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马云川 《地球》2012,(6):64-65
通过将秸秆颗粒化并采用全新的燃烧技术,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的技术人员成功克服了秸秆利用产业化的两大技术瓶颈,成功地将秸秆转化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不仅仅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农村地区的能源危机,促进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月21日,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邢献军等人与安徽丰原生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生物质  相似文献   
22.
文章介绍了大型海藻作为一种新的生物质能源,生长速度快、繁殖周期短,不与粮争地,对农产品的产量和价格没有影响,所以以大型海藻为主的生物质能成为生物质能研究的新焦点。大型海藻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很重要的意义。分析和探讨在三沙市海域进行大型海藻养殖,可以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新能源。  相似文献   
23.
刘恋  杨帅斌  乔彦松  周鑫  詹涛 《地质学报》2017,91(3):658-667
黑碳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燃烧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长期广泛分布于土壤、大气等多种载体中,且表现出不同的环境效应。土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支撑城市发展的空间和生态基础。土壤中的黑碳构成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组分,且影响着土壤肥力、结构、有机污染物等多方面。目前,对黑碳的研究集中在其对环境的影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始较晚,特别是对土壤中黑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细分析了土壤黑碳的可能来源(自然火灾、人类农业活动、化石燃料燃烧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概括了常见的土壤黑碳来源辨析方法(黑碳形态特征分析、黑碳/有机碳比值分析、黑碳碳同位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对不同自然环境、不同城市功能区的土壤黑碳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全球黑碳研究亟待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将来合理制定控制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减缓黑碳对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4.
Biomass carbon sequestration by planted forest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The planted forest area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China, because of large-scale reforestation and afforestation in the past decades.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age-based volume-to-biomass method to estimate the carbon storage by planted forests in China in the period of 1973–2003 based on the data from 1209 field plots and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carbon storage of planted forests was 0.7743 Pg C in 1999–2003, increased by 3.08 times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e carbon density of planted forests varied from 10.6594 Mg/ha to 23.9760 Mg/ha and increased by 13.3166 Mg/ha from 1973–1976 to 1999–2003.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e planted forests in China have been always a carbon sink, and the annual rat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was 0.0217 Pg C/yr. The carbon storage and densities of planted forests varied greatly in space and time. The carbon storage of Middle South China was in the lead in all regions, which accounted for 23%–36% of national carbon storage. While higher C densities (from 17.79 Mg/ha to 26.05 Mg/ha) were usually found in Northeast China. The planted forests in China potentially have a high carbon sequestration since a large part of them are becoming mature and afforestation continues to grow.  相似文献   
25.
生物质是一种丰富易得的清洁能源,具有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与以玉米及其他谷物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相比,由于纤维生物能源生产消耗的化石能源较少(化石能源与碳的比值低)而备受关注。然而,生物燃料生产系统并非简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能量供应、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土地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温室气体减排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培训等。本文简要综述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经济与环境影响。根据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不同地区具有各自的生物质种类或能源作物的优化组合。在不久的将来,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生物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生物质形成与细胞壁分解过程的认识与操控,生物质预处理技术,糖产量高的植物变种的选育,用于纤维素降解的酶和微生物的大规模筛选与选育等。除强调生物质能源开发的环境安全和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之外,生物质能开发还需要解决生命周期评价(LCA)、可持续性的标准和指标的建立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三种海藻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动力学分析方法对三种海藻(龙须菜、角叉菜和马尾藻)进行了热解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角叉菜热稳定性最低,龙须菜和马尾藻的热稳定性相近;与马尾松等典型陆地高等植物相比,海藻的热稳定性都较低。采用Popescu法计算表明,AvramiErofeev方程可以用来描述三种海藻的主要挥发分脱除过程。在三种海藻中,角叉菜的平均活化能最低,这也表明其热稳定性最低。与马尾松等陆高等植物相比,海藻热解发生在较低的温区,且主要表现为放热效应,而马尾松等陆地高等植物热解发生在较高的温区,存在明显的吸热效应。  相似文献   
27.
生物质燃烧释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和烟尘气溶胶能够显著改变大气化学组成、扰动大气环流和水文过程、影响地表辐射平衡,是地球气候和环境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尘颗粒等能够随大气环流过程进行迁移输送,在重力作用下或随降水过程沉降到地球表面,成为沉积物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雪冰中诸如黑碳、钾离子、左旋葡聚糖等特征标志物记录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乃全球尺度的生物质燃烧信息。利用雪冰开展生物质燃烧现代过程和历史记录的研究对系统认识地球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从雪冰中可用于开展生物质燃烧记录研究的特征指标、不同地区的研究现状以及生物质燃烧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对当前在青藏高原地区利用雪冰开展生物质燃烧记录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
正~~  相似文献   
29.
<正>生物质(biomass)是生产生物燃油和日用品的天然可再生资源。用生物质生产燃油和日用品有助于解决粮食、环境、能源等重大问题。遗传育种、生物技术、化学加工、工程技术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整合,正在逐步使利用生物质生产燃油和日用品成为可能。其中,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发酵生物质生产乙  相似文献   
30.
浒苔营养物质全面且含量丰富,藻体适应性强、光合效率高、生长速度快,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生物材料。本文对近些年来浒苔在食品、饲料、活性物质开发、生物质能源研究、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浒苔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进一步开发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