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57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54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1 毫秒
61.
从简化的电子运动方程出发,通过电子等效碰撞频率的修正因子依赖于介质电导率张量的假设,推导出弱电离气体折射指数的一个初等函数推广表达式。其结果与sen-Wyller公式近似,计算则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62.
f-3项与投影函数对电离层延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Chapman正常电离层理论,构造Chapman剖面函数加权投影函数,给出VTEC三角多项式模型,并以武汉站2005年1月1日观测数据进行实例解算,分析电离层延迟f-3项、电离层单层高度、电离层投影函数形式等对电离层延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利用Hatch滤波对双频消电离层组合伪距观测值进行相位平滑讨论,对原Hatch滤波公式中的定权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对广播星历中卫星预报钟差精度评定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载波相位平滑能有效地提高伪距观测量的精度,从而提高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评估卫星预报钟差的可行性.利用双频消电离层相位平滑伪距计算的卫星钟差精度优于1 ns(1σ),测定的卫星钟差与实际卫星钟差不存在系统差.  相似文献   
64.
GAIM电离层同化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是复杂的空间层结,其变化受太阳活动强度、地球磁场等因素影响。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电离层天气变化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最近10年,人们利用卫星在电离层观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正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加上已经建立的全球大量的地基GPS观测网,它们不仅为电离层动力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电离层资料,而且为电离层预报提供了很好基础。因此,电离层天气预报成为当前重要的、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电离层资料同化是电离层预报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系统介绍这方面国际动态,重点是美国的USC/JPL和犹他州大学开展全球电离层同化模型研究、全球电离层同化研究的进展,以及在电离层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65.
传统的局域增强系统认为影响用户和基准站伪距的观测误差是基本相同的,因而可通过伪距差分技术将这部分误差消除,但为发生电离层风暴时,叠加在基准站和用户伪距上的电离层延迟误差将会不同,因此会影响定位结果.本文利用CCDMA算法和DSCMA算法对电离层异常进行探测,并对伪距差分技术进行改进.仿真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可有效减小局部电离层异常对CATⅢ飞行阶段的威胁.  相似文献   
66.
本文考虑到干涉仪对电离层中不同尺度不规则性的滤波作用、结合密云米波综合孔径系统、提出了电离层E_(?)层是电离层不规则性影响该系统的主要根源。不规则性的尺度约在700~1000米的范围。再考虑到E_(?)层的漂移运动,提出了文中所描述的模型。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了E_(?)层对综合射束污染的模拟计算,结果指出:射束主瓣的增益下降约10%,副瓣由13%增大到18%;综合射束在赤经方向出现不对称性,从而引起约0.6秒的赤经误差;射束的边缘处和两个扇形区出现了杂瓣。  相似文献   
67.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74-74
日本信息通信研究机构的分析显示,7月22日出现日食时,日食覆盖区域上空的电离层会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可能导致全球定位系统(GPS)精确度下降。  相似文献   
68.
研究了GPS实时精密卫星钟差的估计方法,并将实时钟差应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采用自编软件,依据全球均匀分布的IGS参考站实测数据,基于非差消电离层组合载波和伪距观测量实现了GPS实时精密卫星钟差估计。试验结果表明,自主估计的实时卫星钟差与IGS发布的最终精密钟差具有较好一致性,互差优于0.2ns;用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能够获得静态定位1~2cm、仿动态定位厘米级精度。  相似文献   
69.
针对传统Klobuchar模型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Klobuchar模型,以提高北斗导航系统的精度。利用欧洲定轨中心CODE的全球格网数据作为参考,使用松弛搜索法分别对覆盖中国区域的格网点和9个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算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得出,新模型的修正精度相对于广播模型有大幅提高;新模型预报7d内的电离层时延值修正效果也比广播模型有明显改善;格网点上的平均修正精度从67.89%提高到78.44%,观测数据的平均修正精度从69.81%提升至82.34%。  相似文献   
70.
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完成星座全球组网。北斗三号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采用新一代全球广播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GIM),为用户提供电离层延迟改正服务。本文利用高精度全球电离层格网(GIM)以及实测BDS/GPS数据提供的电离层TEC作为参考,从延迟改正精度及北斗单频伪距单点定位应用、模型系数性能等方面,对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前后(2020年5月1日至2020年7月20日)BDGIM模型的改正精度等应用性能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将其与美国GPS播发的Klobuchar模型和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播发的BDS Klobuchar模型进行对比。研究表明,BDGIM模型在对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完成前后电离层延迟修正精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上述时段内,以国际GNSS服务(IGS)发布的最终GIM产品为参考,BDGIM模型在中国区域、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电离层修正百分比分别达到84.45%、74.74%和64.57%;以选取的全球83个GNSS检测站BDS、GPS双频数据实测电离层TEC为参考,BDGIM在中国区域、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的电离层修正百分比分别为73.12%、70.18%及68.06%;当BDGIM模型应用于北斗单频伪距单点定位时,在中国区域、亚太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分别实现了2.22、2.66和2.96 m的三维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