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8篇
  免费   732篇
  国内免费   274篇
测绘学   73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2007篇
地质学   413篇
海洋学   744篇
天文学   51篇
综合类   615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79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正>1研究背景地震是地壳介质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的一种表现形式,应力积累必然伴随着岩石的变形和应变。陆明勇等(2014)认为强震前地壳形变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形变资料观测初衷是在震前发现未来潜在震源区的异常变化。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有助于了解地壳运动特征,更好认识异常特征与强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2.
对整个福建省的钻孔体应变仪器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4个台站的观测资料质量进行了分析,用M2波潮汐因子及其相对中误差等来衡量其总体精度和稳定性,还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的干扰机理和特征,希望能够正确地认识以及排除观测资料中的非异常信息,提高观测精度,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的前兆资料。  相似文献   
163.
164.
基于ADCIRC与STWAVE模型,对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的波浪-潮流联合作用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S、SE向的平均浪与风暴浪在汊道近岸以产生西向沿岸流为主,SSW向平均浪与风暴浪作用时,在落潮主水道西侧形成东向沿岸流与西向沿岸流的交汇带。风暴浪作用下波生流与潮流的相互作用使瞬时流场与余流场均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平均浪作用时,汊道附近流速变化很小,而在风暴浪作用时流速增大,汊道内的涨、落潮流速不对称更为显著。在落潮主水道两侧由于波流联合作用产生涡漩,使动力减弱,从而造成泥沙落淤,而西向沿岸流的存在,使落潮主水道南侧边缘沙坝持续西移,泥沙沿落潮三角洲末端与冲流坝转运,导致新村港汊道口门西侧发育了规模较大的堆积地貌。  相似文献   
165.
2006 年 6 月 16 日和 20 日对长江口进行了叶绿素 a 浓度的现场周日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叶绿素 a 浓度表层周日波动比中、底层明显,呈现出半日周期(~ 11 h)的变化,高潮时浓度达到峰值,低潮时浓度出现谷值.叶绿素 a 浓度的周日变化主要与海域特定的水动力条件(如潮汐、再悬浮作用和温盐跃层)密切相关,与各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浊度、总无机氮、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周日波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6.
潮汐能是一种洁净无污染、蕴藏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我国海岸线漫长曲折,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资源,开发和利用潮汐能,对于缓解我国能源危机具有重大意义。经过多年来对潮汐电站建设的研究和试点,不仅在技术上日趋成熟,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潮汐发电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7.
基于POM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建立中国近海潮汐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POM海洋数值模式建立了中国近海(2°N-41°N,99°E~132°E)分辨率为5′×5′的潮汐模型,模式采用blending同化法同化了由10年TOPEX/Poseidon测高数据反演的潮汐参数与沿岸52个验潮站观测。精度分析表明建立的潮汐模型的8分潮RSS为12.5cm。  相似文献   
168.
简要介绍了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量原理以及二轨差分处理流程,利用D—InSAR技术和ENVISATASAR雷达影像数据,获取了巴姆地区震后一个月期间的形变场,得到了形变等值线图和最大形变处剖面图,通过对震后形变场深入分析与解译,分析研究了地震造成的地壳运动。这些结果有利于分析地震后地壳运动趋势、幅度以及进行震后灾害估计。  相似文献   
169.
提出了一种用于垂直形变分析的附有标高刻度的三维立体剖面图的全新模型方法 ,介绍了用这一模型方法建立国家复测水准网三维立体剖面图模型的过程。使用表明 ,这一模型方法与目前常用的三维空间表示方法相比 ,在定量、定位分析水准点的沉降变化时具有直观、快速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0.
采用首都圈连续形变观测网内倾斜及应变的观测资料,对张北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震前1年半到两年(即1996年)在这一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的连续形变异常;在这种中长异常背景的基础上,倾斜、应变观测结果再次出现新一轮异常,并且新的异常在观测地点和时间上一致,异常点相对于中长期时的空间范围缩小,向震中区集中(约200 km范围内).新一轮异常从其中最早的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在1年以内,并且随发震时间的逼近,不同观测项目和不同观测方向的各种参量的异常表现更为一致和显著,其中以离震中最近的张家口的异常变化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