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186篇
测绘学   320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812篇
地质学   432篇
海洋学   9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分析了大风短临预报的现状、困难和原因,重点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方法研究中的应用,利用2019年7月11日—9月11日期间的数据,对广西大风短临预报预警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TS评估和时效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广西89个台站所做的大风蓝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以及不分级TS评分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18%以上,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和提前量。  相似文献   
62.
63.
王志华  王凯  杨博 《中国地质》2021,48(S1):79-88
甘新交界黑山梁幅(K46E015018)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在充分收集前人调查研究成果,吸取中澳合作填图和中加合作填图经验基础上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结果。调查路线的设计部署以垂直构造线的穿越路线为主、追索路线为辅,不着重强调路线密度,以最大限度收集野外第一手资料为目的,达到精细刻画地质体的目标,最终形成地质图数据集,数据量约为166 MB。本次调查将多种遥感影像资料充分应用到路线地质调查过程中,在中天山原划前寒武纪地质体中解体并厘定出前寒武纪变质沉积岩、新元古代闪长质片麻岩以及早古生代弧岩浆岩组合,对其展布范围和时代进行了约束;详细填绘了中天山南缘构造混杂岩的组成和变形特征;精细刻画了红柳河一带中天山及其南缘构造带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图幅的表达尽量实现地质体的展布、属性和演化特征的多层次表达,达到了客观性与认识性的统一,实现了构造—岩性实体填图。本数据集的形成为讨论中亚造山带南缘的构造演化以及东天山和北山的构造衔接关系提供野外地质证据。数据集的形成过程和表达形式对于后续地质调查工作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4.
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早期的构造环境仍存在较多争论,选择西秦岭将其那梁杂岩体进行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以期对该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其那梁杂岩体由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组成,石英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40.0±1.5) 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属于早印支期。将其那梁杂岩体具有富钾(K2O=3.09%~3.54%)、富碱(K2O+Na2O=6.44%~7.20%)和过铝质(A/CNK=1.05~1.56)特征,Mg#值(54~67)较高,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类。将其那梁杂岩体石英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8.19~14.63),呈右倾特征,显示无或弱负Eu异常(δEu=0.87~1.03),具有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和富集Ba、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将其那梁杂岩体主要源于下地壳高钾变基性岩的部分熔融,且有幔源物质参与其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将其那梁杂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可能与中—晚三叠世阿尼玛卿—勉略洋向北俯冲有关,反映了中—晚三叠世西秦岭地区具有活动大陆边缘的属性。  相似文献   
65.
针对北斗卫星下行通信受4G和WIFI信号带内干扰导致传输成功率低的情况,设计了基于增加传输次数来降低误码率的自动气象站报文北斗传输方案。首次提出并建成用于传输自动气象站报文的双北斗指挥机用户群,根据北斗用户机的传输能力设计专用的气象报文编码格式,利用冗余频度开展报文重发,实现单个时次报文的4次重复接收,稳定地保证了较高的传输成功率。方案同时实现了观测报文1min内到达预报员桌面,在稳定性和时效性上均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66.
67.
利用桂林气象站1957-2014年逐分钟降雨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桂林市短历时暴雨变化特征,采用芝加哥法推算了重现期2a,历时30-180min的暴雨雨型。结果表明:(1)桂林市各短历时最大降雨量均呈增加趋势,30-9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较为显著,120-180min最大降雨量增加趋势不明显;(2)各历时前10个降雨极值在1986-2014年间出现的个数大于1957-1985年间,降雨极端值均出现在1978年以后,各历时年最大降雨量变化均未有明显的突变;(3)桂林市短历时暴雨雨型为单峰型,30-9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而增加,90-150min雨峰位置降雨量随着历时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雨峰位置基本处于整场降雨过程的1/3分位;(4)30min和6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一开始出现激增变化,随后增速趋于平缓,历时90-180min降雨过程的累积降雨量经过平缓增加-激烈增加-平缓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68.
由于能见度具有局地性和复杂的非线性变化特征,一直是精细化预报的难点。人工神经网络对复杂变化过程的模拟能力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性。本文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利用福州气象观测站地面观测数据,建立了福州单站能见度短临预报模型,并就预报能力进行了评估。随机检验结果表明,在1 h、3 h、6 h时效上,循环神经网络的预报与观测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比基于实况的预报分别减小15.75%、31.66%、41.26%,说明具备较好的预报能力;平均绝对值误差比传统BP神经网络分别减小12.90%、24.45%、 38.99%,表明循环神经网络对能见度预报具有优势,为能见度的精细化短临预报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9.
郑宏  葛修润 《岩土力学》1990,11(3):9-16
本文通过单点约束方程,提出了解梁与块单元衔接问题的新方法。该方法比其它方法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精确性,可推广到解其它不同维数的单元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