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6篇
  免费   723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722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974篇
地质学   411篇
海洋学   741篇
天文学   50篇
综合类   601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1990年以来对吕宋海峡和中国南海(SCS)北部的WOCE水文资料和其它海洋调查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同一海区的卫星遥测海表温度(SST)的资料处理,推断在吕宋海峡常年存在黑潮路径弯曲,西折进入SCS并又流出SCS的现象,作者将黑潮的这种变形称为“黑潮流套”。黑潮变形进入SCS的位置在冬季位于海峡中部、南部附近,范围较大;在夏季略向北移,较集中于海峡中部,范围较小。作者认为,黑潮流套现象可用位涡守恒理论作定性的解释:当黑潮在吕宋海峡失去西边界支持后,其流轴以西贴近西边界的一部分流体,因具有较大的相对正涡度,会脱离黑潮主体在南海东北部形成反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黑潮主体会以顺时针旋转的形式在海峡以西的海域出现。整个黑潮以弯曲、扩展的形式在海峡处产生形变,在海峡东侧出现反气旋涡旋的倾向。吕宋海峡黑潮流套及南海北部的诱生环流之流型,会因黑潮本身以及副热带环流整体的变化而变化,也与海峡的宽度有关。总之,吕宋海峡黑潮流套的形成是由当地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转β效应这些内部机制决定的,它的常年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42.
胶州湾及其近岸地区环境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通报》1992,11(3):6-15
  相似文献   
43.
薛钦昭 《海洋科学》1991,15(4):32-35
本文在室内无潮汐因子作用条件下对采集于青岛太平湾基岩海岸潮间带的短滨螺进行观察,发现其具有和潮汐同步的排卵和运动节律性。30d后,仍能观察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1a后,短滨螺不呈现排卵的潮汐节律性。  相似文献   
44.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Ocean surface waves are strongly forced by high wind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winter storms in the Sea of Japan. They are also modulated by tides and storm surges. The effec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surface wind forcing, tides and storm surges on the waves are investigated using a wave model, a high-resolution atmospheric mesoscale model and a hydrodynamic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Five month-long wave model simulations are inducte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ocean waves to various wind forcing fields, tides and storm surges during January 1997. Compared with observed mean wave parameter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 frequency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 filed has very great effect on wave simulation. Tides and storm surg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waves in nearshores of the Tsushima-kaihyō, but not for other regions in the Sea of Japan.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good quality surface wind products will be crucia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urface waves in the JES and other marginal seas, especially near the coastal regions.  相似文献   
46.
潮汐性质相似性判断的两个指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采用时差法的相关系数和最小二乘潮位拟合法的推算中误差,作为潮汐性质相似性强弱判断的两个量化指标。根据实测潮汐数据进行了有关计算,结果表明这两个指标可以用于潮汐性质相似性强弱的快速判断,另外推算中误差还可以用于验潮站潮位数据缺测时推算精度的检验,建议在沿岸海道测量水位改正作业中综合使用。  相似文献   
47.
浙江象山港潮汐汊道细颗粒物质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抒  谢钦春  冯应俊 《海洋学报》1990,12(4):463-469
  相似文献   
48.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与物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详细地研究了黄骅电厂一、二、三期工程的取水特性。结果表明,现有河道只能满足电厂一期工程的取水需求;若将现有河道进行适当开挖,可以满足电厂三期取水需要。  相似文献   
49.
50.
潮汐对局地性降雨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巨伦 《海洋通报》2001,20(2):83-86
根据调研资料,运用大气物理学原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初步分析了夏季期间潮汐的变化对华南沿海局地降雨形成的影响,发现遇到涨潮时,海水积云移支沿海陆地上空容易造成局地性降雨,即在开始降雨前几小时通常是高潮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