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49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9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震源船跟踪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在震源船上部署3套GPS接收机,并对3个点的位置信息进行汇总和压缩,利用北斗短报文将压缩后的位置信息推送到陆海联测指挥部,实现对震源船航速、航向的实时监控.根据3个点位信息计算的实时震源船航向,有助于准确把握震源船在进行固定点悬停激发时的航向,克服了以往使用前后两个时刻推算的平均航向代替实时航向等问题.使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短报文进行通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陆海联测指挥部可以实时查看震源船是否按事先设定的测线、事先设定的速度和航向进行作业,有效保障了监控平台对震源船的监控,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2.
保存在陆地、海洋和冰芯中的风尘沉积物与粉尘源区的干旱化历史、过去大气环流模式及其强度的演化密切相关,因而,直接的海陆风尘记录对比一直是古气候研究中的热点.为了获得对亚洲粉尘源区的干旱化波动和东亚季风演化的全面认识,较高分辨率地提取了北太平洋ODP 885站深海沉积物中的风尘组分,进而估算了晚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段北太平洋中部的风尘通量变化.结果表明,亚洲内陆粉尘源区的干燥度具有大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2.7Ma左右急剧增加,随后在2.7~1.5Ma时段逐渐减小,自1.5Ma开始又逐渐增加.此外,在2.7~0.9Ma时段,粉尘源区经历了多次显著的轨道时间尺度上的干湿波动.通过对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的风尘记录的直接对比,发现在距今约2.7Ma,东亚地区的古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动,表现为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加剧和大幅度冬、夏季风环流的盛行.然而,自2.7Ma开始,尤其是1.5Ma以后,由于北太平洋和黄土高原与亚洲粉尘源区的距离不同,两地的风尘通量所揭示的干旱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存有明显差异.北太平洋远离亚洲内陆,其风尘通量变化基本不受粉尘源区范围变化的影响,因而更能反映源区干燥度的变化.相反,黄土高原由于距离粉尘源区较近,风尘通量的变化可能同时受到粉尘源区干燥度和范围的变化以及携带粉尘的风动力强度变化的影响.显然,海洋和陆地古气候记录的直接对比,可为深入认识过去气候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3.
星地碰撞的板块构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广润  张宏  唐辉明 《地球科学》2007,32(3):381-388
板块构造是一种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它以洋底扩张、洋壳边缘俯冲及转换断层为主要构造活动形式,配以地幔对流为原动力,建立一套颇具魅力的板块构造机制理论,被受到广泛认同.但也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其地幔对流理念难以令人信服和对海陆格局变迁问题没提出明确的动力机制.在阐明造成板块构造理论这两方面困难问题的主要理由之后,介绍了星地碰撞事件的存在状况及其动力作用,着重论述了大规模星地碰撞的动力作用强大,对全球地质构造活动都有重要影响,板块构造也难以避免;星地碰撞的强烈冲击作用,有能力造成洋底开裂或使大陆裂解.据此设想,可用"星地撞击成缝,减压诱发岩浆上侵"的模式,取代与地球内部层圈结构相抵触的"地幔对流"模式来解释洋底扩张;并以星地碰撞发生地点的随机变化性作为大规模海陆格局变迁的主控原因.如此,则可有助于上述板块构造理论中存在的两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4.
中国黄土的剩磁获得机理和Lock-in深度问题是目前黄土古地磁研究的焦点和核心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黄土时间标尺的精确度和海陆古气候对比的可靠性.文章以黄土高原东南缘三门峡曹村剖面获得的高分辨率古地磁极性界线作为年代控制点,通过黄土-古土壤序列1.1Ma以来的磁气候记录与近年来中、高纬度大西洋ODP/DSDP钻孔中获得的具有高分辨率古地磁年代约束的深海氧同位素记录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提出与传统的海陆对比不同的基于古地磁界线的海陆对比方案:松山/布容地磁极性转换界线记录在曹村剖面S8的顶部,可对应深海沉积的MIS 19,而不是前人认为的MIS 21.黄土高原不同地区记录东亚冬、夏季风的差异性和变化性可能是全球具同时性的松山/布容地磁极性转换在黄土高原不同地区产出层位不一致性的主要原因,而基于Lock-in模型的天文年代标尺则可能高估了黄土/古土壤的年龄.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 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转折后与转折前相比,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落区南移,南方偶极子分布型加强,南方极...  相似文献   
76.
利用内陆(台山站)和海岛(上川站)1958—2016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台山和上川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内陆年平均雷暴日数为83.4 d,海洋为58.4 d,年际差异大,内陆最多132 d(海洋88 d),最少54 d(海洋35 d);雷暴日数存在明显的月、季变化,8月最多、12月最少,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内陆和海洋近60年来雷暴日数都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482 8 d/年和-0.114 9 d/年,内陆的下降趋势在显著性水平α=0.01上是显著的,而海洋没有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77.
枣庄市城市控制测量项目采用现代大地测量的方法,利用D级GPS控制网作为测区首级控制网和精密水准点,选用20个点构成骨架网,按照GPS网的可靠性指标、精度指标、效率指标,进行优化设计;利用Trimble DINI12电子水准仪进行GPS四等水准联测,通过一定数量和分布均匀的GPS/水准点进行高程拟合.该项目了取得的成果精度,完全符合1∶500大比例尺测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78.
太平洋区域海温跃变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李峰  何金海 《气象科学》2001,21(1):28-35
本文利用英国气象局提供的全球SST月平均资料和NCAR/NCEP提供的500百帕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全球SSTA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发现夏季全球SST在70年代发生了一次跃变,尤其北太平洋区域SST在1976年前后,由正距平变为负跨燕,并且跃变前后东亚夏季风也发了显著变化,我国汛期降水异常形势成相反分布,海温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途径和机制也发生了改变,1976年以前北太平洋区域海温起主要作用,跃变后,北太平洋区域海温异常与东亚夏季风关系变得不明显,而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作用变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79.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三)时间标尺   总被引:54,自引:20,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对宝鸡黄土剖面的粒度组成以10cm 为间隔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和分析,并以这条粒度曲线为基础,建立了一条适合黄土高原各代表性剖面的轨道调谐时间标尺。据此对37个古土壤的顶、底年龄作了估计。在建立这条时间标尺的过程中,各古地磁界线的K-Ar 年龄值基本保持不变。时间标尺建立后,对地轴倾斜度和岁差的特征周期进行了滤波,发现滤波曲线与理论计算值有很好的匹配。对比已有的两条深海轨道调谐时间标尺,宝鸡剖面时间标尺在时间分辨率及滤波曲线与理论计算值相匹配方面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