速 (地面风速u≤ 2m·s-1)和雾是造成低能见度的主要气象条件 ;污染物浓度对能见度的影响以冬季最为明显 ,秋季次之 ,夏季最差  相似文献   
75.
2002年11月30至12月4日,北京持续4天大雾天气,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空气质量连续3天达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1000~70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与50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逆温层),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850hPa为暖区,850~500hPa为冷平流,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相似文献   
76.
阐述应用城市污染指数预报系统,结合统计预报、污染潜势分析、天气形势经验分型等综合业务。使用VB和VFP语言,实现沈阳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预报在Windows环境下的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77.
应用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利用本溪市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该市空气污染物TSP和SO2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预报方程,并对这2种污染物分别进行了预测检验。  相似文献   
78.
沈阳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报方法与业务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应用城市污染指数预报系统 ,结合统计预报、污染潜势分析、天气形势经验分型等综合业务 ,使用VB和VFP语言 ,实现沈阳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预报在Windows环境下的自动运行。  相似文献   
79.
80.
黑龙江省大气污染的主要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年全省各地实际考察资料及科研成果,分析并归纳出影响全省大气污染的主要气候特征。同时指出在黑龙江省进行污染气象条件分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