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9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184篇
地质学   311篇
海洋学   112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23篇
自然地理   71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two harmful algal blooms (HAB)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single culture method.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two algae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algal cell densit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 plicatilis obtained sufficient nutrition from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to support net population increase. With exposure to 2.5×10^4 cells mL^-1 of P. donghaiense, the number of B. plicatilis increased faster than it did when exposed to other four algal densities (5, 10, 15 and 20 × 10^4 cells mL^-1), and the increase rate of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r) at this algal density was 0.104 ± 0.015 rd^-1. Cell densities of P. donghaiense decreased due to the grazing of B plicatilis. In contrast, Heterosigma akashiwo had an adverse effect on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its growth was largely unaffected by rotifer grazing. In this case,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decreased and H. akashiwo grew at a rate simila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992.
吴凤鸣 《国土资源》2009,(10):60-61
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这位生于19世纪初的博物学家、生物学家,一生最传大的成就是创造了"进化论",其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问世,并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993.
The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two harmful algal blooms(HAB)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 by single culture method. B. plicatilis popul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two algae were compared at different algal cell densitie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B. plicatilis obtained sufficient nutrition from 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to support net population increase. With exposure to 2.5×104 cells mL-1 of P. donghaiense,the number of B. plicatilis increa...  相似文献   
994.
短蛸(Octopus ocellatus)四个地理群体遗传特性的AFLP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LP标记技术对我国北方近海短蛸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6对AFLP引物组合对4个群体(大连、烟台、青岛、连云港)120个个体进行扩增,其中每对引物扩增位点数在42—66之间,共得到303个扩增位点。4个群体内的多态位点比例为62.03%—67.93%。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353—0.2617,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3497—0.3863,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497—0.085;大连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它三个群体。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系统进化树显示,大连群体与烟台群体聚到一起,青岛群体与连云港群体聚到一起,显示群体间具有典型的地理特征,但群体间存在遗传渗透。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表明,短蛸群体88.28%的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占11.72%,显示短蛸的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但群体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995.
石鲽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ISSR)技术,对石鲽的3个野生群体——青岛群体(QD)、威海群体(WH)、莱州群体(LZ)和一个养殖群体(YZ)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从6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ISSR引物对四个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183个重复性好且5谱清晰的位点,4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48.1%~50.8%,Shannon多样性值为15.68~18.53,群体内个体间遗传相似度为0.9053~0.9189,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55~0.0173.同其他鱼类相比,石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用UPGMA方法构建的群体进化树显示,WH群体和LZ群体遗传距离最近,首先聚在一起,两者然后与YZ群体聚类,最后与QD群体相聚.利用基因分化系数进行遗传变异来源估算,结果表明石鲽群体96.47%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3.53%,不同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6.
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益生菌对海水虾池浮游生物的生态调控效果.通过对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进行为期3个月的监测,结果表明试验池的浮游植物数量表现为前期低,种类以硅藻类为主,中期迅速增长,后期达顶峰,并维持在70×106~160×106个/L的水平,种类则以绿藻类为主;不施加益生菌制剂的对照池则在后期出现较大比例的有害的蓝藻类,而试验池的蓝藻类只占较少的数量,说明益生菌群能抑制蓝藻类的繁殖,促进有益藻类生长;同时试验虾池浮游动物的数量也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并在养殖后期维持在顶峰水平,密度达到25×103-30×103个/m3,种类以广盐、适低盐的沿岸种为主,优势种明显,而对照池的浮游动物数量较低且起伏较大.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两者之间呈现较为密切的线性关系,两者之间的线性系数平均为0.724;多样性指数在1.1~1.6之间,低于自然海区;种类均匀度则较高,与自然海区相当,在0.5~0.7之间,试验池比对照池的养殖效果好.  相似文献   
997.
研究了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物种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指数及其与营养盐、浮游动物的关系.经鉴定,共发现浮游植物86种,隶属于33属.网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4.00×104个/m3,水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4.98×104个/m3,优势类群有角毛藻(Chaetoceros sp.)、角藻(Ceratuym s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红色裸甲藻(Akashiwo sanyuineum)等.网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28,水样浮游植物多样性平均指数为2.17.根据浮游植物组成特点,将其分为两个生态类群:近岸性和广布性类群,外海性类群.  相似文献   
998.
RAPD对圆斑星鲽和条斑星鲽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的养殖群体进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群体各取鱼30尾,并从78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两个群体共扩增出218条DNA片段,大多数片段大小为250~1500 bp,其中圆斑星鲽185条,条斑星鲽183条.多态片段比例分别为56.76%和64.48%,Nei的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的信息指数分别为0.232 2和0.278 1、0.339 1和0.398 9.这两种星鲽养殖群体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672 0和0.397 5.  相似文献   
999.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主要港口外轮压舱水生物的分布及其潜在入侵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间采自福建省4个主要港口12艘外轮(包括8条集装箱船和4条散货船)的压舱水样品,研究压舱水生物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进入该水域的外来船舶压舱水生物物种丰富度和个体丰度高,共发现浮游植物7门86属240种(包括60种赤潮生物)和浮游动物5门30属52种;经3种网目(20,77,和160μm)筛网收集的不同粒径生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动物38858.3 ind./m~3(粒径77~160μm)和782.3 ind./m~3(粒径>160μm);植物3625.0 cells./ dm~3(粒径20~77μm)和134.1 cells./dm~3(粒径77~160μm).压舱水生物的分布及生存状态与水样的盐度及水龄相关.初步评估外来压舱水生物排放对福建沿海的潜在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