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9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通过对新疆且末几克里阔勒地区河流阶地的地貌、沉积特征及年龄测定,分析了该地区河流阶地形成的时代,反演了该地区4.45±0.35× 104a以来的隆升历史.结果表明,44.5 Ka以来的历史进程中地壳的隆升速率极大,大大高于目前青藏高原整体隆升2 mm/a的水平;形成的多级阶地表明该区的隆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间歇性和差异性,其隆升速率具有从快逐渐变慢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72.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新生代最壮观的地质事件,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一直是地学界的研究焦点.河流阶地的发育记录了丰富的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信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构造运动和气候演变的研究,但前人研究的河流阶地基本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周缘,阶地的形成可能是气候与构造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解译,在青藏高原内部的西昆仑阿什库勒地区发现了多达七级的河流阶地.对该处河流阶地结构、沉积特征、几何特征的研究表明该阶地是典型的构造成因阶地.野外利用全站仪对河流阶地地貌形态进行了精细的测量,获得了各级阶地的拔河高度分别为4~5m(T1)、9~ 10m(T2)、16 ~ 18m(T3)、28~31m(T4)、45~48m(T5).通过宇宙成因核素10Be测年方法对各级阶地面的暴露年龄进行了测定,获得了各级阶地的形成时代分别为7.7±0.7ka(T1)、32.7±3.lka (T2)、53.6±2.5ka(T3)、115.7±23.2ka(T4)、166.8±10.4ka (T5)、19.5±8.5ka (T6).由此确定了晚第四纪166.8ka以来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总体介于0.2~0.35mm/yr,该速率代表了青藏高原西北部晚第四纪166.8ka以来的平均隆升速率.  相似文献   
73.
陈艺鑫  张梅  李川川  李英奎  刘耕年 《地理学报》2011,66(11):1540-1550
格尔木河河谷中发育有四级河流阶地,均形成于末次冰盛期之后。阶地的形成由构造抬升驱动,四级阶地代表的河流下切过程反映了四次阶段性构造抬升。以三岔河和纳赤台为代表的中游河段,四次河流阶段性下切速率分别为16~13 ka BP (T4-T3),3.33~9.33 mm/a;13~11 ka BP (T3-T2),5.5~12 mm/a;11~5 ka BP (T2-T1),0.33~1 mm/a;5 ka BP (T1 至今),0.6~0.8 mm/a,下切速率自T4 至T1 先增快后减慢。上游小南川河段5 ka BP以来的平均下切速率为4 mm/a,显著大于三岔河和纳赤台河段,同期河流溯源侵蚀速率也较快,表明小南川局部地区全新世中期抬升强烈,应为西大滩断裂强烈活动所致。受区域性构造活动差异影响,格尔木河河流阶地在局部地区出现变形,其中在三岔河和最老冲积扇扇顶存在两个下切幅度和速度高峰值,而纳赤台河段下切和缓。表明控制昆仑河和野牛沟发育的昆仑河-野牛沟断裂、山前的红石沟断裂自末次冰盛期以来持续活动。其中,昆仑河-野牛沟断裂16~13 ka BP活动速率较快,到13~11 ka BP达到最快,11 ka BP后减慢,与河流中下游整体构造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4.
兰州庄浪河阶地差分GPS测量与构造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兴旺  袁道阳 《地震工程学报》2012,34(4):393-397,404
在综合分析兰州庄浪河河流阶地发育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差分GPS对Ⅰ~Ⅲ级阶地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获得了庄浪河阶地纵横剖面图.结合不同级别阶地年代学资料研究了其构造变形特征,获得了穿越断裂带地区的阶地变形特点、变形带宽度、变形幅度和速率等定量参数.研究表明:兰州庄浪河阶地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断裂扩展褶皱模式,阶地变形速率在晚第四纪以来有逐渐加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5.
ESR能够直接测定第四纪碎屑沉积物年代,尤其是对老于距今20万年以上的沉积物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不很高的测年精度及可重复性不高又限制了其应用的广泛性。野外样品采集及室内分析测试的各个环节都会对ESR测年精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这些环节造成的各种误差是提高ESR测年精度的关键。川西-滇北地区部分河流阶地沉积物ESR年代测定结果与地层层序以及区域地质构造事件基本吻合,表明ESR法测定该区河流阶地沉积物的年代是可行的。在野外采样以及实验室内样品处理测试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把ESR测年的误差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基本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76.
张文朋  申旭辉  曹忠权  陈立泽 《地震》2011,31(4):108-117
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 向NE方向流经大同—阳原盆地和王家湾山地流入怀涿盆地。 桑干河阳原—涿鹿段河流阶地发育较好, 对其阶地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桑干河的演化及其流经区域的构造活动特征。 而桑干河阳原—涿鹿段地貌演化对了解阳原古湖和怀涿古湖的演变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及对高分辨率DEM数据分析, 结合实地测量, 综合研究了阳原—涿鹿段桑干河阶地的发育特征。 结果表明, 该区的构造活动强烈, 经历了断块差异性升降运动; 受差异运动的影响, 该段桑干河经历了被分为东西两支河流, 最终又重新贯通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7.
阴山位于河套断陷带北部,晚新生代以来,构造运动非常活跃,阴山持续不断隆起,河套随之不断下陷,作为地貌响应之一,阴山河谷中发育了一系列河流阶地。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貌学、沉积学及年代学方面的研究,厘定了阴山西段河谷普遍发育的4~5级河流阶地;并利用光释光(OSL)测年方法,恢复了其堆积-下切历史,建立了河流阶地年代框架:T4、T3、T2、T1级阶地大致形成时间分别为58.00ka BP、46.25ka BP、32.19ka BP、15.79ka BP之后;分析了本区河流阶地的成因:阴山的构造隆升为本区河流下切提供动力基础,是形成河流阶地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水流流量与沉积物通量的比率影响阶地的堆积-下切行为的转换,是河流阶地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而利用河流侵蚀速率差异性讨论了晚更新世以来阴山西段的构造隆升模式:51.61~41.28ka BP之间,阴山西段隆升以中部高于东西部的穹窿式差异性隆升为主,23.22ka BP之后,阴山西段的隆升区段差异性减小,趋向于整体隆升。  相似文献   
78.
河流阶地面是一种时间性、连续性非常高的层状地貌面,利用跨断层地区的河流阶地变形可以定量地判别一个地区的断层活动性。青衣江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是一条区域性大河,由于龙门山南段构造活动强烈且河流阶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为了在室内更好、更快地解译青衣江河流阶地,使野外调查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在龙门山南段青衣江流域小关子至飞仙村一段,采用航测遥感技术制作的2m分辨率DEM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基于Arc GIS和MATLAB平台进行了阶地面提取和聚类分析,以模拟野外测量阶地的流程,试图通过计算机提取,快速获取该地区更多的残余地貌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河流阶地纵剖面。研究结果表明:野外测量数据与计算机自动提取结果相似度较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完整的阶地剖面中发现了芦山盆地内部阶地具有疑似拱曲现象;在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有翘起现象,推测芦山盆地西缘阶地拱曲是由大川-双石断裂东侧的一条未知断层引起的,大川-双石断裂附近阶地的翘起现象可能是在断层逆冲推覆过程中形成的,同时结合区域年代历史数据,推测该地区(芦山盆地至大川-双石断裂)至少在晚更新世曾发生过构造活动。  相似文献   
79.
胡春生  潘保田  苏怀 《地理科学》2012,(9):1131-1135
根据黄土高原地区黄河阶地的形态特征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主要是地面抬升所致并且在黄河达到均衡状态下形成,可以推断黄土高原的地面抬升。根据对黄土高原地区黄河0.8 Ma阶地的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选取兰州段、黑山峡段、晋陕峡谷段和三门峡段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得出黄土高原0.8 Ma以来的地面抬升存在显著的时空特征,即空间特征表现为地面抬升量有西大东小的规律,时间特征表现为地面抬升速率有后期加速趋势、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并认为黄土高原0.8 Ma以来的地面抬升与青藏高原的构造抬升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80.
通过遥感解译、现场地质地貌调查,获得了房县盆地内及控盆边界断裂活动、河流阶地、夷平面等基础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盆地新构造运动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盆地内断裂早第四纪有一定的活动,晚第四纪以来未见明显活动迹象;控盆断裂第四纪以来有过活动,晚第四纪活动稍强,活动性质以正断为主,表现为隆起背景下的伸展构造环境;盆地新构造活动的显著特征表现为南北差异隆升,新生代地层整体往南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