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6篇
  免费   637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432篇
地球物理   2094篇
地质学   637篇
海洋学   348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75篇
自然地理   25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基于1960—2017年沈阳市5个气象观测站4—5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分析了沈阳市春播期(4—5月)降水量演变特征,并分析首场透雨及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演变特征及对春播期降水量影响,对春播期降水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8a沈阳春播期降水量整体呈现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3.1mm,2004年开始降水量迅速增加,且波动性较大,降水量异常偏多或偏少年份较多,易诱发春旱春涝事件。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平均每10a偏晚0.051d,首场透雨日期偏晚,将导致春播期前期雨水条件不足,引起土壤干旱,不利于春播开展。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56d,对4月降水量影响较大,虽然春播期降水资源总量增加,但存在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且长时间无有效降水事件频发,将导致春播期干旱灾害事件发生风险加大,导致适播期延后。  相似文献   
132.
133.
利用内蒙古58个国家级气象站1976—2017年逐日最大风速资料,分析了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及四季时段内的平均值和极大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区年平均最大风速为6.8m·s-1,四季平均最大风速分别为8.0(春)、6.4(夏)、6.4m·s-1(秋)和6.2m·s-1(冬),以春季最大、冬季最小。最大风速在各时段的平均值在空间分布上均存在两个高值区,分别位于阿拉善盟东北部—巴彦淖尔市西北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西北部;两个低值区,分别位于鄂尔多斯市东部—呼和浩特市中南部、呼伦贝尔市东北部;以及两个在冬—春时段出现的季节性高值区,分别位于兴安盟南部—通辽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偏南部—赤峰市西部。最大风速的极大值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平均值的基本相似,仅春、秋季在空间分布上出现局部高值区。全区大部分测站逐日最大风速在全年时段和四季时段中的平均值和极大值都有减小的趋势,其中以春季的减弱倾向最为明显,对全年趋势演变的贡献最大。全区大部分测站最大风速的平均值和极大值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明显的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34.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天气实况及灾情调查,对2018年8月14日台风“摩羯”(1814)和8月19日台风“温比亚”(1818)产生龙卷的环境物理量及龙卷风暴强度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诱发龙卷和未诱发龙卷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次台风减弱低压东北象限是龙卷发生的关键区,低层高湿,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和大的相对风暴螺旋度是关键物理量;龙卷出现时都伴有ΔV>20.0 m·s-1的小尺度气旋性涡旋,且基本出现在2.0 km高度以下,但并不是所有这种低层小尺度气旋性涡旋都能诱发龙卷;以ΔV>20.0 m·s-1为阈值,龙卷识别具有较高的命中率,识别准确率为31.8%,空报率为67.4%,漏报率为6.7%;约35.7%的龙卷没有识别时间提前量,半数龙卷几乎没有预警时间提前量。  相似文献   
135.
在奥地利Hohe Tauern的Schlatenkees冰川上布置了两组地震仪测量网,用电动力垂直地震仪记录到了约1200次冰震。找出了地震学参数彼此之间的几种关系。并根据优势频率,将冰震分成了4组。记录到的震动事件的震深为25—130m,震源半径为12—67m,地震矩为4.23×10~5—6.52×10~7Nm,地震能为9.1—1.34x10~5J,应力降为0.16—32.04hPa。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着重叙述检波器组合效应、最大炮检距的选择、深反射层的共反射点离散效应等项技术和问题。另外讨论了比较理想的深层资料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37.
利用地震波持续时间测定近震震级的关系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在地震波记录限幅的情况下,震级测定工作很难达到准确、稳定。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实际工作中发现,在一定距离内地震波持续时间(F—P)与震中距△和地震波幅射的方向性关系不明显,而与震级大小有密切关系。震级大、持续时间长,反之则短。我们根据河南省台网的资料,研究了近震震级的M_L与地震波持续时间的关系,得出河南省台网13个测震台站的M_D公式。同时给出全省通用的水平向、垂直向M_D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8.
未来地震震级的定量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某一地震带在强震前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地震,按其面波震级大小自大到小排列,并以N=2、3、4、……来累计频度,采用公式logN=a-bM计算a、b,从而计算出第一个地震的震级M_1,这就是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震级。通过对川滇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九次近期强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震级测定误差范围(±0.3级)内,上述的M和logN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就为地震预报和地震区划中定量计算未来地震震级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9.
选取桂、粤、湘,赣、闽五省及其附近地区16个地震31个台站的DD—1短周期地震仪记录资料。用综合回归分析法测定了Lg波传播速度为3.54Kmls,约1秒Lg波埃里相滞弹性衰减系数为r=0.0022±0.0001Km~(-1),并导出五省地区的Lg震级公式: m_(Lg)=LgA_(mxh)+q_s(△)+D_(mh) q_s(△)=5/6Lg△+0.00096△+1.88 计算了该区域内16个地震的各震级值,以及31个台站的台校值。单台震级标准差为0.13~0.15震级单位,台网震级标准差为0.02~0.03震级单位。  相似文献   
140.
马宝柱 《内陆地震》1989,3(3):281-287
破坏性和灾害性大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地点以及是否还会发生强余震都极为关注,于是,大震速报的速度和质量也就显得至关重要。迅速正确地确定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对抗震救灾、减轻地震灾害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乌鲁木齐地震台是大震速报台之一,该台的台基岩性为三迭纪砂岩,主要以DD—1型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