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224篇
  国内免费   475篇
测绘学   119篇
大气科学   313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435篇
海洋学   107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9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7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41.
稀土元素Ce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虾青素积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RP-HPLC)研究了稀土元素铈(Ce^3+)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生长及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质量浓度的Ce^3+对微藻生长和虾青素积累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Ce^3+的质量浓度为0.1mgm时,对藻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佳,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提高34%;当Ce^3+的质量浓度为1mg/L时,虾青素质量分数可达到细胞干质量的3.2%,较对照组提高167%。此外,高质量浓度Ce^3+的对雨生红球藻有抑制作用,当Ce^3+的质量浓度高于40mgm时,红球藻的生长完全被抑制,虾青素质量分数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2.
漠斑牙鲆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在漳州市东山县华涛水产综合养殖场,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漠斑牙鲆仔、稚、幼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8.1~23℃时,仔鱼在孵出第6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uchionus plicatilis),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开始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对288尾仔、稚、幼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83.0%,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6%之间,日摄食指数在6.8%~29.6%;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一昼夜中仔鱼出现两个摄食高峰,分别出现在12:00和翌日08: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0:00~14:00,幼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2:00,但12:00~20:00均保持较高的摄食水平.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幼鱼夜间有少量摄食.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30 7W 0.050 5,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666 1e0.043 3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5e0.169 3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1 8LT3.689 4.  相似文献   
143.
几种大型珍珠贝人工苗网箱式中间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箱式和传统式2种方法,在3个不同类型的海区(内湾性的陵水县黎安港、半开放性的雷州市流沙港、开放性的三亚市六道湾),进行几种大型珍珠贝人工苗的中间培育.经90d的中间培育后,结果表明:网箱式培育与传统式培育相比较,几种珍珠贝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壳高生长速率的增幅分别为:珠母贝18.9%、18.2%、19.9%;大珠母贝22.8%、20.6%、23.5%;企鹅珍珠贝21.8%、20.7%、21.7%;均为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0.01).成活率的增幅分别为:珠母贝175.0%、147.9%、133.9%;大珠母贝172.8%、159.0%、127.4%;企鹅珍珠贝122.5%、118.2%、102.2%,均为差异显著(P<0.05)或差异极显著(P< 0.01).  相似文献   
144.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4种海藻: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ey,高潮带)、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中潮带)、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L.)J.Agar-dh,中潮带)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ing)De Toni,低潮带)在干出状态下的脱水率及每天干出0、0.5、1、2、4和6h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干出状态下缘管浒苔的脱水率最小,因为它具中空管状构造;其余3种海藻的脱水率依次为扁江蓠>孔石莼>叉枝藻,但三者差异不大。与水中对照(0h)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在不同干出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下降(P<0.05)。中潮带的孔石莼在一定干出时间内促进其生长和光合作用(P<0.05),缘管浒苔则未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潮带的扁江蓠在干出处理下几乎不能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145.
对2005—2006年采集于鄱阳湖的169尾蒙古鲐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鄱阳湖蒙古鲐样本,年龄范围0^+~5,以2~3龄为主,优势体长在200—300mm(53.25%).体重分布集中在100~300g(55.03%)。结果表明:体长与鳞长呈直线相关;体长和体重呈幂函数关系;属匀速生长,用vori 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式型。生长拐点年龄为6.24龄,对应体长为395.53mm,体重为852.90g。了解鄱阳湖蒙古鲐的生长规律,为鄱阳湖蒙古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6.
Natural assemblages of marine bacteria were chosen in a batch culture experiments. The impact of varying nitrogen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substrate C:N ratios (C:NS) on the bacterial C:N ratio (C:NB), the bacterial growth efficiency (BGE) and ammonium regeneration was mainly examined. The C:NS ratios varied from 5:1 (carbon limitation) to 40:1 (nitrogen limitation) with varying combinations of glucose and NO3-. The C:NB ratio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NS ratio (r=0.93, n=8), whose value was 3.77 when the C:NS ratio was 5:1 but increased to 6.47 when the C:NS ratio was 40:1.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NB ratio is a potential diagnostic tool for determining the bacterial growth in natural waters controlled by either, carbon or nitrogen. BGE decreased with the declining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negatively related to C:Ns (r=-0.51, n=8). The average value of BGE was 0.20. This value was a little lower than other reports, which could be induced by the nitrogen source used in our experiments. Finally, regeneration time of ammonium delayed with the increasing C:NS ratio,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t metabolism mechanisms when bacterial growth was limited by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相似文献   
147.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进行单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用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以A~E组表示)分别投喂平均体质量6.2 g+0.2 g、平均养殖密度3.1 kg/m3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探寻蛋白质营养对虾生长、免疫、水质、抗胁迫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中高蛋白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对虾生长的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先增加后降低,饲料系数正好相反,D组两指标最佳,分另q为110.98%和2.54;C、D、E组差异不显著.(2)中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多数免疫指标的活力,血淋巴中血细胞浓度、T-AOC活力、POD活力、总蛋白含量、白蛋白、血蓝蛋白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前5指标含量均以D组最高,比A组显著提高16.8%~33.9%;而血蓝蛋白含量C组最高,比A组提高15.0%.(3)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SOD活力,也显著增强抗低盐胁迫的能力,但同时极显著加大了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污染.(4)在我国北方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中后期生长阶段适宜的饲料蛋白质营养水平为39%~43%.  相似文献   
148.
必需脂肪酸在海洋食物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藻-桡足类-鱼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环节[1].在海洋食物链中,饵料的数量和营养价值是各营养级海洋动物生长和繁殖的主要制约因素[2].影响饵料营养价值的化学组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其中脂类物质作为浮游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物的细胞膜、视网膜、脑、神经组织和某些激素的合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相似文献   
149.
三氯生对小球藻的生长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氯生(Triclosan) 对小球藻(Chlorella spp) 生长状况、藻细胞光合色素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检测三氯生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采用概率单位-浓度对数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藻细胞密度随药剂浓度增加而明显下降,且呈现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96 h 半抑制效应浓度 ( EC50 ) 为 0.065 0 mg·L-1,属于高毒;三氯生明显抑制小球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增加,并对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有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5种中草药对美国红鱼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别含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黄芩(Radix scutellariae)、茯苓(Poria cocos)和黄连(Coptis chinensis)水提取物的配合饵料饲喂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研究其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生长和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含有黄芩和茯苓的药饵可使美国红鱼的体长增长率和相对增质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种含中草药的药饵后,美国红鱼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明显提高,投药后3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吞噬百分比(PP)与对照组之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在投药后3 d或投药后7 d,连翘、黄芩和黄连组的吞噬指数(PI)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差异.在停投药饵后7 d,除茯苓组外,其余各组PP、PI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美国红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也有显著提高,投药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在停投药饵后7 d,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投药28 d后,利用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人工感染美国红鱼,黄芩组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8.9%,连翘组次之,茯苓组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