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54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907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60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4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长江下游旱涝与夏半年欧亚环流30~60天振荡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秋明 《气象学报》2001,59(3):318-326
对 2 5a(1 971~ 1 995年 )逐候东半球热带外 50 0 h Pa高度距平场进行小波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 ,研究了 30~ 60 d低频振荡的时空变化及其与长江下游夏季旱涝和暴雨频数年际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6~ 1 0月欧亚型 (EU)低频振荡强度与长江下游暴雨频数成显著负相关 ,同时 ,提出了能揭示变量间非线性关系的对比函数分析 (CFA)方法 ,发现当 5~ 8月西太平洋型 (WP)低频流型偏强时 ,长江下游暴雨频数增加 ,容易发生洪涝 ;反之 ,无明显影响。仅当前期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强时长江下游降水量偏少 ,而 3~ 5月南亚大陆型偏弱时暴雨频数明显增加。因此 ,长江下游旱涝与低频流型异常之间同时存在线性和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952.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研究进展(英)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近10年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因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深远影响而得到广泛的研究。PDO指的足在太平洋的气候变率中具有类似ENSO空间结构但周期为10-30年的一种振荡,当北太平洋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冷却)时,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以及北美沿岸常同时伴随有同等幅度的异常冷却(增暖)。总体而言,有两类观点分别认为PDO起源于确定的海气耦合过程或起源于大气的随机强迫。确定性起源论强调,一个海气耦合系统内部的物理过程可以提供一个正反馈机制以增强一初始扰动,及一个负反馈机制以促使振荡位相发生逆转;海洋环流的动力演变过程决定了振荡的时间尺度。随机性起源论则强调,因为大气活动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尺度,其时间尺度谱实际上对应于白噪音谱,所以大气对海洋的强迫是随机的;而海洋常在低频谱段有最大的响应振幅,其对应的周期约为十几年或几十年。作者试图系统性地理解PDO在观测、理论和数值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而为当前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背景性参考。  相似文献   
953.
大气季节内振荡及其重要作用   总被引:26,自引:1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气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课题.作者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十多年来在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及其对其他气候系统的重要作用方面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尤其是新近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热带大气ISO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活动规律;中高纬度大气ISO的基本特征和活动规律,以及与热带大气ISO的主要差别;全球大气低频(30~60天)遥相关特征;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动力学机制;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亚洲)夏季风爆发,以及对南海(东亚)夏季风异常的重要作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L  相似文献   
954.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与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1~1998年的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全球海洋和大气分析资料及中国降水和气温站点观测资料,分析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在海洋中的特征及其与东亚大气环流和中国气候变率的联系。结果表明,PDO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气候年代际变化关系密切。对应于PDO暖位相期(即中纬度北太平洋异常冷、热带中东太平洋异常暖),冬季,阿留申低压增强,蒙古高压也增强(但东西伯利亚高压减弱),中国东北、华北、江淮以及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气温异常显著偏高,而西南和华南地区气温偏低;夏季,海平面气压在北太平洋的负异常较弱,而在东亚大陆的正异常较强,东亚夏季风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热带太平洋信风减弱,赤道西风增强,此时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而长江中下游、华南南部、东北和西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东北、华北及华南地区气温异常偏高,而西北、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异常偏低。对应于PDO冷位相期,上述形势相反。结果还表明,处于不同阶段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明显受到PDO的调制。在PDO冷位相期,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东北地区夏季多低温,在其衰减阶段,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降水偏多,淮河地区降水偏少;而在PDO暖位相期,当ENSO事件处于发展阶段,华南地区降水变为异常偏多,而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偏少,东北低温不再显著,在其衰减阶段,华北地区降水变为偏少,长江流域降水更加异常偏多,淮河地区则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955.
在不同温度和酸度时 ,利用滴定微量量热法测定了伯胺N192 3 氯仿液萃取盐酸的振荡反应体系的热功率 -时间曲线 ,根据获得的振荡诱导期 (tin) ,,第一振荡周期 (tp.l)的数据 ,计算了表现活化能和反应级数 ,建立了下列关系式 :tin∝c0 14 72 exp(1 3 48.6T )  tp .1∝c0 2 413 exp(4 3 3 1 .4T )  相似文献   
956.
简述了厄尔尼诺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表明: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将太平洋深层冷水翻上表面(或使西部暖水流向东部),吸收(或释放)CO2减弱(或增强)温室效应,使海洋上方空气变冷(或变暖),产生拉尼娜冷事件(或厄尔尼诺热事件)。海底火山活动亦受强潮汐的控制。  相似文献   
957.
中南半岛地区热力特征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利用1998年5月1日-8月31日南海季风试验(SCSMX)产1980年1月-1995年12月NCEP/NCAR候平均再分析资料,分析1998年和多年平均情况下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中南半岛地区热力特征,揭示该地区热状况的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之间的可能联系,从而讨论引起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存在较强的持续地面感知加热并具有显的低频振荡特征,低层大气在中南半岛地区出现较强的暖中心,由此导致局地强的水平温度梯度和位势高度梯度,有利于加强该地区的西南风。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地区低层出现较强的辐合风,高层出现较强的辐散风,这种低层强的辐合,高层强的辐射散配置有利于垂直运动的发展,降水的加强,进而触发南海季风的爆发。对多年平均资料的分析也证实了1998年南海季风爆发过程中所具有的特征,并进一步发现南海季风爆发前中南半岛地区850hPa温度是逐渐增加的,且增温幅度大于南海地区上空,由此加强了中南半岛与南海之间的温差。另外,比纬圈温度偏差和位势高度偏差的分析中发现,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和中南半岛地区的副高东撤与中南半岛地区的增温和孟加拉湾低槽的向东扩展有关。  相似文献   
958.
陈文  黄荣辉 《大气科学进展》2002,19(6):1113-1126
利用变换欧拉平均方程讨论了行星波动力学,观测和模拟结果都表明,在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经向传播存在两支波导。一支为高纬度波导,另一支则为低纬度波导。这些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当一致。通过对EP通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是沿高纬度波导传播的异常行星波与平均气流相互作用的结果。而热带风场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是低纬度平流层下层大气纬向平均流的一个重要年际变化,它可以影响行星波沿低纬度波导的传播;此外,由一个行星波-平均流耦合模式模拟的结果表明,这个热带风场的变化还可以通过波流相互作用调制行星波沿高纬度波导的传播。行星波对臭氧的输运作用在中也进行了分析,行星波强迫出的剩余平均环流表明,耗散的行星波有强的输运作用;向北的涡动热量输送可以强迫出一个正的输运环流,其在低纬度上升并在高纬度下沉。同时研究还表明,热带风场的QBO对行星波传播的调制对输运环流也有重要影响,模式结果表明,在QBO的东风位相期间行星波引起的输运作用明显增强,其结果可用于解释平流层高纬度臭氧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959.
在准两年尺度上ENS0与亚洲季风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对ENSO过程中的准两年振荡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ENSO与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准两年尺度上亚洲季风对ENSO循环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亚洲季风爆发南下到热带西太平洋,激发出那里的强对流,进而影响到ENSO循环,这种现象不仅仅反映在准两年模态中,在实际亚洲冬季风的年限变化中也较突出。  相似文献   
960.
DH3913型卫星云图接收机原使用恒温介质振荡器,因其振荡频率不稳,后改为恒温晶振锁相介质振荡器。该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为10(-6),若发生小数量级(10(-6)~10(-4))的漂移,可微调振荡器内部的可调电容来修正;若偏移量在10(-3)以上,则无法用微调电容的方法来校正。由于工厂不提供振荡器的电路图等有关技术资料,且连内部主要集成电路的型号都已磨掉,所以一般用户无法修理。这种振荡器由福建南安通信器材厂生产,价值千余元且不易购买。为此,我们试着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一是用降压法修理一本振;二是用彩电高频头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