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2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不同温度(90~200 ℃)和压力(20~120 MPa)条件下的富甲烷天然气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值进行了实验测定,阐述了甲烷溶解度随温度、压力及矿化度的变化特征。综合前人的实验结果,将天然气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划分为3个阶段: ①缓慢递减阶段(0~80 ℃);②快速递增阶段(>80~150 ℃);③缓慢递增阶段(>150 ℃)。在温压的共同作用下,溶解度随埋藏深度的增加,也具有不同的阶段变化特征;且当地层水温度、压力足够高时,甲烷的溶解能力趋近于某一极限值。利用甲烷溶解度回归方程有助于对不同地区水溶气析离脱气界限的估算。我国主要存在包括侧向阶段脱气、断裂-底辟脱气、盖层渗滤脱气和构造抬升脱气4种与构造和渗滤作用有关的水溶气析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82.
生物活性铁(Fe)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能够调节碳循环,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间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决定Fe生物可利用度的关键因子是可溶Fe含量,其中大气气溶胶的长距离传输是上层海洋获取生物可利用Fe的重要来源.近年来,对气溶胶中的Fe及溶解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包括对不同区域Fe质量浓度和溶解度的观测以及对Fe溶解度...  相似文献   
83.
梯度太阳能池技术在盐湖化工中是一种经济分离无机盐产品的方法,本文创新性的采用等温蒸发法,模拟四元体系(LiCl + NaCl + Li2SO4 + Na2SO4 + H2O)在75℃等温蒸发相平衡,指导太阳池深池积温分离提取锂盐产品。实验测定了溶解度和溶液密度、pH值等物化性质,并绘制了干盐相图、水图和物化性质组成图。在该四元体系干盐相图中包含3个四元共饱点,7条单变量蒸发曲线和5个结晶区,分别为NaCl,Na2SO4,复盐Li2SO4·Na2SO4,Li2SO4·H2O和LiCl·H2O。采用 Pitzer模型和改进的HMW公式,拟合出该四元体系在75℃时的Pitzer单盐参数、混合离子作用参数和平衡固相的热力学平衡常数,并计算给该四元体系的相图,计算相图和实验相图有较大区别。等温蒸发相图能真实的反应盐湖中盐类沉积规律,并对指导太阳池分离盐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共存矿物溶解度与硫化物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况 《地质学报》1999,73(3):243-249
金属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以硫化物矿物为主。硫化物与不同类型的岩石(矿物)共生时,体系溶液中硫化物的溶解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矿物共存溶解性质的差异导致特别的地球化学行为。本文提出了共存矿物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的理论和方法。并以铜陵天马山铜金硫化物矿床为例,分别计算了黄铁矿、黄铜矿和石英(砂岩环境)或方解石(碳酸盐岩环境)的共存矿物溶解度。结果表明了成矿流体流经砂岩并溶解砂岩中的原生内铁矿最终流到砂岩  相似文献   
85.
地下水中铀的溶解度对氧化还原条件的改变非常敏感。当可溶性铀在地下遇到还原条件后即沉淀,形成了许多后生(砂岩型)铀矿型。在Uitenhage含水层(南非开普省)的地下水中,用^238U系同位素来研究还原障的形成。采用铀同位素来确定还原障现今的位置,留下了铀在不同阶段与其子体^230Th保持长期平衡的痕迹。^230Th的子体^226Ra不太活动。^226Ra在含水层中的积累反映了水中氡的含量。同样,由于水的年龄较大,表明在还原障迁移之前所发生的^230Th形成(根据沉淀的铀)的范围。  相似文献   
86.
地幔脱气作用和大气圈惰性气体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惰性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是研究地幔脱气作用和地球大气形成与演化的有效工具。根据惰性气体提供的信息,地球大气圈中惰性气体主要由地幔脱气形成。地球有三个截然不同的惰性气体储集库:MORB(洋中脊玄武岩)型地幔(大量脱了气的地幔),Loihi(夏威夷洛尹黑海山)型地幔(少量脱了气的地幔),和大气圈+海洋+大陆地壳。为了探索这三个气体储集库之间的联系,国外学者已建立了三种地幔脱气模式:①整体脱气(BD)模式,②溶解度控制脱气(SCD)模式,和③稳定态脱气(SSD)模式。其中SCD模式能较好地解释各储集库中惰性气体同位素体系特征。SCD模式认为地幔中各种气体的脱出程度和脱出历史不完全相同,主要受气体在硅酸盐熔体中的溶解度所控制,因而认为地球大气中的各种气体的演化史也不完全相同。从地球形成时算起,大气中惰性气体主要形成和演化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30Xe为(21±7)Ma,36Ar为(56±19)Ma,3He为(310±120)Ma,40Ar为1500Ma,4He为800Ma。  相似文献   
87.
岩浆-流体演化过程中锡的地球化学性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锡矿床在锡矿成因类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国内外不乏典型矿床实例。玻利维亚斑岩锡矿、泰国Phuket锡矿床、云南个旧、广西大厂、江西银岩、锡坑、内蒙古黄岗等等均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大量矿床地质学、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证明锡矿化与花岗岩岩浆...  相似文献   
88.
四元体系K_2SO_4-K_2B_4O_7-K_2CO_3-H_2O 273K时介稳相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等温蒸发法研究K2SO4-K2B4O7-K2CO3-H2O四元体系在低温273K时的介稳固液相平衡关系,测定了介稳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和密度。研究发现,该四元体系273K时的介稳平衡相图有3个固相结晶相区分别为K2SO4,K2B4O7.4H2O和K2CO3.3/2H2O;3条单变量曲线E1E,E2E和E3E;一个共饱点E,在共饱点E处的液相中各盐的溶解度分别为K2CO3(43.46%),K2SO4(2.52%)和K2B4O7(3.10%);研究结果表明K2CO3对K2B4O7和K2SO4有强烈的盐析作用。实验证明在富含硼钾的扎布耶盐湖卤水中,低温平衡条件下硫酸钾和硼酸钾极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而碳酸钾则由于溶解度大,介稳性强,即使在低温条件下也难以从溶液中析出。  相似文献   
89.
桑世华  李明  李恒  孙明亮 《地质学报》2010,84(11):1704-1707
采用等温溶解平衡法研究了288K时Li+, Mg2+//SO2-4, B4O2-7- H2O四元体系的固液相平衡关系,测定了该四元体系在288K时平衡液相的溶解度和密度。依据实验测定的平衡溶解度数据及对应的平衡固相,绘制了该四元体系的平衡相图及密度组成图。研究结果表明:交互四元体系Li+, Mg2+//SO2-4, B4O2-7- H2O 288K时平衡相图中有2个共饱点,5条单变量曲线,4个结晶区对应的平衡固相分别为Li2B4O7·3H2O,Li2SO4·H2O,MgB4O7·9H2O和MgSO4·7H2O。  相似文献   
90.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 fCO 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 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 2=0.80MPa、fO 2= 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