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4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用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紫色蚌和非紫色蚌外套膜内,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无核珍珠颜色与制片蚌、育珠蚌的关系;用不同类型制片蚌的不同部位制取细胞小片,分别插入育珠蚌外套膜内,进一步探究珍珠颜色与制片蚌珍珠质颜色的关系。结果表明,以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为紫色系,珍珠紫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紫色深浅呈正相关。以非紫色蚌为制片蚌,所产的珍珠有白色系和黄色系,珍珠黄色深浅与细胞小片所对应部位的制片蚌珍珠质黄色深浅呈正相关。三角帆蚌外套膜无核珍珠颜色是由提供细胞小片的制片蚌珍珠质颜色所决定,而与育珠蚌无关。该结论支持珍珠囊表皮细胞来自于移植细胞小片的观点。该结果表明,通过定向选育纯紫、纯白色贝壳珍珠质三角帆蚌新品系,即可培育出纯紫、纯白色无核珍珠。  相似文献   
42.
珍珠的组成包括有机成分和无机成分。无机成分是珍珠的的主要成分,其主体是碳酸钙,含有Na、K、Mg、Cr、Cu、Zn、Ba、Pb、Fe等十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还含有及其微量的稀土元素。珍珠因具有装饰、美容、药用及保健功能而备受人们的厚爱。珍珠因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导致了其价值。及应用上的差别。目前已经倾向于把珍珠作为矿物材料及药材进行结构组成的研究,  相似文献   
43.
以巴西棕榈蜡、川蜡、蜂蜡、石蜡等为原料,利用有机概念图原理,设计了珍珠抛光用蜡乳液的配方,探讨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相同配方时不同乳液类型等对乳化蜡的稳定性的影响,制作出了适合珍珠抛光的蜡乳液。结果表明:利用均质机乳化,在乳化温度95℃、乳化时间30 min、转速为1 000~2 000 r/min时,所配制的珍珠抛光乳液稳定性较好,对提高珍珠光泽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4.
为了系统研究和比较我国产区的一些海水和淡水贝壳珍珠层的物相和元素成分,我们采集了2种淡水育珠三角帆蚌壳和8种海水贝壳,其中4种是海水育珠马氏珠母贝壳,另4种是其它海水贝壳,并进行预处理以制备其贝壳珍珠层。然后使用X射线衍射、氨基酸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贝壳珍珠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10种贝壳珍珠层的矿物物相都十分简单,主要由文石组成,仅含少量的方解石,并且它们的物相成分无明显的差别,难以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加以鉴定。与其它4种海水贝壳珍珠层相比,马氏珠母贝和三角帆蚌壳珍珠层的氨基酸含量明显大些。各种贝壳珍珠层的微量元素Na、Pb、Hg、As、Cu、Se、Cr、Mn的含量,与其品种基本无关,但可能与其生长的水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45.
为了研究染色对海水珍珠结构和表面光泽的影响以及染料的主要渗透途径与结合部位,通过对比染色实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宝石显微镜,对染色前、后的海水珍珠样品表面和内部特征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采用显微分光光度-偏光显微镜测量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表面反射率变化以及运用红外光谱测定染色前、后海水珍珠样品的成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染料是通过海水珍珠珠孔处珠核和珍珠层间的有机质空隙以及漂白造成海水珍珠表面有机质疏松结构而渗透到珍珠的内部,主要与海水珍珠内的有机成分作用而使其着色。染色后海水珍珠样品的砖墙型层状结构未改变;染料对海水珍珠表面的有机质疏松结构具有填充作用,增强了其表面的镜面效应,使光泽度增强。  相似文献   
46.
采用生理生化、激光拉曼和电镜扫描等方法进行添加不同浓度β-胡萝卜素对三角帆蚌早期珍珠色泽形成的研究。实验共分五组,I至V组β-胡萝卜素终浓度分别为0、0.000625%、0.00125%、0.0025%和0.005%。结果显示,当β-胡萝卜素的添加浓度为0.000625%时,SOD、POD的比活力均下降,而CAT的比活...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3种中药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插核手术后体重日增长速度、伤口的愈合效果及其对珍珠质量的影响。试验采用白藜芦醇、芦荟胶和云南白药对插核伤口进行单次处理(插核手术后及时处理)和3次处理(手术后第5天和第10天分别进行第2次和第3次处理),对体质量日增长速度、愈合率和珍珠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  相似文献   
48.
在日本Ishikawa Prefecture的Kanazawa大学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排水池培养实验,利用特征水和营养元素的基本因素对Sinohyliopsis schlegeli贝壳珍珠质所记录的环境变化进行观察。在2007年5月份到11月份之间,每个月向贝壳珍珠质注入四环素作为指示剂。定期测量水质,诸如pH、氧化还原势、电导率、溶解氧以及水温,通过过滤法除掉水中悬浮固体并进行光学显微镜和荧光X射线分析以及扫描电镜 能量色散X射线观察(SEM EDX)。对贝壳珍珠质的X射线荧光化学分析表明那些富含四环素的层对应高含量的Si、Mn、Fe和Sr离子。氧化还原势和溶解氧分析都证明在珍珠质中存在层。排水池中悬浮物质主要由Si、Mn和Fe元素组成,这与2007年夏季贝壳珍珠层的生物固定化中所涉及的元素一致。SEM EDX分析证明离子来自Siderocapsa sp.和Gallionella ferruginea硅藻的胃部。冬季几乎没有发生离子的生物固定化。结果表明在层化的贝壳珍珠质中存在元素的固定化,Sinohyliopsis schlegeli 在夏季以离子为食来生长珍珠质。具有这些生物氧化物的Sinohyliopsis schlegeli可能对自然界水体中重金属的清除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49.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超旱生植物红砂与珍珠长期生活在严酷的生境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生态适应性。在自然条件下研究了两种超旱生植物的光合生理生态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砂和珍珠光合作用受环境变化影响明显,具有一定的可塑性:①在土壤含水量(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好的8月22日,两植物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日变化呈不明显双峰型。Pn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7.74±0.79)μmol\5m-2\5s-1 和(5.64±0.75)μmol\5m-2\5s-1;Tr也是红砂高于珍珠,日平均分别为(24.38±3.07)mmol\5m-2\5s-1和(15.41±2.01)mmol\5m-2\5s-1;水分利用效率(WUE)则相反,日平均珍珠大于红砂,分别为0.35 μmol·mmol-1和0.31 μmol·mmol-1。②在SWC、光、温、湿等条件较差的9月28日两植物Pn、Tr日变化呈单峰型,且值明显小于8月22日,而WUE则高于8月22日。通过对两种超旱生植物小枝水势、叶片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生理特性变化的分析,得出两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气孔和非气孔等多种环境及自身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位于北部湾畔的广西北海市,是我国名闻遐迩的“合浦珍珠”、也称“南珠”的故乡,全国50%左右的海水珍珠就产自此地。从1993年起,北海的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曾经有过辉煌的记录。然而,近几年来,由于珍珠单产和质量急剧下降,使许多珍珠生产者连年亏损,陷入困境。生产难以为继。分析了北海珍珠养殖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对策,并对政府如何加强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