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5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68篇
地质学   1078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31.
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凡路  魏代伟  姜腾  张春雷 《岩土力学》2014,35(10):2801-2806
保持开挖孔(槽)的稳定性是泥浆在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及泥水盾构工法等工程中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泥浆在地层表面形成泥皮,使得泥浆压力平衡地层的土水压力实现的。其中,泥皮的形成是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问题。为了探讨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规律,采用多组性质不同的泥浆在多种渗透性不同的地层中开展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试验,系统地展示了泥浆在地层中不同的渗透现象。渗透完成后泥浆颗粒在地层表面的堆积形态可以分为:泥皮型、泥皮+渗透带型、无泥皮或渗透带3种类型,并且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曲线的类型与泥浆颗粒在地层表面的堆积形态的类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泥浆在地层中的渗透试验过程中渗透流量的大小,不仅可以反映泥浆的渗透类型,还可以作为判断是否形成泥皮的标准。  相似文献   
232.
刘杰  李建林  胡静  蔡健  赵宗勇 《岩土力学》2014,35(8):2163-2170
采用宜昌劈裂砂岩,在有、无砂岩填充条件下,分别从轴压、围压、劈裂面面积、凹凸高差、迹线长度、劈裂面2D投影面积、进出口长度、结构面粗糙度对渗流量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有、无砂粒填充下轴压与渗流量均呈线性递增关系;无填充时围压与渗流量呈对数递减关系,有充填时围压与渗流量呈线性关系;无充填时渗流量与流面积呈三次函数关系,而充填后过流面积对渗流量几乎无影响;凹凸高差、2D面积与渗流量的关系也有相似规律,分析认为,这主要是砂粒充填后带来的过流通道要远大于上述三因素对过流通道的改变;无充填时,渗流量随迹线长度线性递减,有填充时该规律被淹没;无论有、无填充,渗流量与过流面粗糙度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均呈现二次函数关系。这些规律能指导渗流测量时各因素的优先次序,可有效减少对次要影响因素的测量工作,同时可对渗流的数值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3.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四上亚段滩坝与风暴岩组合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张金亮 《沉积学报》2009,27(2):246-253
惠民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盆地边缘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沿岸流的影响,在中央隆起带滨浅湖区形成了与岸线走向平行或斜交的滩坝砂体和风暴沉积。滩坝沉积成熟度较高,泥质含量少,岩性以中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也有少量砾石,砂岩中常见含双壳类化石、生物碎屑和炭屑。滩坝沉积可分为砂坝、砂滩和滩坝间微相,平面上该区滩坝砂体可分为近岸砂滩、近岸砂坝、坝间砂滩、远岸砂坝、远岸砂滩、水下隆起处砂坝和水下隆起处砂滩。此外,受风暴浪的影响,在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地带形成风暴沉积,主要由块状层理段、递变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平行层理段和块状泥岩段构成。该组合沉积体系的形成主要受古地形、物源性质、湖平面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4.
胶州湾高分辨率三维风暴潮漫滩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海表气压项改进的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海洋模式,研发胶州湾高分辨率三维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JS-FVCOM).利用 JS-FVCOM 模式通过对天文潮、台风强度和径流3要素的不同组合,共设计了5个试验,分别进行风暴潮漫滩模拟实验.分析各试验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随着台风最大风速的增加,风暴潮增水迅速增加,当综合水位超过防潮堤高程后增水速度明显减慢.海水淹没范围和淹没深度受综合水位超防潮堤高程时间影响明显.(2)在入海河流的河口区,当洪水位与高潮位相遇时,由于高潮位的顶托作用,洪水下泄不畅,造成综合水位上升明显,极易发生海水漫溢现象.JS-FVCOM 的模拟结果清楚地再现了海水漫堤的淹没过程,可为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35.
利用1958年1月~2007年12月的SODA资料,系统地研究了500m以浅索马里流系的结构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风期间索马里流系主要表现为向北的沿岸流和准静止的双涡旋系统,垂向则以沿岸上升流为主,最强上升流位于8°N~11°N;冬季风期间则为向南的沿岸流和越赤道向北的潜流,且沿岸以下沉运动为主导。索马里流系具有较复杂的分层结构,这种复杂性尤其表现为1~3月赤道附近和6~10月3°N附近分别出现的"南-北-南"和"北-南-北"经向流三层结构。此外,沿岸流量具有明显的半年周期和年周期。究其原因,海面风应力是索马里流系结构季节变化的1个驱动因子,沿岸流向的季节性变化、大涡旋及上升流的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36.
滨海新区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建立了一套基于非结构三角网、适用于滨海新区的高分辨率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式,在陆地区域分辨率达到50~80 m,对两次典型的温带风暴潮进行模拟得到满意结果。计算了塘沽站19 a平均天文高潮值并根据对历史天气过程的分析,选取制定了4个强度的天气系统,而后模拟得到不同强度下滨海新区的温带风暴潮最大淹没范围。综合考虑风暴潮淹没风险与承灾体脆弱性制作出滨海新区温带风暴潮灾害风险图。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风暴潮灾害风险,沿海地区风险大于内陆,其中天津新港、临港工业区、海河北岸地区、大港地区南部的灾害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237.
Sampaguita气田位于南沙礼乐滩南部,水深75~85m。该气田经过4口井钻探,初步获得气储量3~20TSCF,已成为勘探开发的新热点。该气田东距菲律宾巴拉望岛约200km,西距美济礁约200km。文章根据收集和近年采集的地球物理资料对Sampaguita气田及其附近岛礁区的油气地质条件分析,指出Sampaguita气田西南岛礁区具有有利的生油条件、圈闭构造形成和油气聚集条件,需加强勘探和开发。  相似文献   
238.
随着海岸侵蚀的日益加剧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型护岸养滩工程措施不断涌现,其中近自然的海底人工沙坝更是受到海岸工程界的青睐,并已在北戴河海滩恢复治理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基于北戴河海域环境动力、泥沙输运和人工沙坝间的相互作用,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阐明物理模型试验所遵循的相似条件、制作方法和控制条件,并利用Delft3D软件对极限波高作用下的沙坝变形与岸滩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再将两种方法得到的地形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具有直观、快捷和精度较高的特点;数学模型则需不断调整计算参数、检查泥沙计算过程中的收敛性和成果的合理性.经反复验证的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以达到物理模型试验所要求的工程精度.  相似文献   
239.
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油气资源丰富.滩坝砂岩具有砂泥互层、单砂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等特点,增大了滩坝砂岩储层的地震识别与预测难度.通过分析滩坝砂岩与古地形、古沉积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综合应用录井、测井、地震相分析和多属性融合等技术对滩坝砂体进行有效识别,指导了该区油气勘探实践.  相似文献   
240.
以黄河内蒙古河段为例,介绍HJ-1A/B星CCD数据在2012年黄河上游洪水遥感监测中的应用,并利用水文、河势变化等实测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表明,HJ-1A/B星CCD数据具有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特点,是进行大区域、高频次洪水监测的理想数据源,能有效跟踪监测洪水演进过程,并能精确提取河势变化、主河槽展宽、堤防偎水、洪水漫滩等汛情信息,为防洪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汛情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