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55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31.
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与豆腐渣水道交汇处5号站位连续两个潮次流速测量资料进行分析,对该交汇区域的潮流特征和潮流过程有了近一步认识,拟合给出了潮汐过程流速垂线分布表达式。  相似文献   
32.
一、盐城沿海概况 盐城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km,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滩涂及其辐射沙洲面积46.8hm^2,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70%,盐城市境内的海岸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潮间带海滩较窄,一般宽0.5-1km;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型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目前该岸段仍处于淤长趋势,平均速率新洋港至王港一带约50m/a左右,港附近约100m/a左右,盐城管辖的海域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  相似文献   
33.
东大港水道流速垂线分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辐射沙洲海域东大港水道4号站位连续2个潮次的流速测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拟合给出了流速垂线分布关系,并根据实际测量资料率定了该站位各时刻6个水层的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表达式,这些表达式表明浑水水流的尾流函数项是相对深度和摩阻速度的函数。  相似文献   
34.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  相似文献   
35.
通过建立的黄海海域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模型,分析在"梅花"(Muifa)台风作用下,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流场变化及增水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当台风中心位于辐射沙洲中部外海时,南部外海流场不再向弶港辐聚,而向南流;当台风中心到达废黄河口以北时,辐聚点南移至遥望港附近。在辐聚-辐散的流场作用下,最大增水和高潮位最大涨幅均出现在两大潮波汇聚的弶港附近,分别为2.72 m和0.95 m。  相似文献   
36.
长沙作为地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他周书》又名倾冢周书》,传为晋太康二年(281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其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虽然战国至秦汉时期篇章有所增变,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记载的史迹多有根据。“王会篇”记载了公元前11世纪周公营建雒邑竣工后,周成王大会诸侯,  相似文献   
37.
盐城沿海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自然保护区地处偏僻以及资金投入不足等管理现状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生态旅游的理念来解决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的两难问题。江苏省盐城沿海地区气候宜人、地理位置优越,是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再加上该区有世界著名的辐射沙洲、广阔的滩涂景观以及海边特有渔村风情等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是利用新理念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文章探讨了该区的主要生态旅游资源,并对其科学合理的开发作了一定的设计,探索了一些开发思路、模式,指出,只要按照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思想,制定科学管理方法,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使该区进入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赢良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38.
博鳌地区沙坝-泻湖沉积及探地雷达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钻孔资料和探地雷达(GPR)反射剖面,揭示了海南岛东部博螯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沙坝-泻湖体系沉积序列和内部反射结构,探地雷达(GPR)给出了有关沙体厚度,岩性特征,潜水面深度,海水侵入范围以及沙体含水性等重要参数,是海岸带环境调查的有效手段。通过和钻孔资料的对比,在玉带滩海岸沙坝上部层序中识别出两套具有区域意义的反射波组,南岗村沙洲浅滩识别出一套反射波组,综合分析表明,博螯地区沙坝-泻湖体系晚更新世以来随海平面的上升经历了基岩侵蚀→河流,河漫滩相→泻湖→海岸沙坝,半封闭泻湖,河口湾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9.
在江苏近海海岸带上,北起射阳河口,南到长江口北岸,分布着一片巨大的岸外沙滩。其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90公里,以东台市琼港东南方向15公里的条子泥为顶点,向北、向东、向东南方向呈辐射状分布,故又称为辐射状沙洲。整个辐射状沙洲由十多条形态完整的沙脊组成,各沙脊又分别由5.12个大小不等的沙洲组成,共有70多个沙洲。  相似文献   
40.
苏北东部海域辐射沙洲以往仅侧重于外动力方面的研究,这里提出开展内动力与外动力同步研究的新思路,指出两者的结合点是旋扭运动,要在以往外动力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地震震中研究、地形变监测、地应力实测等方面内容,以确定该区不同层圈、不同介质条件下是否存在同一的旋扭运动。上述思路的实施,有利于地理学与地质学研究的沟通和溶合,同时提出地震往往伴随旋扭现象的事实,丰富了地震学的研究内容,其研究成果将为多方面的开发辐射沙洲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