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259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2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Until now, all Chinese palaeontinids have come from northern China and are more diverse than any other hemipterous insects in the Mesozoic. Most palaeontinids have been discovered from the area encompassing northern Hebei, the Ningcheng area of Inner Mongolia and western Liaoning. The difference in ubiquity of fossil records between northern and southern China is probably related to taphonomical and collecting bias. Records of Early and Late Jurassic palaeontinids are very scarce. The highest diversity of palaeontinid species occurs in the Middle Jurassic of Daohugou Lagersttte. Early Cretaceous palaeontinids of China are restricted to the typical distribution of Jehol Biota. Palaeontinodes sp. is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Yixian Formation of Yangshuwanzi, Inner Mongolia and is the only Palaeontinodes specimen from the Cretaceous. Plachutella exculpta Zhang, 1997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Badaowan Formation of Karamai, Xinjiang is re-described and some previously reported species of this genu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42.
曾勇  张鑫 《现代地质》2007,21(3):479-483
利用重庆合川地区茅口组地层中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演变的统计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地区前乐平世事件发生在中二叠世晚期。根据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中腕足类属中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前乐平世事件在本区由两期组成:第一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0%,第二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6.7%。在两次灭绝前,还出现了二次物种多样性辐射过程:第一次物种新现率为75%,第二次物种新现率为77.8%,无论是灭绝还是辐射,其规模均是第二次大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743.
龙翠玲 《中国岩溶》2007,26(1):55-60
选择茂兰国家级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对区内不同地形部位的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不同地形部位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并对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 1)槽谷森林的物种数S、丰富度指数R 1及物种多样性指数H′最大,分别为76、4. 477和5. 102;其次为漏斗森林,分别为68、4. 059和5. 024;坡地森林的最小,分别为64、3. 110和4. 886。漏斗森林的均匀度指数J 最大,为0. 825,其次为槽谷森林,为0. 816,坡地的相对较小,为0. 814。生态优势度指数λ与均匀度指数相反。( 2)三种地形部位喀斯特森林均以灌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为草本和藤本植物,乔木的最小。( 3)多样性指数随地形部位的变异程度草本植物和灌木物种大于乔木和藤本植物物种。喀斯特生境的高度异质性是喀斯特森林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基础。   相似文献   
744.
民勤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对水资源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通过石羊河流域民勤绿洲边缘长期的生态定位观测和近年来对绿洲边缘的植被调查,计算植物种辛普森(Simpson)、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年均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地下水位的下降植物种类减少、物种多样性呈减低趋势;降水量与植物物种多样性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45.
厦门和东山外来物种沙筛贝的种群动物和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军  黄宗国 《台湾海峡》1999,18(4):372-377
1990年首次在中国大陆沿岸厦门马銮湾和东山八尺门海堤西侧发现外来物种沙筛贝。通过挂放试板和定点取样,研究其各动态和结构,包括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季节分布,以及壳长的组成。  相似文献   
746.
古生物物种分异度计算和绘图的计算机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采用BASIC程序,方便、快捷、准确地绘制出了物种分异度图,并与其它应用软件资源共享,绘制出的图件显得整洁、美观,充分显示了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47.
为了了解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现状,2017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对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和采样,研究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物种和生态类型,分析了该湿地公园中鱼类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湖南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中,记录了9目14科41属53种鱼类,以鲤科(Cyprinidae)物种为主,其物种数量(31种)占该湿地公园中鱼类总物种数量的58.49%;鱼类群落的优势物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鲫(Carassius auratus),常见物种为鲤(Cyprinus carpio)、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和达氏鲌(Culter dabryi);53种鱼类的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类群的物种为主...  相似文献   
748.
广西五圩锑矿床的水锑铅矿及共物种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柏  龚夏生 《矿物学报》1999,19(4):459-464
水锑铅矿(Bindhenmite)产于广西五圩锑矿床的氧化带,该矿床中主要的工业矿物是脆硫锑铅矿(80%~85%)、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锑矿以及含银的黝铜矿等。与水锑铅矿共生的是褐铁矿、水云母、孔雀石、石英及粘土等。水锑铅矿呈土状、粉末状、黄色--淡黄色或者有淡绿色的黄色,硬度低(因为是粉状物,无法测出具体数据)。土状光泽、密度5.24g/cm^2,N〉1.780。用常规化学法测定其  相似文献   
749.
黎道洪  罗蓉 《中国岩溶》1999,18(2):134-150
对贵州和尚洞内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进行了观察和采集,共获标本350号,隶属3门5钢13目19科.研究了不同光带内洞穴动物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洞内物种丰富,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量高均在有光带,其指数分别为3.5511、2.2964和0.7799;优势指数在黑暗带最高(0.3756);相似性指数最高在弱光带与黑暗带之间(0.6338)。此外,还对洞穴动物的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0.
传统的物种分布模型很少将种间关系纳入建模框架中,妨碍了对物种栖息分布的准确预测。近年来联合物种分布模型(JSDMs)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在海洋领域实际应用仍较为缺乏。本研究根据2017年夏季山东近海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水深、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等环境数据,采用物种群落层次模型(HMSC)方法研究了山东近海17种底层鱼类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和种间相关性。本研究根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以及随机效应构建了5种HMSC,并利用广泛适用信息准则(WAIC)等指标以及交叉验证方法,评价了模型拟合程度和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最优模型为包含随机效应的非线性模型(模型五),非线性模型优于线性模型,且在模型中考虑种间关系能明显地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温度是影响山东近海底层鱼类分布的主要因素,占平均可解释方差的51.4%,其次是水深和随机效应,分别占35.7%和12.8%。山东近海大部分底层鱼类与水深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水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底层鱼类种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按其相关性的正负可大致分为3组,表明种间关系在预测物种分布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本研究建议,在建模中应同时考虑非生物因素和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