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滇池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对低氮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分离的滇池北部海埂湾春季蓝藻水华时期的两株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进行研究,探讨了滇池水华束丝藻在低浓度硝酸盐下的生长特征,以及无氮条件下藻丝异形胞的诱导分化过程与固氮能力.实验结果表明:两株水华束丝藻在各浓度硝酸盐中均能够生长,并且生物量能够增加到较高水平.硝态氮浓度高时水华束丝藻的生物量也较高,但是硝酸盐浓度超过0.5 mg/L时,各组生物量无显著性差异.无氮BG-11培养基培养条件下,水华束丝藻可以快速分化形成异形胞,含有异形胞的藻丝比例在3 d以后即可达50%左右,最高可以达72%,之后开始下降,但是仍能维持较高比例.水华束丝藻在无氮条件下通过异形胞固定的氮元素从第7 d开始逐渐增加,在生长43 d后,培养基中增加的氮浓度接近30 mg/L.  相似文献   
92.
137Cs和241Am在滇池、剑湖沉积孔柱中的蓄积分布及时标意义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项亮  吴瑞金  吉磊 《湖泊科学》1996,8(1):27-34
自70年代以来,对湖泊沉积物中核试验散落核素的研究已成为研究现代湖泊沉积过程和沉积年代及沉积速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分别采自云南省滇池、剑湖的两个沉积孔柱中~(137)Cs和~(241)Am蓄积分布的研究,测定了它们60、70年代以来的沉积速率分别是42.1和28.7mg/(cm~2·a)。研究发现,虽然~(241)Am的含量远低于~(137)Cs,但~(241)Am具有沉积后迁移能力较小,半衰期长等特点,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湖泊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将会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滇池蓝藻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本文通过模拟生态系统和大型试验围隔,研究了蓝藻(Cycanobateria)胁迫下的蓖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生长情况.模拟生态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生长受蓝藻的影响不大,其在有大量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生物量为试验初始时的91.6%,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7.7%,差异不显著;而竹叶眼子菜生长受蓝藻影响显著,在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生长22d后,其生物量下降了57.1%,在没有蓝藻胁迫的水体中,其生物量增加了24.1%.野外10hm^2大型围隔栽种试验结果显示,在有蓝藻胁迫条件下蓖齿眼子菜生长良好,经过5个月生长其覆盖率达到60%,而竹叶眼子菜几乎全部死亡.综合上述两方面试验结果表明蓖齿眼子菜耐受蓝藻胁迫的能力比竹叶眼子菜强.  相似文献   
94.
滇池水体不同形态磷负荷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rc GIS空间插值的方法,通过2013年逐月监测(12个月)36个站点水量及不同形态磷浓度,揭示滇池水体磷浓度和磷负荷的时空变化,并探讨不同形态磷负荷的组成贡献,旨在为进一步实施滇池水污染治理及污染负荷控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滇池水体总磷(TP)浓度在0.13~0.46 mg/L之间,其中颗粒态磷(PP)浓度占TP浓度的72.6%,溶解性活性磷(SRP)浓度占TP浓度的12.8%,溶解性有机磷(DOP)浓度占TP浓度的14%;2013年水体TP负荷为251 t/a,其中PP负荷为190 t/a,SRP负荷为26 t/a,DOP负荷为34 t/a;滇池水体PP负荷对TP负荷的贡献最大,为76%,其次为DOP和SRP,贡献分别为13%和10%;TP及不同形态磷浓度与其负荷在季节分布上差异显著,负荷随季节变化呈现秋、冬季较高,春、夏季较低,而浓度呈现夏、秋季较高,冬、春季相对较低的趋势.定量评估滇池水体不同形态磷负荷及其组成贡献,对进一步揭示滇池藻源和泥源内负荷对水污染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夏季滇池和入滇河流氮、磷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探讨滇池入湖河流水体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2014年7月采集了入滇4类典型河流(城市纳污型河流、城乡结合型河流、农田型河流、村镇型河流)及滇池水样,分析其氮、磷浓度.结果表明:4条入湖河流总氮(TN)、总磷(TP)、硝态氮和氨氮污染均较严重;河流水体中TN、TP平均浓度大小为:农田型河流(大河)村镇型河流(柴河)城乡结合型河流(宝象河)城市纳污型河流(盘龙江),其中农田型河流(大河)水体TN、TP污染最为严重;在夏季,4条入湖河流水体中TN、TP浓度从上游向下游增加趋势比较明显,表明氮、磷沿河流不断富集;氮磷比分析表明,夏季河流输入氮、磷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并且滇池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TN浓度限制;夏季滇池南部入湖河流水体的TN、TP浓度高于北部入湖河流,该特征与滇池水体中TN、TP污染分布状况相反,推测滇池北部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内源释放.因此,在今后的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研究中,应对滇池内源释放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6.
基于137Cs计年法估算滇池沉积物重金属负荷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张燕  邓西海  陈捷 《地理科学》2007,27(2):261-267
根据滇池流域地貌、湖盆形态、物源供给等,用GIS方法将滇池外海分作7个区域,以137Cs计年法确定各区域上部沉积物3个沉积时段为1954~1963、1963~1986、1986~2003年,测算不同时段各区域的泥沙年均沉积通量和年均蓄积量,与当地实情及他人用其它方法研究对照,结果可以吻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验室测量,估算各区域的Cu、Cr、Cd、Pb、Hg、Zn在各时段的年均沉积通量,得到1963~2003年期间滇池沉积物几种重金属负荷分别达到1040.8、1054.0、11.2、824.7、2.5、2465.6 t。故应十分重视滇池沉积物中重金属,采用减少重金属和泥沙入湖量并举的措施控制沉积物重金属负荷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97.
王远昌 《地图》2007,(4):76-83
夜深时在滇池海埂的酒吧内,点一壶清茶、挑一本好书、嗅着滇池的气息、伴着舒缓的音乐??这是多么惬意舒畅啊!这种清雅的奢华与浪漫,只属于滇池,属于昆明。  相似文献   
98.
滇池湖泊沉积物中游离类脂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滇池湖泊沉积物有机质总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可溶性有机质的组成进行了定量测定,并揭示了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正构烷烃组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反映出滇池沉积有机质以菌藻类来源为主,沉积柱上、下两段存在陆源高等植物输入相对增加的特征,且从下往上存在草本植物相对贡献增加的特征;(2)脂肪醇组分,以具有强烈偶碳优势的高碳数脂肪醇为主,反映了沉积有机质中陆源输入的部分;(3)脂肪酸组分揭示出可溶有机质中以浮游植物贡献为主,局部层段存在相对较强的细菌改造作用.因此,湖泊沉积物记录了滇池从一个贫营养的湖泊演变成富营养化湖泊的过程,特别是最近几十年,滇池内源有机物和陆源有机物的输入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结合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滇池进入了重富营养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
滇池沧桑     
《地理教学》1997,(2):6-8
  相似文献   
100.
罗雲丰  郑捷  魏良帅 《探矿工程》2018,45(8):151-154
由于岩溶地区发育的复杂多变性,对于如何准确地预测复杂岩溶地区长大隧洞涌突水量,已成为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大难题。本文基于牛栏江—滇池引水工程中涌突水实例分析,从地层岩性特征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涌突水预测方法选取、计算参数选取、隧道涌水影响范围确定、水文地质单元划分5大主控因素,分别总结分析各因素对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根据不同因素控制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规律,提出提高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其结论可为以后提高岩溶地区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