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6篇
  免费   1365篇
  国内免费   984篇
测绘学   1388篇
大气科学   677篇
地球物理   576篇
地质学   3314篇
海洋学   1997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84篇
自然地理   3722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400篇
  2022年   417篇
  2021年   502篇
  2020年   374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268篇
  2017年   252篇
  2016年   304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1039篇
  2013年   707篇
  2012年   865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813篇
  2009年   1029篇
  2008年   935篇
  2007年   775篇
  2006年   692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583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71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04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正2014年9月9-13日,由乌兹别克斯坦教育部、农业与水资源部联合国际干旱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和国际生物盐土农业研究中心(ICBA)联合举办、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国立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干旱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ICAL2)"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召开(第一届干旱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在日本举行)。来自阿塞拜疆、中国、印度、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毛里塔尼亚、波兰、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乌克兰、美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粮农组织(FAO)、亚洲发展银行(ADB)、  相似文献   
992.
正2014年4月29~5月8日,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邀请,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UNDP中国代表处一行6人,访问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并在干旱区灾害风险管理、荒漠化治理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在埃塞俄比亚期间,考察团分别访问了UNDP埃塞俄比亚代表处、干旱预警协调中心、农业部风险灾害管理与粮食安全局、非洲灾害风险管理中心及奥罗米亚草场恢复项目办公室,并受到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与UNDP驻埃塞俄比亚总代表接见。双方围绕灾害风险管理、水资源高  相似文献   
993.
正活动教学,体现了现代教学理念,是在真实而富有意义的任务驱动下的"动"中学,地理学科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地理课堂上活动的丰富多彩。活动隐藏在教材中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中,等待着我们地理老师去深层次地挖掘、去开发。教学中教师根据学情和乡土实际灵活地开展"活动",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同时,能有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巧妙预设,引发生成,举办"全球变暖……"的角色扮演活动,并上升为节能减排的绿色环保行动,生成了校本环保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廓清异地保护条件下孑遗濒危植物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的气候生物学特征、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及生境适宜性,应用1971—2011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进行了不同试验区的气候生物图解与分析,测定了四合木及其伴生种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及光合效率。结果表明:①四合木自然分布区(内蒙古乌海地区)与异地保护区的气候生物学特征存在明显分异;②当年种植的四合木实生苗的生长量大小依次为:乌海四合木核心区实生苗鄂尔多斯实生苗阿拉善实生苗;③自然条件下,5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为阿拉善移植的四合木成株(24.05±1.68μmol·m-2·s-1)乌海客土栽培的四合木(19.97±1.05μmol·m-2·s-1)乌海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8.96±1.04μmol·m-2·s-1)鄂尔多斯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6.64±0.92μmol·m-2·s-1)阿拉善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16.48±0.13μmol·m-2·s-1);异地保护试验区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没有明显差异(p≥0.05),即原生境条件下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较高。同时,异地保护栽培四合木实生苗中,鄂尔多斯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的Pn阿拉善栽培的四合木实生苗。从四合木光合作用特征中的Pn、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气候生物学特征和生长量等综合研究结果可以推断,从原生境区东移的实生苗迁地保护,使四合木具有更高的生理生态适宜性和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生态大讲堂"(China Ecological Forum,CEF)是一个中国生态学领域的综合学术论坛;它以"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展示新成果"为宗旨,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春冬季专题研讨会、高级研讨班以及焦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自2005年创办以来,"中国生态大讲堂"已经组织了100期主题演讲和12次大型学术研讨会、6次专题研讨会、2次高级研讨班,成为广大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迄今,已有300人次的知名科学家、中青年学者在大讲堂作了学术讲演,其中150人次是来自国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从近年来演讲的主题来看,"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适应性"、"生态系统评估和管理"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自2009年以来,根据"中国生态大讲堂"研讨会整理出版的《中国生态大讲堂系列丛书》已经出版了5本,涵盖了当前生态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关键科学问题,反映了当代生态学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大讲堂"讲座和研讨会主题的梳理,探讨了近年来生态学研究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希望能为中国生态系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方法与进展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46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学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受到众多学者与研究组织的关注。土地利用变化通过对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影响,改变着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能力。本文对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念进行了介绍,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方法的特点,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加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区域集成与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前沿科学问题,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将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997.
将生态位态势理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从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指标分别作为发展"态"和发展"势"的评价因素,构建农村居民点发展评价模型,对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划分等级。然后结合加权Voronoi图,明确各发展等级居民点的搬迁去向,从而实现全镇整治分区规划。沙河子镇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可划分为高、中、低和不适宜发展4个等级;农村居民点整体发展较好,高、中发展实力级的居民点用地面积为304.07hm2,占全区的84.23%;具有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其发展等级呈现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全镇以农村居民点城镇化为整理重点,划分为城镇化区、优先发展区、改造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4种整治分区。结合生态位态势理论和加权Voronoi图的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地块图斑单元的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充分利用土地调查、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土壤普查、农业普查等成果和资料信息,以地块图斑为分析单元,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数学模型分析为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湖南省土地生态承载力地域差异明显,整体处于由低层次的不均衡逐渐向高层次的均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测定了荒漠地区超旱生小灌木红砂在3种生境(山前荒漠、山前戈壁和中游戈壁)下的叶片水分状态、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探讨荒漠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对荒漠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在3种生境下,红砂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水势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下降,叶绿素含量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而升高。随着生境土壤干旱的加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在土壤含水量较少的戈壁生境,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SOD和POD活性的升高是红砂抵御干旱环境的主要抗氧化保护机制;渗透调节在红砂叶片适应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的渗透调节能力使红砂在水分不足的条件下维持较低的渗透势,有利于植物吸水,从而增强其耐旱性。  相似文献   
1000.
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的调控及效益定量评价提供依据。以辽西大黑山生态修复区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基于Erdas Imagine遥感软件和ArcGIS技术平台,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转移矩阵等指标,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并探讨了其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1.10 a间,耕地保持面积最大,其次是林地和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减少了28.43%和44.32%,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交通、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占总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83.68%、10.75%、21.07%和162.74%。2.2000—2005年,林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12.42%,其次为未利用土地和草地;2005—2010年,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最大,为24.82%,其次是草地、未利用土地和耕地。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和开发强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2000—2005年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2005—2010年土地利用处于调整期;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入和转出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4.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可以较大程度地改变微地貌、减少地表坡度、提高植被盖度,在短时间使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发生较大变化,是其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