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9篇
  免费   972篇
  国内免费   1140篇
测绘学   790篇
大气科学   469篇
地球物理   1192篇
地质学   2963篇
海洋学   878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878篇
自然地理   123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556篇
  2013年   375篇
  2012年   670篇
  2011年   638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650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416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56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9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东至渤海湾,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对恢复古环境、探讨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河南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马家村组沉积厚度巨大,达1 960 m,由辫状河沉积、曲流河沉积和湖泊沉积组成。在河流与湖泊沉积中,发育丰富的遗迹化石,共6种类型,分别为Skolithos linearis、Cylindricumichnosp、Palaeophycus tubularis“J”形潜穴、垂直分枝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从形态分析,大多数为居住迹,按照遗迹化石产出岩层的岩性、扰动特征和残留遗迹等总体特征,将所发现的遗迹化石层划分为两类遗迹组构,即软底组构和僵底组构。前者主要发育在纹层状极细砂岩和粉砂岩中,潜穴密度大,属种单一,包括Skolithos组构和Palaeophycus组构;后者主要发育在厚层泥岩中,潜穴密度较大,类型稍多,包括由Cylindricum ichnosp、垂直分枝潜穴J形潜穴和垂直螺旋潜穴所组成的遗迹组构。与报道过的其他地区陆相遗迹化石的对比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沉积中的组构特征在白垩纪有明显变化,而浅湖沉积中的遗迹组构表明造迹生物的扰动能力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973.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of geology,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and remote sensing, the GIS of multi-sourc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Cu, W and Au miner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Qilian, China. As the GIS evaluation system works out in the thinking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its functions include file management, graph edition, database maintenance, information inquiry and comprehensive spatial analysis as well as prospecting target prognosis. Accordingly, the GIS evaluation system can be used directly and conveniently for inquiry and analysis of visual graphs or images.  相似文献   
974.
科普工作是科技工作者以各种形式向人们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到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促进广大群众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增长,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的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975.
总则赞助单位莫斯科大学 Sternberg 天文研究院、Lebedev 物理学院科学和教育部、欧亚天文学会、Skymart公司、Phusicon公司。竞赛冠名赞助商 Skymart公司,Celestron 公司俄罗斯总经  相似文献   
976.
异地异构天文数据资源的统一访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文观测数据资源具有时间跨度大,数据量大,存储、管理分散,管理工具驳杂等特点.如何提供给天文学家一个统一访问这些异地存放的异构数据资源的方案,是虚拟天文台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网格的解决方案.我们基于OGSA-DAI技术实现了对天文星表数据,图像数据和光谱数据的封装(DataNode).我们设计的虚拟天文台数据访问服务(VO-DAS)实现了对DataNode的自动资源发现以及异地异构数据库的联合访问.这将使天体的多波段交叉证认成为可能.VO-DAS支持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IVOA)的各项相关标准,使得它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它的对外接口简单实用,可以针对不同需求的天文数据用户发展出多种网格应用产品.通过在两个科学范例中应用VO-DAS服务,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7.
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阶段和全面推进阶段,通过研究机构的结构性调整与重组、重要科研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学科支撑体系的加强等,在地理科学领域的理论创新与技术进步、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对地理科学的发展态势及知识创新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下一阶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领域知识创新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78.
滇池水体污染和治理的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滇池是一个发育至老年末期的高原湖泊。滇池流域是缺水地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靠径流、污水和农田回归水的循环利用得以实现,重复用水率2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滇池水资源污染日益加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滇池是整个流域污染物唯一的汇,这也是其难以治理的原因。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用于滇池污染治理的总投资已逾40亿元,而治理措施收效甚微,因此,对滇池这样有特殊污染机理的湖泊治理应从更宽泛的角度出发去考虑,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相似文献   
979.
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资源利用与湖水咸化状况分析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姜加虎  黄群 《干旱区地理》2004,27(3):300-304
湖泊咸化是指湖水含盐量逐步增加.湖泊由淡水湖向咸水湖、再向盐湖和干盐湖的演化过程,这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近几十年来湖泊萎缩咸化的状况,湖泊变化的所产生的原因,并初步提出改善我国西部地区湖泊水资源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80.
福建的地质遗迹及其科学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4,23(4):195-204
福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东南缘,濒临太平洋板块。自26亿年前的新太古代以来,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这些地质遗迹集典型性、稀有性、观赏性于一体,对研究东南沿海各地质时期的地质作用、开展地质旅游、普及地球科学知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立不同级别和类型的地质公园,引导科学旅游.是保护地质遗迹,永续利用地质资源的有效途径。应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各级地质公园,以保护宝贵的地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