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83篇
地质学   143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渭河流域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健康危害风险,沿渭河干流采集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了水体中重金属Cd污染现状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2018年渭河干流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分别为426.40~1104.27 ng·L^-1和224.70~1154.12 ng·L^-1;参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得知,地下水和地表水中Cd浓度均在GB/T 14848—2017和GB 3838-2002Ⅰ~Ⅲ类标准限值内;水体中Cd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沿河流流向均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地下水与地表水中Cd浓度高值区相一致,即集中分布于陕西省兴平市和渭南市临渭区;由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可知,渭河干流水体中Cd污染属于清洁水平;沿河流流向,渭河中游和下游水体中Cd浓度单因子污染指数远高于上游;水体中重金属Cd对成人和儿童产生的致癌风险分别为(1.48~2.05)×10^-4和(1.84~2.55)×10^-4,说明水体中Cd对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62.
渭河下游一次强降水过程自动站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C气象卫星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08-08-20发生在渭河下游的对流性强降水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暖湿气流和贝湖冷槽分裂南下冷空气在渭河流域交汇,为暴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低层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是暴雨产生的主要影响系统;在卫星云图上有圆形暴雨云团特征,tBB低值中心对应强降水中心;暴雨发生前自动气象站地面要素特征表现明显,地面能量锋区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的监测预警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63.
赵红  韩群柱 《地下水》2001,23(1):27-29
本文认为 ,建设渭河傍河水源地与地下水库 ,是补充渭河调蓄能力 ,充分利用渭河水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有关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4.
韩许恒  韩城建 《内陆地震》1993,7(4):363-369
根据渭河断裂中段两侧渭河一二级阶地的高差对比,研究了近20000多年来,特别是近6000多年来渭河断裂中段的活动性,并粗略估算了断裂活动的位移幅度和位移速率。又根据断裂附近探槽揭示的古地震遗迹及历史地震、现代地震沿断裂的分布,认为渭河大断裂为近期活动较强烈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65.
渭河宝鸡段阶地共分为5级,第四纪地层自下更新统至全新统均有出露。五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30万年;四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85万年;三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5万年;二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5~11万年;一级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期,距今约0.8万年。  相似文献   
66.
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1556年1月23日关中大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震中区在渭河下游的渭南、华县、华阴、潼关和山西的蒲州一带,波及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等省。据明实录记载,这次地震“压死官吏军民奏报有名者八十二万有奇”。虽然  相似文献   
67.
渭河盆地断层活动的横向迁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希杰  戴王强 《地震学报》2004,26(2):174-182
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是断裂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在渭河盆地这种现象也较为常见,特征比较典型. 本文以蓝田南侧王顺山山前断裂活动向其北侧的骊山山前断裂和渭南塬前断裂的迁移,骊山凸起西北侧临潼¾长安断裂带内大鲍陂¾牛角尖次级断层的强烈活动向神峪寺¾肖家寨次级断层的迁移,以及渭河盆地中西部宝鸡与泾阳间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活动的横向迁移为例,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各自的迁移时段及迁移过程,为充分认识这些地区的构造发展和地貌演化历史,深刻把握渭河盆地内最新的控制性活动断裂,更加切近实际地估计每一条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68.
利用西安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采用P↑-波初动半周期方法.得到了渭河断陷盆地及邻近地区的Q值分布。结果表明,Q值分布与20km深度P↑-波速度分布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陕西省数字地震台下方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广义反、透射系数的传递矩阵计算理论地震图,用快速模拟退火法搜索最佳模型,通过与地震台站实际记录的P波波形进行拟合对比,反演了陕西省13个数字地震台下方的P波速度结构。台站分布区域涉及到秦岭造山带、渭河盆地及鄂尔多斯地台三个构造区域。结果显示,3个构造区的地下速度结构差异明显,呈现了各自的构造特点。其中秦岭造山带上地壳乃至地表速度高,中下地壳出现多个低速层,可能与岩石脱水、构造滑脱带等有关;渭河盆地内上中地壳高低速度层交替出现,反映了断层活动在浅部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台有部分台站保持稳定的匀速构造。反映了古老地台地层稳定发展的特性,部分台站受到后期改造,低速层位增多。因为变化剧烈的台站分布在盆地的南部和西部。而且震源机制解显示该区主应力场方向为近东西向,可以说秦岭北缘的断裂作用以及后来来自青藏高原的挤压应力是导致渭河盆地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我们讨论了速度结构与强震、地震分布以及不同构造演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0.
地震活动性分区综合评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选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分区模糊综合评定模型与评判指标及模糊综合评判计算模型。通过综合评定,分选出了与渭河盆地地震活动性相吻合的弱活动性区、中等活动性区、较强活动性区和强烈活动性区,其结果较好地反映出了本区地震活动的实际强弱程度。为该区的地震预报及开发建设之布局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