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29篇
地球物理   326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通过对VGI 特征的介绍,说明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的意义与方法。论述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流程。对灾情信息进行分类,说明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意义。为完善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理论体系,描述了基于VGI的地震灾情信息上传、储存、发布和管理方法,并对VGI地震灾情信息规范以及目前基于VGI的地震灾情收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为地震灾情信息指挥决策及信息发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2.
广西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区,2005年广西很大一部分地区连遭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导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比往年多了近一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但是,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伤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与往年大体相当,这归功于近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建设.笔者对2005年广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分布特点以及预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增强广西的抗灾防灾能力.  相似文献   
53.
1特大地震龙门山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长约500km,宽约70km。走向北东-西南,可分为三组:东南为都江堰-和县断裂;西北为理县断裂,中间为映秀-北川断裂,属逆冲、右旋、挤压型断裂,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龙门山属强地震带,自1169年以来,共发生破坏性地震25次,其中里氏6级地震18次。  相似文献   
54.
做好地震信息服务需要深入研究服务的公众触达和反馈。随着国家地震预警工程的推进,地震预警系统即将大范围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因此公众的地震预警需求、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本文设计了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公众接触率及公众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用以量化测量防震减灾公共服务的公众触达现状和反馈评价,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国公众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80.7%,56.2%,29.5%和26.7%的受访者接触过地震速报信息服务、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自建房抗震咨询服务和各级地震部门门户平台,各项服务的公众接触有明显的区域和人群特征。公众反馈评价总体较好,但是地震速报信息服务及时性的满意度评价得分相对较低,显示公众对地震速报信息发布时效性在近年来取得的进步缺乏直观感受。地震预警公众需求研究结果显示,88.3%的公众认为地震预警有必要,56.8%的公众对地震预警信息有强烈需求,公众对地震预警误报的接受程度在过去十年时间里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城市和地震多发区公众对地震预警的需求和对地震预警误报接受程度均显著高于全国公众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55.
以多源异构地震灾情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公众涉灾信息数据异构、多维、数据格式差异大、部分数据维度缺失导致的数据无法得到综合利用、决策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基于相关灾害信息标准化管理,提出多源异构地震数据的一体化编码和接口技术规范。根据此规范,设计实现了灾情数据的一体化编码管理以及基于开放式接口规范的灾情数据接入,从而实现了灾情数据入库、管理、实时发布的全周期一体化管理。同时,给出了多源异构应急信息大数据资源的统一表达模型,为震后应急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提升了灾情数据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6.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进一步提升震情服务水平和能力,拓宽地震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扩展服务覆盖范围,智能化、规范化震情值班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B/S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3层框架结构,结合API混合加密和数据源监控技术,设计开发震情值守信息服务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接收,增加了地震信息服务产品种类,使震情值班工作更加智能、规范,有效提高了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57.
针对河南省灾情获取效率低的现实问题,设计基于QGIS的微信小程序,实现灾情速报员属性数据空间化,并自动分配拨打电话任务,灾情调查人员及时将通过拨打电话获取的灾情信息快速上报,实时动态展布,并快速统计灾情速报信息,生成地震有感范围图和地震灾情信息汇总报告,为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支持,满足河南及邻区小震、弱震较多地区地震应急、应急演练工作需求,也为其他应急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用MapInfo软件实现地震震中县乡一级地名的快速检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大震地震速报时 ,通常不仅需要迅速确定地震的三要素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需要尽快知道震中的地名 ,以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 ,各省地震局上报中国地震局的快报和月报也要求给出乡 (镇 )一级的地名。目前 ,多数省的地震部门在确定地震震中地名时 ,采用的是根据所定位地震的经纬度在地图上查找地名的方法 ,既繁琐费时 ,又容易出错。本文介绍的是利用目前最流行的地理信息系统 ( GIS)软件 Map Info及开发工具 Map Basic,快速精确的确定出地震震中到县和乡 (镇 )一级地名的方法。1 GIS软件 Map Info及开发工具 Map BasicMap Inf…  相似文献   
59.
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情特征   总被引:26,自引:9,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建立了全国雷电灾害 (简称雷灾) 数据库, 对1997—2006年气象部门收集的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给出了我国雷电灾情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损财物情况、受伤害人员情况等。资料包括32071例雷灾事件, 其中4287例雷灾造成了4488人死亡, 4320人受伤, 估计我国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击, 高于美国、英国。我国雷灾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 广东省最为严重, 总计上报8770例雷灾事件, 造成772人死亡和662人受伤; 当考虑人口权重时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雷灾人员死伤率最高。我国雷灾全年都可以发生, 夏季占全年的65%以上, 7月最高。人员伤亡雷灾和财产损失雷灾发生在13:00— 20:00(北京时) 的分别占总数的73%和62%, 16:00为峰顶。雷灾中受伤害的农民占总死伤人数的93%, 城市人员仅占7%。统计人员伤亡雷灾中的雷击地点, 最多的发生在农田, 为32%, 其次为建构筑物, 为23%, 以下依次为开阔地、水域、树下、山地等。此外还分析了雷灾中受损行业、财物等信息。  相似文献   
60.
GIS技术在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基于组件式GIS技术的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框架, 并阐述了系统的建设内容, 主要包括电子地图建设、气象制图输出、实时与历史资料检索、灾情分析、台风预警与损失评估以及参数化制图等功能; 同时对GIS应用于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与分析, 如数据共享与转换、气象要素插值算法、空间信息检索方法、基于插件技术的模型评估方法、三维可视化技术; 最后给出了相关结论, 并指出该系统将为全国综合性决策服务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