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847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2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南京葫芦洞石笋δ13C对冰期气候的复杂响应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重建了南京葫芦洞内距今75~10 ka期间7支石笋δ13C的时间变化序列, δ13C曲线在重叠时段均具有一致性波动形式. 在最后一个冰期/间冰期旋回, δ13C值变化幅度达6‰, 反映了C3/C4植被类型变化对δ13C的主控作用. 然而, 在末次冰期格陵兰冰心记录的DO暖事件时(千年尺度), δ13C与指示降水变化的δ18O呈反相关, 主要反映了快速渗水条件下洞穴岩溶水对土壤CO2溶解量的降低. 据同期生长石笋δ13C和δ18O对比分析, 石笋碳同位素动力分馏程度与生长速率有关. 进一步研究发现, 本区末次冰消期植被类型变化滞后于降水变化约700年.  相似文献   
992.
桂林市岩溶土洞塌陷的形成机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林市每年因各种原因诱发的地表塌陷均有数次-数十次之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较大威胁.文章通过对桂林市岩溶发育区土洞塌陷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些针对岩溶土洞塌陷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3.
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中朝地台北缘活动陆缘带志留系比较发育,有桃山组、西别河组(至少其大部分)等。李河荣等根据牙形刺将朝鲜半岛太白山盆地的桧洞里组划归志留系,但是从层序、岩石和安太庠修定的牙形刺化石来看,桧洞里组可能不是志留系,而是与中朝地台华北区峰峰组八陡段(或包括部分耀县组)可比的中奥陶世地层。微体古生物学家安太庠和李河荣分别为中国和韩国的牙形学及其生物地层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英年早逝,对东北亚地学研究是一个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994.
屋檐洞溶洼水库坝体工程条件与渗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洼成库,是岩溶区地下水开发的主要途径之一。屋檐洞溶洼水库是封堵地下河形成的地下、地表联合水库,堵体位于距地表182m的地下河道中。除主体工程外,坝体上部有厚110m的松散堆积作为天然坝体。通过实地勘测、钻探及物探等成果资料和地下河试堵工程观察分析,上部松散体主要由滑坡堆积而成。本文对滑坡体的成因条件和坝体工程地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滑坡是由水流冲刷、地貌、岩体结构及外应力等的共同作用产生的,对坝体的稳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滑坡体渗漏是成库的关键。按不同渗漏条件,可分为上部松散体及岩溶裂隙和层间错动带的渗漏,渗漏点分布于550m高程以上。通过研究,该坝体在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处理的基础上,蓄水高程可达650m左右,可形成以地下河道为主要蓄水空间的溶洼水库。  相似文献   
995.
洞错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怒江缝合带西段,可恢复的洋壳总厚度大于5 km,自下而上依次由地幔橄榄岩、堆晶杂岩、基性岩床(墙)杂岩和基性熔岩组成,呈构造岩片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群J2mg)地层中.洞错蛇绿岩的堆晶岩杂岩具有纯橄岩-橄长岩-橄榄辉长岩的岩石组合,反映其属DTG系列镁铁-超镁铁堆晶岩;基性熔岩富碱(Na2O+K2O),TiO2,P2O5,且具有LREE显著富集的右倾REE配分型式((La/Yb)N=6.94~16.6)和Th,Nb,Ta,Zr,Hf略具正异常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属典型的洋岛玄武岩(OIB),与洋中脊玄武岩(MORB)和板块汇聚环境下的岛弧玄武岩(IAB)存在明显差异.基性熔岩所具有的87Sr/86Sr比值(0.704363~0.705007)高、143Nd/144Nd比值(0.512708~0.512887)低,以及εNd(t)值介于2.7~5.8等,反映其来源于亏损地幔(DM)与富集地幔(EM Ⅰ)二组分混合的地幔源区.综合分析表明洞错蛇绿岩形成于有大量富集地幔物质上侵的洋岛(OIB)环境,与"岛弧型"蛇绿岩和"洋中脊型"蛇绿岩存在明显差异.新获得的堆晶橄长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32±3)Ma,玄武岩的全岩39Ar/40Ar年龄为(137.4±2.7)和(140.9±2.8)Ma,一致地反映洞错蛇绿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揭示班公-怒江缝合带西段在早白垩世尚处于洋盆形成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6.
洞错地幔橄榄岩、均质辉长岩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错蛇绿岩出露于改则县洞错北约20 km处,去申拉以南,地表形态为楔状体,大致沿日土-改则-丁青断裂带分布;侵位于侏罗系木嘎岗日群中,并被下白垩统朗山组不整合覆盖.蛇绿岩剖面各岩石单元发育齐全:主要由地幔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堆晶岩、辉绿岩墙和壳层熔岩组成.对洞错蛇绿岩地幔橄榄岩和均质辉长岩中尖晶石和辉石化学成分测定和构造环境判别分析显示:洞错地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XDC28)投点于深海橄榄岩区域,指示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经历了少于10%的熔体提取,而方辉橄榄岩分别经历了13% ~30%的亏损,代表了亏损程度较弱的地幔橄榄岩残留(<30%),明显不同于岛弧环境地幔橄榄岩强烈亏损的特征.辉石化学成分研究确认了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属于深海橄榄岩.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化学成分,反映了不同的结晶温度(分别为900 ~1000℃,<500 ~600℃).前者为岩石的形成温度,而后者则为冷却变质或重结晶过程中达到再平衡时的温度.  相似文献   
997.
水气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输移扩散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水气二相混合洞塞泄流欠饱和溶解氧输移扩散行为特性,揭示气体体积分数、进口溶解氧浓度、雷诺数等流动特征参数和洞塞尺寸等几何参数对溶解氧浓度恢复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水气二相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输移扩散的室内模型试验,观测流速、压力和溶解氧浓度分布。建立了水气二相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输移扩散数学模型,并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不同进口气体体积分数、溶解氧浓度、雷诺数、洞塞长度和洞塞直径条件下水气二相混合洞塞泄流溶解氧浓度恢复情况。结果发现:气体体积分数越大,进口溶解氧浓度与饱和溶解氧浓度差值越大,雷诺数越小,溶解氧浓度增量越大;洞塞长度越长,洞塞直径越小,溶解氧浓度增量越大。  相似文献   
998.
多洞面实体作为现实世界的抽象,主要用来表示拥有多个内部边界的地理实体,如包含多个湖泊的区域,或带有岛屿的湖泊。为了度量这些空间实体,提出了一种顾及多约束的多洞面实体相似性度量模型,该模型将多洞区域看做微场景,将洞视为空间对象,洞之间的方向表示为空间分布关系。顾及复杂多洞面实体中洞与洞之间的方向、几何形状等约束条件,利用傅里叶描述子来描述洞的形状,使用方向特征矩阵来表示洞之间的分布,将相似性度量过程转换变成满足约束条件问题。利用由结点和边组成的关联图对约束条件的匹配过程进行描述。采用伊朗西北部的乌鲁米耶湖作为实验数据,对其不同年份的形态进行相似性度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且不失精度。  相似文献   
999.
浅覆软弱地层中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时,后行隧道施工显著影响先行隧道安全,但深埋情况下,由于地下岩土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多线隧道施工时先行隧道的变形变得复杂。以上海硬X射线土建部分盾构隧道为背景,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深埋小净距盾构隧道施工时的相互影响,并对不同的盾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后行隧道的开挖,先行隧道管片的变形增量变化基本呈双峰特征。当采用左-右-中方式开挖时,管片变形增量呈一大一小双峰分布;而采用中-右-左方式时,管片竖向变形增量峰值的大小和方向相同,而水平变形增量的峰值相同,方向不同;随着浆液弹性模量的增加,管片竖向变形增量变化较大,水平变形增量基本不变;随着顶推力的增大,管片的变形也在相应地增大,并在支护应力比为0.6~0.7之间时达到稳定;地下水的存在对管片竖向变形有着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比2种开挖方式管片的变形收敛情况,选择左-右-中次序开挖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000.
新建川藏铁路穿越鲜水河活动构造带,沿线构造应力场极其复杂,隧道围岩工程破坏问题突出。为了揭示该区构造应力场特征,为深埋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基础参数,采用新型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在川西郭达山隧道水平孔获得10段有效地应力测量数据,最大测量深度达508.10 m,创造了水平孔地应力测量最深记录。测量结果表明,在148.4~508.1 m测量深度范围,郭达山隧道水平孔截面上最大主应力值为3.59~13.72 MPa,最小主应力值为3.28~8.36 MPa。根据印模实验结果,除浅部钻孔截面上最大主应力倾角较大外,深部钻孔截面上最大主应力倾角近水平。根据地应力状态将0~280 m段划分为应力释放区,280~330 m段为应力集中区,大于330 m段为原地应力区。基于地应力测量结果对郭达山隧道水平孔围岩稳定性进行了预判分析,在孔深292.9 m、508.10 m处隧道围岩有轻微至中等程度岩爆可能,其余段无岩爆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