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3篇
  免费   483篇
  国内免费   517篇
测绘学   144篇
大气科学   105篇
地球物理   777篇
地质学   1020篇
海洋学   515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利用速率面拟合法,选择辽宁地区三期二组精密水准测量成果进行速率面拟合计算,绘制了生趣形变变化速度图,继而分别分析辽西及辽南现今垂直运动。  相似文献   
82.
河口港湾沉积物中的 ̄(137)Cs剖面及其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采自海南岛洋浦港、福建厦门外港、浙江象山港三个河口港湾的六个沉积柱样的137Cs分析,分别用137Cs剖面的最大峰值层及137Cs剖面的起始值层位估算了该六个站位的现代沉积速率,结果表明:在河口港湾沉积环境条件下,用137Cs剖面来估算沉积物的平均沉积速率是可行的,由137Cs最大值法,这六个站位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1.14cm/a、1.56cm/a、0.82cm/a、0.75cm/a、1.26cm/a、1.66cm/a,由137Cs最大值法得出的平均沉积速率其精确度与可信度要好于137Cs起始值得出的平均沉积速率。与210Pb法所得的结果符合的很好。137Cs起始值层位与预期值偏离的大小可以为我们提供有关该站位沉积环境、扰动作用强弱的信息。在应用137Cs剖面估算沉积速率时,还要注意沉积结构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概述了同位素封闭体系内的矿物氧扩散和同位素交换机制及其在地质速率计上的应用。火成岩从高温冷却或变质岩从高峰主质温度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不同,扩散作用导致的矿物晶体内部及晶粒间氧同位素再平衡也有所不同。通过实测岩石中各组成矿物氧同位素比值,模式含量和颗粒半径,据矿物氧扩散和同位素交换模型,可以估算出岩石的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84.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计算隆升速率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王军 《地质科技情报》1997,16(1):97-102
主要讨论了利用磷灰石理解变径迹年龄--地形高差法计算隆升速率存在的一些问题,介绍了近年来国外在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在研究隆升速率问题上的应用,并分析了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研究隆升速率应当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加强径迹长度分析的研究。  相似文献   
85.
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的形变应变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后GPS测点的位移速率,用弹性模型公式计算了地壳应变参数.应变参量的变化表明,震前在地震区附近以压应变为主,应变速率较大.位移速率矢量显示出震前的震中地区相对周围为活动性较弱的“稳定”地区.地壳的形变和应变揭示出孕震体在挤压状态下积累了较高的应变势能.8.1级地震的同时期由于地壳释放了巨大的应变能而应变速率变化显著.计算结果表明,地震所产生的应变达到4.5×10-6以上.发震断裂带的平均左旋走滑量是3.31m(89°E~96°E).  相似文献   
86.
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北侧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60km的逆断裂带,属于本区NNW-NWW向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活动断裂系内的一条次级挤压构造。断裂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挤压逆冲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1±0.27mm/a。探槽剖面确定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2.7±1.45ka、15.54±1.32ka和3.2±0.33ka。  相似文献   
87.
丘陵草坡土壤10Be分布特征及土壤生成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位于广东省境内的中国科学院鹤山丘陵综合试验站草坡集水区土壤剖面为对象, 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大气成因10Be测定, 对基岩以及风化岩石样品进行了就地(in-situ)宇宙成因10Be测定. 基于土壤层大气成因10Be测定, 参考土壤层底界14C表观年龄, 估算出草坡地区3800年以来大约有34%的成土物质被侵蚀掉; 基于风化岩石间隙土大气成因10Be测定, 估算得到基岩之上90 cm厚的风化岩石层至少经历了1.36 Ma, 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26×10-4 cm/a. 表面风化岩石和基岩就地成因10Be浓度分别为10.7×104 atoms/g和 8.31×104 atoms/g, 据此估算得到: 土壤生成速率为8.8×10-4 cm/a; 表层风化岩石以及基岩宇宙射线暴露时间分别约为7.2×104和2.3×105a. 土壤生成速率大于侵蚀速率, 自然地貌状况稳定.  相似文献   
88.
在美国西部盆地山脉省的东部地区,GPS数据确定了一个宽大的现代变形带。使用覆盖在粘弹性下地壳/上地幔之上的弹性上地壳的有限元模型并结合地震周期效应,我们指出这些数据与现今的断层滑动集中在沃萨奇断层带上的模型是一致的。模拟的水平扩展速度是3.0~4.5mm/a,这也与全新世的地质数据相一致。这些模型是非一的,部分原因是大部分沃萨奇断层都处于地震周期的后期阶段,而这一时期跨断层的地表速度梯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89.
尝试用二维断层模型来描述断层在不稳定开始时滑动弱化速率的定标律。断层由一系列受滑动摩擦力作用变弱的片区组成,这些片区被牢固的障碍体所分隔。第一组断层包含不同尺度总滑动长度相同的片区的平均分布,而第二组断层由各种分形康托尔集合组成。破裂的整体活动性质由指数增长率λ来描述。对无限均匀的断层,系数λ由摩擦定律的弱化速率控制。在非均匀断层系中我们估算每一个断层的弱化速率,因为一个断层系的指数增长率λ与均匀断层是一致的。利用这种均匀断层的破裂过程,我们根据不同尺度均匀性断层和给定的系数λ来计算弱片区上的弱化速率。对于大尺度的破裂,弱化速率与尺度无关,长片区的开始过程类似于无限断层的破裂情况。本文考虑的是小尺度和所有不同几何形状的破裂,弱化速率记为α=β0^*/a,其中a为破裂尺度或者单个断层长度的一半,β0^*≈1.158。本文计算了滑动弱化距离Dc的值,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计算结果的物理含义,并给出了这个参数与尺度相关的可能解释。  相似文献   
90.
中国新疆博斯腾湖全新世沉积环境年代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通过对博斯腾湖沉积物湖芯样品进行137Cs,14C-AMS测年分析,湖芯剖面上有明显的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蓄积峰,以及1975年和1963年次蓄积峰,这些137Cs蓄积峰对博斯腾湖现代沉积有明显的时标意义。通过质量深度与年代分析,博斯腾湖的沉积速率相对稳定,平均沉积速率为0.13±0.01g/cm2.a。与14C年代获得的中全新世以来的平均沉积速率0.13±0.03cm/a和0.12±0.05cm/a相似,表明博斯腾湖中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较稳定,并且也说明14C-AMS测年分析所得的结果较为可靠,可以利用博斯腾湖沉积物样品测定的14C年代进行线性回归作年代校正,由于湖泊沉积物中老碳效应的影响,博斯腾湖沉积物有机质14C测年偏老约650a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