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昌马、双塔和花海三大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各不相同。昌马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高级阶段,开发潜力最小,进一步开发应以深度开发为主,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双塔灌区和花海灌区均处于中级阶段,进一步开发潜力较大,其中花海灌区开发潜力最大,水资源开发方式应逐渐从广度向深度转变,耗水型向节水型过渡。研究结果对疏勒河流域灌区尺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境内所见气旋或称风暴产生之区域,广泛言之,有三:一在河套流域,一在满洲,又一在西江流域。(1)各地所产生之风暴其成因既相殊异,其性质亦复不同。华北风暴之经过,其所降之雨量常甚鲜少,此乃与华南风暴性质上不同之一点。本文祇论溯源于河套流域之风暴。至于他处所产生之风暴皆在所论范畴之外。发生于河套流域之风暴其活动范围多在华北一带。风暴中心之行径侵入长江以南者为数甚鲜。此类风暴多见于初春或晚秋之前后,盖在中国四月或十月平均气压分布之形势甚相类似。(2)当四月或十月间于长江中游形成一副高气压或反气旋之组织。此类反气旋每呈现于西伯利亚冷气团发动之前与冷气团衰  相似文献   
103.
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准确估算内陆河流域蒸散发与农业灌溉效率,对研究内陆河流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对2017—2018年疏勒河流域蒸散量进行定量估算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降水量与净灌溉水量数据,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的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 疏勒河流域2017—2018年日均ET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为6月的5. 03 mm·d–1,最小值为12月的0. 55 mm·d–1,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 疏勒河流域四季ET差异显著,夏季ET达到最高的201. 83 mm,春秋次之,冬季最低为53. 92 mm;ET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流域上游ET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3) 昌马灌区各灌溉时段不同的灌溉水量造成了各灌季蒸散量的差异,灌区ET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与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灌区边缘。(4) 昌马灌区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春灌、夏灌、秋灌和冬灌分别为0. 76、0. 71、0. 69和0. 55,年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 67。  相似文献   
104.
漫灌条件下内蒙孪井灌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内蒙孪井灌区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本文讨论了漫灌条件下该区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由于观测期间降雨对该区影响很小,主要分析了春灌期、灌溉间隔期和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的变化特点.春灌期,灌溉水主要补给上层砂壤土,对下层土壤的补给相对较小;经过2次灌溉过后,土壤含水率不断升高.就蓄水能力而言,粘砂土的蓄水能力最强,砂壤土次之,灌水后水分主要滞留在这2层.结合灌溉渗漏量分析,研究认为,该区灌溉模式使得灌溉渗漏量较大,造成水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致使灌区下游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因此,采用灌溉量较小的喷灌、滴灌等方式,可以避免产生深层渗漏,节约水资源.  相似文献   
105.
沈华  陆鹿  史原鹏  李壮福  陈树光  曹兰柱  胡延旭  李明桦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32-67040032
本文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揭示一种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储集空间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纵向上往往表现为破碎段和完整段相间分布的特征。破碎段砂砾岩破碎严重,仅残留少量疏松易碎的岩石碎块,其中碎屑颗粒发生明显碎裂,而碎屑颗粒之间的填隙物多已缺失。完整段砂砾岩在宏观上未发生明显破碎,但镜下分析表明,在靠近破碎段的砂砾岩中不均匀地发育一些粒间孔和粒内裂缝孔,并以条带状、不规则斑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状等多种形态集中分布。这些特殊储集空间的形成很难由简单的“断裂破碎”模式加以解释。基于宏—微观岩相学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成因机制:① 原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巨厚层状砂砾岩为泥质或同生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致密无孔,后因盆内断裂切割而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这一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② 后期断裂活动促使地震活动频发,引起断裂带内地下水的激荡性运动,形成断裂带内及向两侧的高压流体射流。高压流体射流的冲洗作用使碎屑颗粒间泥质及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物被带走,形成冲洗粒间孔,同时使得碎屑颗粒通过撞击而发生碎裂。③ 高压流体充注使得颗粒脆性碎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6.
沈华  陆鹿  史原鹏  李壮福  陈树光  曹兰柱  胡延旭  李明桦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021-67041032
本文以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揭示一种与断裂构造相关的储集空间形成的潜在机制。研究表明,河套盆地临河坳陷扇三角洲相砂砾岩纵向上往往表现为破碎段和完整段相间分布的特征。破碎段砂砾岩破碎严重,仅残留少量疏松易碎的岩石碎块,其中碎屑颗粒发生明显碎裂,而碎屑颗粒之间的填隙物多已缺失。完整段砂砾岩在宏观上未发生明显破碎,但镜下分析表明,在靠近破碎段的砂砾岩中不均匀地发育一些粒间孔和粒内裂缝孔,并以条带状、不规则斑块状、近圆形或椭圆形斑点状等多种形态集中分布。这些特殊储集空间的形成很难由简单的"断裂破碎"模式加以解释。基于宏—微观岩相学的系统研究,本文提出"断裂—地震—高压水射流"成因机制:(1)原生沉积的扇三角洲相巨厚层状砂砾岩为泥质或同生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致密无孔,后因盆内断裂切割而发生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这一最为主要的储集空间。(2)后期断裂活动促使地震活动频发,引起断裂带内地下水的激荡性运动,形成断裂带内及向两侧的高压流体射流。高压流体射流的冲洗作用使碎屑颗粒间泥质及泥晶—粉晶方解石填隙物被带走,形成冲洗粒间孔,同时使得碎屑颗粒通过撞击而发生碎裂。(3)高压流体充注使得颗粒脆性碎裂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107.
利用碎石屏障阻断非饱和带毛细上升为土壤盐渍化改良提供了新思路.为了研究碎石屏障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可行性以及碎石层结构和埋深对改良效果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西部杭锦后旗典型盐渍化分布区建立试验地,设置了7组不同碎石屏障处理工艺开展土壤盐渍化改良试验,对试验地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pH、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钠百分率等参数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7组不同处理中,埋设深度为60~80 cm,利用颗粒直径为1 cm和3 cm的碎石按上细下粗的结构分两层铺设的处理方法改良效果最佳;从表层到40 cm深,土壤EC值平均下降55.9%.较大的碎石屏障埋深,上细下粗的铺设方式,可提高下层碎石孔隙度,并在非饱和带深处切断毛细管,从而有效降低土壤毛细上升高度,抑制深层土壤中的盐分上移"返盐",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8.
高温胁迫对河套灌区玉米生理指标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温度环境,分析高温处理后玉米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对处理过的植株进行跟踪观测,分析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确定玉米高温热害的关键温度。研究结果表明:(1)≥32℃的高温环境,对玉米各项生理指标和产量构成产生一定影响;(2)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高温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与SOD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波动变化趋势,百粒重、茎秆重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秃尖比呈波动上升趋势;(3)38℃是多数生理指标变化的转折点,可视为玉米耐受高温的重要转折温度。  相似文献   
109.
甘肃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秦王川灌区水资源紧缺,兰州新区城镇化建设加速水资源消耗趋势,使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取得的成效和灌区农业生产节水试验,提出适宜于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的5条具体途径:①发展以地面灌溉为主的先进灌溉技术;②渠道衬砌;③农业节水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结合;④推行膜下滴灌技术;⑤倡导节水文化,共建节水型社会。通过这些农业节水技术的实施,使秦王川灌区从简单的农业灌溉,转变为农业、城乡生活、生态、工业等多元用水格局,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PDA和3S技术支持下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徐斌 《水文》2010,30(3)
地下水水质调查是研究地下水资源状况的基本工作,是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承载力研究、地下水污染研究等工作的基础性工作.运用系统工程和软件工程,将新技术PDA和3S集成技术引入这一工作领域,构建了基于3S的地下水水质调查评价模型,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并在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评价工作中运用,较传统方法工作量小,调查精度高,评价结果可靠,数据管理可持续性强,提高了地下水水质调查与质量评价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