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本文论述作者对不连续植被冠层与辐射间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建立不连续植被二向性反射分布函数的几何光学与辐射传输一体化综合模型的设想和基本理论。该综合模型的建立以Li-Strahler间隙概率模型为基础,在大尺度上用纯几何光学模型反映植被的结构特征,在适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尺度上则以冠层内的间隙概率处理叶丛的截获辐射与散射。本文详细说明了冠层内任意高度的间隙率模型,也介绍了多次散射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72.
密云水库沉积物内源磷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密云水库沉积物分布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间隙水的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在实验室模拟了库底的沉积环境, 分别得到2℃和8℃时沉积物总磷的释放通量为0.018 mg·cm-2·d-1和0.821 mg·cm-2·d-1, 并通过计算得到年释放总量为11.34 t. 又用间隙水扩散法, 得到水库总磷的年释放总量为11.56 t, 两结果比较接近, 说明实验模拟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从而得出以下结论: (ⅰ) 水库沉积物内源磷负荷对入库总量的贡献量约为27.9%, 沉积物内源磷污染不容忽视. (ⅱ) 温度升高有利于沉积物总磷的释放.  相似文献   
73.
引言 复合型电源防雷器(SPD)是基于开关型空气间隙和限压型压敏元件零距离组合而成的防雷产品,它具有结构紧凑、性能可靠、适应窄小环境安装等优点。国内外此类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空间距离有限,需要多级防雷的场所,如加油站,电信基站等。  相似文献   
74.
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尾管固井法在地热井施工中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步骤及效果等。  相似文献   
75.
城市浅水型湖泊底泥释磷的通量估算--以南京玄武湖为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以南京玄武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条件下5℃、10℃、15℃、25℃、35℃玄武湖底泥释磷室内实验计算玄武湖释磷速率,得出底泥释磷速率与上覆水温度的关系,进而算出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815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 1.013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66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94 t.根据费克定理,建立了间隙水扩散模型,利用模型计算玄武湖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799 t,东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983 t,西南湖每年磷释放量为0.232 t.玄武湖每年底泥释磷总量为2.014t.在不考虑外源污染的情况下,由底泥磷释放造成的内源污染使玄武湖磷浓度年均维持在 0.101 mg/L,超过湖泊富营养化磷标准,因此,在切断外源污染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治理磷的内源污染.  相似文献   
76.
以淮南后湖非稳沉采煤沉陷区沉积物-水体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湖未开发区(A区)、水产养殖区(B区)和水生蔬菜种植区(C区)3个功能区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体系中氮、磷分布及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氮、磷在不同水体界面的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上覆水中氮、磷浓度表现为A区B区C区;间隙水中氮、磷分布差异不显著,然而各功能区间隙水的氮、磷浓度明显高于上覆水,氮、磷主要由间隙水向上覆水中移动;沉积物中氮、磷含量以C区最高.后湖采煤沉陷区水体表现出氮污染、磷限制的现象.  相似文献   
77.
刘成  黄蔚  古小治  张雷  陈开宁 《湖泊科学》2022,34(6):1980-1992
沉积物是湖泊水体重金属的主要汇集场所,也是湖泊重金属污染研究及整治的重点.本文分析了白洋淀多个淀区沉积物中16种重金属含量水平及垂向分布特征,解析了其中典型有害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基于酸可挥发性硫(AVS)及同步可提取金属(SEM)、间隙水溶解态金属、可转化态金属形态分级等研究,对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值高低依次为Fe (29630.50 mg/kg)>Ti (3213.07 mg/kg)>Mn (539.44 mg/kg)>Zn (104.01 mg/kg)>V (76.63 mg/kg)>Cr (52.60 mg/kg)>Cu (43.49 mg/kg)>Ni (35.83 mg/kg)>Pb (26.75 mg/kg)>Co (10.32 mg/kg)>As (8.96 mg/kg)>Mo (2.06 mg/kg)>Sb (1.57 mg/kg)>Tl (0.43 mg/kg)>Cd (0.31 mg/kg)>Hg (0.16 mg/kg);其中,10种重金属在各淀区沉积物中呈现出自北往南逐渐降低的趋势,各金属在不同淀区分布差异性主要由污染输入所致.除北部烧车淀区域外,其余区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该区域周边河道,但近10年来污染输入及在沉积物中的富集总体趋于稳定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入淀污染不仅增加了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也使得其中可转化态重金属比例较高,大多在30%~90%之间,提升了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潜力.水生植物等内生性有机质的大量富集导致沉积物还原性较强,AVS含量较高,沉积物中AVS和ΣSEM均值分别为(10.59±6.37)和(2.23±1.53)μmol/g (dw).Cd、Cu、Ni、Pb、Zn等金属由于高含量还原态硫的固定而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然而,As和Hg在这样的高有机质和强还原环境下更容易溶解和释放,是潜在生物可利用性相对较高的金属,在间隙水中的浓度分别达到(17.07±0.23)和(2.39±0.94)μg/L,未来研究及整治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78.
在Web GIS框架下构建了真三维场景的防风偏参数杆塔空气间隙管理系统,提出了兼顾数据量和表现力的无人机摄影测量输电线路建模方案,保证了三维场景的精细度与可量测性,并设计了合理的系统多源数据组织方式及数据浏览、查询、分析等功能.实践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在真实三维场景下,对杆塔空气间隙的查看、浏览与分析,为输电线路防风偏...  相似文献   
79.
基准点决定控制网的位置、尺度和方位。监测网平差中,基准的定义相比普通平差的基准有着更高的精度,对于监测网的基准稳定性,需要通过多期复测的观测值估计的位移加以检验。检测基准点稳定性,一种"绝对"的位移或接近"绝对"的位移,通过经典平差模型中伪逆矩阵来检验后续测量中基准点是否存在动点,并用平均间隙法检校模型正确性,分析伪逆矩阵网点稳定性分析与平均间隙法平差检校进行单独平差,证明伪逆矩阵来判断检测基准网中基准点是否变动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80.
为了解海洋中溶解态丙烯酸(AAd)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于2017年3~4月和2018年6~7月对黄东海海水中AAd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夏季黄东海表层海水中AAd的平均浓度((18.89±15.23) nmol·L~(-1))高于春季((13.94±9.89) nmol·L~(-1)),AAd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垂直分布上,P断面受长江冲淡水影响,陆源AAd的输入导致AAd含量高于B断面。春季黄东海表层海水及B断面的AAd与溶解态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呈正相关性,这与AAd是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的裂解产物有关。春季AAd的周日变化浓度范围是4.72~29.42 nmol·L~(-1),在18点出现最大值,与浮游动物摄食、光化学氧化及生源控制有关。春、夏季间隙水中AAd的浓度分别为30.89~131.57(平均:86.21±30.61)和5.75~84.86(平均:38.78±31.73)μmol·L~(-1),溶解有机碳(DOC)则为3.59~7.67和3.79~11.82 mg·L~(-1)。间隙水中AAd与二甲基硫(DMS)在春季存在负相关性,说明除了DMSPd的裂解,AAd还有其他的来源。研究海域沉积物间隙水中AAd的浓度比底层海水高出至少三个数量级,表明沉积物间隙水可能是底层海水中AAd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