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4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425篇
地质学   568篇
海洋学   17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1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针对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防危化险,就得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让清风正气常驻心中。  相似文献   
42.
以LandSat多时相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监测会理县2000~ 2015年地表覆盖变化.结合1∶50 000 DEM数据,分析了会理县地表覆盖构成与转移、变化动态度及潜在退耕地情况.监测分析结论能为会理县加强空间管制、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43.
采用水量平衡模型和Penman公式分别计算了珠江流域七个子流域1961—2000年实际蒸散发(I_(ETa))和潜在蒸散发(I_(ETp)),并对供水条件变化下I_(ETa)与I_(ETp)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对各子流域I_(ETa)和I_(ETp)关系的理论从属性进行判定,主要结论如下:1)珠江流域年实际蒸散发量远低于潜在蒸散发量,多数子流域I_(ETa)值不到I_(ETp)值的1/2。7个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为681.4 mm/a,I_(ETp)为1 560.8 mm/a。从蒸散发的变异性来看,则实际蒸散发I_(ETa)的变异性明显要高于潜在蒸散发I_(ETp)。2)东江、西江、北江、柳江和盘江等5个流域实际蒸散发I_(ETa)都与降水量呈现正相关关系,韩江、郁江两个流域I_(ETa)随降水变化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各子流域的潜在蒸散发I_(ETp)与降水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7个子流域平均情况下,随着降水量的增加,I_(ETa)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而I_(ETp)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3)通过对降水量P与实际蒸散发I_(ETa)及潜在蒸散发I_(ETp)的联合回归方程P-IET回归系数的T检验,判定韩江、柳江和盘江等三个子流域以及七流域面积加权平均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理论意义上的严格互补相关;东江、西江、北江等三个流域I_(ETa)与P和I_(ETp)与P的关系满足"非对称"互补相关。4)基于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的边界条件,推导出非对称条件下的实际蒸散发互补相关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4.
当前在安全生产领域中,矿山及其他生产企业均存在许多安全生产隐患,而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难以实现安全监测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需求.高分卫星影像具有大范围、时空连续、周期性、易获取及低成本等优势,本文在分析矿山重大危险源特性及遥感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期高分影像开展攀枝花某尾矿库的环境变化动态监测及精度对比,并将库区作为一个潜在的危险源,分析了其上游汇水区域范围界线、事故可能径流、距周边的敏感对象距离,初步探讨了各敏感对象可能对周边环境带来的危害性,结果表明,高分卫星数据可应用于矿山重点危险源监测监管,拓展了高分数据的应用领域,对于增强矿山重大危险源的环境监管及危险性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5.
以金矿开发影响的黄河二级支流太峪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层采集垂向剖面10件水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和Tomlinson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矿业活动是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因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最高污染系数均反映Hg、Pb、Cd是太峪水系沉积物的特征污染重金属元素,Cr和As的质量分数接近地区背景值;太峪水系表层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山区段污染较山外更严重;整个流域的Hg、Pb、Cd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太峪水系沉积物垂向各层沉积物都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生态问题以Hg、Pb、Cd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主,其污染和生态危害程度都高于流向上的沉积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突出了不同元素的毒性和危害程度,而污染负荷指数法侧重于样本空间上的污染程度,二者互补使用有利于实际问题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46.
川西九龙地区是近年来中国关键矿产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之一,区内锂铍等稀有金属矿产资源优势突出,有望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级大型资源基地。作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该区生态环境脆弱,面对矿业开发的巨大机遇,在当前"环保优先"的现实情况下,急需摸清该区环境家底,支撑国家能源战略发展。本文用ICP-MS方法检测了该区352件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元素(Cd、As、Pb、Cr、Cu、Ni、Zn)的含量,运用地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综合研究了该区土壤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平均值均没有超过国家农用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As和Pb平均含量低于四川省土壤背景值,Cd、Cr、Cu、Ni和Zn含量高于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44、1.04、1.15、1.28和1.17倍。(2)Cd、Pb、Cr、Cu、Ni和Zn六种重金属元素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受到区内黑云母花岗岩的影响,Pb的高浓度中心以及Cr、Cu、Ni和Zn的低浓度中心与岩体的空间位置对应关系明显。(3)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区域整体上不存在重金属异常累积;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污染负荷指数均小于1,不存在重金属的污染;除Cd存在轻微的潜在生态风险外,其余6种元素均不存在潜在生态风险。(4)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空间上,Cd元素的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规律与岩体存在一定联系,无生态风险区域与黑云母花岗岩岩体位置对应。土壤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手口、呼吸和皮肤直接接触三种途径进入人体,其中手口途径是产生健康风险的最主要途径。在全部重金属元素产生的健康风险中,除Cr的手口途径会产生可以接受的正常的自然致癌风险外,其余元素均不存在致癌性和非致癌性。研究表明,当前研究区土壤不存在重金属污染,潜在危害程度较低,且不存在非致癌和致癌性风险。但基于土壤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累积效应,在今后矿业开发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变化,防止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47.
祁连素 《贵州地质》2021,38(1):22-28, 64
原先认为泥堡金矿床容矿火山岩系中间的"粉砂岩夹层",研究发现其具有与火山碎屑岩的成分与结构构造特征,包括熔蚀石英晶屑和长石板状晶假象,局部还出现大量生物化石碎片,应归属为蚀变凝灰岩。火山岩系的原"粉砂岩夹层"并不存在,只是短暂的火山喷发间隙,整个容矿火山岩系形成从偏基性火山碎屑岩到中基性火山角砾岩的晚二叠世火山喷发旋回。火山岩旋回的早期到晚期,金矿成矿作用强度逐渐增强,印证金成矿作用与火山岩的密切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8.
莫知 《海洋世界》2010,(8):43-45
<正>在医学上,CT是一种经常被用到的技术。CT即计算机体层摄影,扫描仪利用X线对人体某一范围进行逐层的横断扫描,取得信息,然后再经由计算机处理后获得重建的图像。所获的图像为人体的横断解剖图,最终可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三维的重建图像。  相似文献   
49.
50.
本文将云南省地震局多年来积累的关于中强震发生的地质构造、地貌、地球物理场、地形变等特征基础资料,用于Cora-3算法的模式识别,得出云南省潜在震源区的背景指标,结果是比较理想的。“投票”结果表明,80%的学习集D类对象仍被识别为D类,85%的学习集N类对象仍被识别为N类,控制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识别结果是比较稳定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