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马倩  吴志勤 《水文》2003,23(2):61-63
2000年8月,江苏省淮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对暴雨成因、暴雨特点、暴雨重现期进行了分析,并与“60·8”潮桥暴雨和“65·8”大丰闸暴雨进行了比较。暴雨中心响水口站最大24小时降雨量超过华东地区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重现期近万年一遇。  相似文献   
112.
全国第一养牛大县——安徽省蒙城县,位于淮北平原中南部,国土面积209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2.6万公顷,人口11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90%,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县。  相似文献   
113.
淮北平原上第三系划分和孢粉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安徽省淮北平原在埋深约100—150 m处广泛分布着半成岩和未成岩的以棕红、灰绿色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张可迁(1962)将其归属于早更新世,与苏北的下草湾组对比。于振江(1990)根据孢粉和植物化石等创建了固镇组和辛集组,时代属中新世。最近,  相似文献   
114.
刘进  许光泉  梁修雨 《地下水》2009,31(6):18-21,62
淮北平原75个潜水水样为例,通过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A、B、C三类即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A类主要分布在涡阳县、蒙城县、泗县和五河县,B类主要分布在亳州市、宿州市、灵璧县和淮北市,C类主要分布在宿州市东部、淮北市南部。通过逐步判别分析仅需6个指标(EC、氨氮、NO2^-~N、F、余氯和Mn)就可以反应整体水质的空间差异性,具有92.7%的正确率,达到指标降维和正确判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5.
淮北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分析安徽省淮北地区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明确划分两大矿床类型及其亚类。同时依据成矿母岩、赋矿地层、控矿构造、交代蚀变组合、矿化系列以及成矿地质环境、岩浆矿质来源等因素,创立了淮北夕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模式,并归纳出成矿模式若干重要特征的新认识。为在淮北地区寻找该类型隐伏铁(铜)多金属矿床,实现找矿突破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为探讨岩浆蚀变作用对煤层中锑赋存特征的影响,系统采集安徽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煤层侵入岩和全煤层样品共12个,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样品中Sb含量,并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表现为超低挥发分,中等灰分,特低硫的特点,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存在。受岩浆热液影响,煤中灰分增加,挥发分减少;岩浆蚀变煤层中锑明显富集,算术平均值达到10.48 mg/kg,且侵入岩上方煤中Sb的平均含量明显增高,煤岩接触带位置Sb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3.93 mg/kg);岩浆蚀变煤中的锑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形式存在(相关系数r为0.74),有机硫与煤中Sb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岩浆侵入作用导致卧龙湖煤矿煤的煤质特征及煤层中锑的赋存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特殊地质作用下煤中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淮北煤田煤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法(INAA)测试了淮北煤田6、3煤层1个煤样的稀土元素含量,并探讨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得出以下认识:11个样吕的平均ΣREE为81.9535ug/g;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左高右低的、具Eu负异常的“V”型曲线。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与灰分、陆源碎屑的元素(Si、Al、Ti、Cr、Co、Ni、Th、Ta、Sc和Rb等)的关系密切,而与海相元素(Ca、Sr等)关  相似文献   
118.
2008年4月12日,是第二届国际路边天文日,这也是我们“淮北一中探索者天文社”自2007年10月11日成立以来首次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的天文活动。从得到第二届路边天文夜的消息开始,天文社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划活动,精心选择了观测点,印制了标语、横幅、徽章、T恤衫和宣传材料。一切都准备好了,天气却让我们犯了难,中东部江淮地区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水天气,  相似文献   
119.
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120.
王发信  柏菊 《地下水》2014,(5):51-53
利用淮北平原180个浅层地下水观测点实测埋深资料,在绘制区域多年平均地下水埋深、枯水年、丰水年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的基础上,分析各年型浅层地下水埋深分布特点,同时对大埋深站点分布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得出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多年平均为2.48 m,且西北深、东南浅的分布结论,可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