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9篇
  免费   1502篇
  国内免费   263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4767篇
地质学   93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561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68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矿震及其深井水位的异常响应车服务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太  马志峰 《地震》1997,17(1):61-66
简要介绍了山东省陶庄煤矿的二次矿震及其井水位的同震效应与震前异常。结果表明,矿震活动与天然地震活动在时间上有同步性,并且二次矿震的井水位同震效应形态与震前异常持续时间有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同震源体的破坏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92.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上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93.
软弱地基土层震陷简化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震陷宏调调查资料,土力学中的分层总和法及软化模型概念,编制了震陷简化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宏观现象和二维有限元法计算结果十分接近,可供工程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94.
孕震系统中的1/f噪声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自组织临界现象理论,研究7海城、唐山等7个大地震前、后中小地震的活动特征,计算了不同孕震时期地震活动的功率谱特征.初步结果表明描述地震活动的谱幂律指数p值在大震发生前有明显的增高倾向.主震前一年及主震当年,p值一般落在闪变噪声的谱域,其他时间一般很小.最后讨论了地震孕育的物理过程及孕震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数据管理中心(CDSNDMC)从美国地震学联合研究会数据管理中心(IRISDMC)得到的最新资料,2004年8月份全球范围内共发生M≥5.0地震91次(见表1),其中M5—5.5地震69次,M5.6。6.0地震20次,M6.1~6.5地震2次。最大的一次地震发生在智利—阿根廷边界地区,发震时间为2004年8月28日13时4127秒,Mw=6.5。在发生的91次M≥5.0地震中有55次发生在东半球,36次发生在西半球。其地震事件分布图见图1,地震事件目录见表1。  相似文献   
96.
利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2002年12月14日玉门5.9级地震主震和余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和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97.
应用应力调制图像法对辽宁地区1970年以来的21次ML≥5.0地震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有18次地震的震前出现了S值异常单元,虚报地震11次,漏报3次,R值评分0.58。  相似文献   
98.
单新建  柳稼航  马超 《地震学报》2004,26(5):474-480
利用差分干涉雷达测量技术获取的宏观震中区的同震形变场,结合对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野外考察等资料分析,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宏观震中位于库赛湖东北侧,宏观震中区发震断层可分为两个形变中心区域,其中西段长约42 km,东段长约48 km,整个发震断层主破裂段长90 km;由干涉形变条纹分布格局可清楚地判断出发震断层的左旋走滑特征;断层两盘变形特征不同,南盘变形程度明显大于北盘;宏观震中附近最大斜距向位移量为288.4 cm,最小斜距向位移量为224.0 cm,宏观震中发震断层最大左旋水平位错为738.1 cm,最小地面左旋水平位错为551.8 cm.   相似文献   
99.
兰陵  李新勇  夏爱国 《内陆地震》2004,18(4):382-384
在以往30多年曲地震地下流体水位观测中,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分析预报人员积累了大量水位震例数据和不少宝贵经验,但这些震例和经验都是基于以往的模拟水位观测资料基础上的。如果观测方式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那么以往的震例经验还能否继续适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